王海寬, 趙 美, 王立欣 (軍械工程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3)
·產經研究·
基于ISM的產業物流指數影響因素分析
王海寬, 趙 美, 王立欣 (軍械工程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3)
產業物流指數的影響因素由多方面構成,除了構成物流成本部分的四大因素[1]:競爭性因素、產品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產業物流指數還受到國家產業政策、國際產業競爭等一系列宏觀因素。如此眾多定性、定量因素對產業物流指數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如果能分析出每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取重去輕,就可以計算出具體可信的產業物流指數,為衡量產業效率提供借鑒。
物流指數是指由經營過程中包含物流職能的某些產業部門測算的,表明物流職能對該產業經濟效益、產業結構影響變動的一種相對數字[2]。
產業物流指數與反映物流效率最常用的指標一一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不同,它直接反映一個產業或一個企業內部物流成本占產業總產值的比例,能直觀地反映產業或企業的物流效率[3]。該指數的表現形式是相對數,其表達式為

在此表達式中,產業物流成本亦可稱為物流費用,包括在該產業中所有涉及物流活動所耗費的成本或費用,通常包括運輸成本、倉儲成本及管理費用。產業總產值指該產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貨物與服務的價值總和,其數據可來源于相關的統計年鑒。
該表達式表明,當某一產業的物流成本與其產業總產值的比值越大,則該產業的產業物流指數越小,意味著該產業中大量的費用消耗在物流階段;反之,若比值越小,則該產業的產業物流指數越大,意味著該產業利用較小的物流成本完成較高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率較高。產業物流指數是一個相對數無量綱。因此,它的意義僅僅是在于對產業內的物流資源有效程度的評估。產業物流指數的取值范圍在 0,[ ]1 之間。它的值越近1,就證明該產業的經濟效率越高,該產業的物流資源獲得有效利用;越近0,則表明該產業的經濟效率越低,該產業的物流資源尚未達到有效利用,仍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解釋結構模型 (ISM)是美國J.華費爾特教授于1973年為分析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有關問題而開發的。其特點是可以用一目了然的概念結構圖形象地表示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其工作程序為[4]:
由產業物流指數的表達式可知,產業物流指數的大小主要受產業物流成本及其產值的影響。而成本與產值的關系實際就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物流業要提高產出,一個很重的方法便是降低成本[5]。因此,在確定影響產業物流指數的備選因素時,實際就是要確定產業物流成本的影響因素。經過對有關專家的咨詢與課題組的討論,確定了20個影響物流指數的備選因素,如表1所示,其集合表示為:

表1 物流指數影響因素評價表
首先 , 確 定 備 選 因 素 的 關 聯 性 評 語 集 為X={X1,X2,…,X5}= {攸關,很重要,重要,一般,稍微}={0.9,0.7,0.5,0.3,0.1 }。然后,采用專家調查法,邀請來自制造企業、物流企業和研究單位從事物流研究與實踐的10位專家分別對各因素的重要性進行評價,匯總后得到如表1所示的評價結果。再由表1調查數據即可構造物流指數影響因素的重要性評價矩陣,即這些備選因素隸屬于各評語Xj的程度:

篩選掉評價值yi<0.5的6個備選因素,其余14個因素即為系統影響因素。如表1中S1~S14所示。對所篩選出的各系統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劃分,建立要素關系方格圖 (圖1),從而得到反應要素關系的可達矩陣。
根據可達矩陣確定各因素的層次級別劃分順序,從而得到影響物流指數的結構模型。
通過對物流活動的調研,結合專家分析和ISM小組的 “頭腦風暴”討論,對影響產業物流指數的系統因素進行了歸納整理,共確定了14項因素作為系統要素進行分析,如表1。其中,未對因素進行歸類和排序,按照小組討論產生的順序自然排列。
根據表1所確定的14種關鍵因素,結合產業物流活動特性和相關專家的觀點,設計了調查問卷,最終得出了因素兩兩之間的二元關系,即要素關系方格圖。圖中用V表示方格圖中的行要素影響列要素;用A表示列要素對行要素有影響;X表示行列兩要素相互影響,即兩要素之間存在強連接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要素關系方格圖
結合圖1中要素之間的二元關系圖,可建立與產業物流指數影響要素關系相對應的可達矩陣M。矩陣中的1表示其所在行與列的要素之間存在二元關系;未給出的數字為0,表示其所在行與列的要素之間不存在二元關系。

對所建立的可達矩陣進行層次化處理,將這14類產業物流指數影響因素處理為4個層面。然后,將各個因素按照已有層次排列,分為不同等級,根據多級遞階有向圖方法,可繪制得到按級間排列的產業物流指數影響因素的解析結構模型 (ISM),如圖2所示。

圖2 影響因素的解釋結構模型
在圖2中,影響產業物流指數的眾多因素共分為4層。第1層為產業物流指數,是我們的核心關注點;第2層為產業物流指數的直接影響因素,包括運輸成本、庫存成本和管理成本,這也是當前構成物流成本的3大組成部分,這說明產業物流指數是直接受物流成本影響的;第3層為影響3類物流成本的一些因素,包括地理位置、訂貨周期、資金周轉率、產品特性、產品破損率、物流設施、物流信息化程度、產業發展水平等,其中訂貨周期與資金周轉率相互影響,產品特性與產品破損率相互影響,物流設施規模與水平和物流信息化程度相互影響,且物流設施規模水平與物流信息化程度對3類物流成本都產生影響,屬于第3層中值得重視的影響因素;第4層為物流成本的一些綜合性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人員素質 (管理人員素質和從業人員素質)和社會環境與政策 (社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政治環境及相關政策),這2類因素屬于物流指數的宏觀影響因素,對物流成本的影響雖然不是直接的,卻是很重要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提升產業物流指數,就要降低其產業的物流成本,即從降低產業的運輸成本、庫存成本和管理成本3大因素入手。首先,對于運輸成本應當簡化運輸系統,減少中間環節;其次,由于產品運輸主要以陸路為主,因而應當提高運輸車輛的裝載效率;第三,及時了解運輸市場價格,選擇最佳運輸手段;第四,開展集運、配運等科學合理的運輸方式;第五,提高駕駛人員的素質減少運輸事故損失。通過這些手段,企業可以在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安全、高效、及時地配送產品。其次,對于庫存成本,企業應合理控制庫存周轉率,保持科學合理的庫存持有水平,及時排除各類庫存風險,從而降低倉儲成本,提高資金周轉率。最后,對于管理成本,則應通過改善物流設施水平、優化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素質來提升產業管理水平,從而達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最終使產業物流指數得以優化,使產業的經濟效率得以提高。
[1] 傅佳林.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
[2] 杜昭璽,靳志宏.區域物流指數的編制初探[J].物流與采購研究,2009,15(4):18-21.
[3] 劉克勝,王鐵寧,等.物流指數法研究[J].物流技術,2003(8):20-21.
[4] 汪應洛.系統工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5] 魏長霖,賈微.淺析我國企業的物流指數[J].科技經濟市場,2006(9):47-48.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dustrial Logistics Index Based on Interpretative Structure Model
WANG Hai-kuan,ZHAO Mei,WANG Li-x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cademy,Shijiazhuang 050003,China)
采用系統工程中的解釋結構模型技術對影響產業物流指數的諸多因素進行科學分析。通過生成模型,分析各種因素的作用層次和相互關系,提出改進產業物流指數、降低產業物流成本的建議和方法。
ISM;物流指數;物流成本
For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dustrial logistics index,this paper use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 (ISM),a system engineering approach,to generate a theoretical model of analyzing the levels and various relations of many factors.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way of improving the industrial logistics index and reducing the industrial logistics cost.The result of the study shows the model has good interpreting ability f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dustrial logistics index.
interpretative structure model;logistics index;logistics cost
F224
A
2011-01-21
王海寬(1979-),男,山西垣曲人,軍械工程學院裝備指揮與管理系,講師,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物流工程與系統動力學。
1002-3100(2011)04-0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