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明縣人民醫院(274500)穆淑青
應激性潰瘍是急性腦梗死并發癥之一,病死率高。為探討亞低溫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并應激性潰瘍的影響,本文對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了觀察,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選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間入住山東省東明縣人民醫院的患者。臨床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診斷標準,并經CT或MR證實,排除既往有消化道潰瘍病史及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亞低溫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65.82±7.65歲,病情持續時間13.93±6.24h、入院體溫36.59±1.12℃、腦梗死面積13.82±1.40cm2。對照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67.89±7.92歲、病情持續時間12.16±6.54h、入院體溫36.67℃±2.45℃、腦梗死面積13.70±1.26cm2。兩組臨床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降顱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保護胃黏膜等常規藥物治療。亞低溫組除常規治療外,給予物理降溫,持續使用ACE-Ⅱ型控溫毯,冰毯水溫8℃~10℃,待直腸溫度降至33℃為宜,持續3~5d,之后根據亞低溫復溫方式緩慢復溫。低溫治療期間每小時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對低溫的反應。
1.3 應激性潰瘍診斷標準 排除既往消化道潰瘍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史者,急性腦卒中發病后幾小時到10天內出現嘔血、黑便或兩者并有者。
1.4 療效評定 根據3周后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增減評價療效。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②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3級。③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生活能自理。④無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左右。⑤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多18%以上。⑥死亡:同時統計兩組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率。
1.5 統計方法 統計數據用(x ±s),率的比較用χ2檢驗,計數等級資料采用秩合檢驗。
2.1 治療組療效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UC=2.5981,P<0.05)。見附表。
2.2 兩組應激性潰瘍發生率的比較 亞低溫組應激性潰瘍發生率為17.50%(7/40),常規組發生率為40.00%(16/40),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差異(χ2=5.2245,P<0.05)。
2.3 并發癥 治療組在亞低溫治療期間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應激性潰瘍是一種在應激情況下發生在胃和/或十二指腸粘膜的表淺性潰瘍。腦卒中并發應激性潰瘍的機制,一般是由于腦卒中后腦水腫及顱內壓增高等形成強烈的應激因素,直接或間接影響丘腦、腦干和邊緣系統,通過神經內分泌和消化系統的相互作用,使維持胃十二指腸粘膜完整性的攻擊因子和保護因子之間的平衡破壞,最終導致廣泛性的粘膜病變,形成應激性潰瘍。由多種因素導致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多是形成胃潰瘍的主要因素。胃泌素(GAS)是刺激胃酸分泌的重要激素,孫潔等[1]報道:急性腦梗死患者血中GAS質量濃度明顯高于正常,亞低溫治療可明顯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血GAS質量濃度,保護消化道,減少應激性潰瘍的發生。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上有關亞低溫治療腦缺血缺氧和腦外傷的試驗研究十分活躍。Busto[2]等在大鼠的腦缺血模型中首次證實:缺血腦中溫度僅僅是2~3℃的差異,足以影響短暫性全腦缺血鼠腦區的組織病理損傷的程度,以后大量基礎和臨床資料證實,亞低溫能保護腦功能,減輕或避免大腦的永久性損害。Reith[3]等認為亞低溫治療能使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病死率明顯下降。Lsnier[4]等認為亞低溫能較好地保存能量,減少有害物質的生成,改善腦缺血患者的預后。

附表 兩組臨床療效評定[n(%)]
本組觀察顯示:治療組應激性潰瘍發生率17.50%,明顯低于對照組40.00%。表明亞低溫治療可以保護腦組織,改善腦梗死患者預后。
亞低溫治療的并發癥中最常見的是肺部感染,可能與患者咳嗽反射消失、氣道分泌物增多以及患者免疫力下降有關[5][6];偶有老年患者并發不可逆低血壓,可能與患者年齡大,低溫后全身代謝率下降引起的循環功能障礙有關。本組研究未發現不良反應,考慮與嚴格篩選病例及治療期間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有關。
亞低溫療法保護腦組織作用機制為[7~9]:降低腦代謝率;保護血腦屏障,減輕彌漫性軸索損傷,減輕應激反應;抑制神經元凋亡;減少腦組織蛋白破壞,抑制有害物質的生成,減少興奮性氨基酸遞質的釋放;減少腦缺血引起的顱內壓升高,減輕腦水腫;抑制缺血后再灌注期高灌注,改善缺血周圍區的低灌區;減輕腦缺血誘導及再灌注后炎癥反應性腦損傷;降低腦缺血后腦組織病理形態學損害程度,促進腦缺血后神經功能恢復等。
總之,亞低溫治療能減少腦梗死患者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率,增加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腦梗死患者的預后,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可靠方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