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闞世華 攝影 · 章軻
皇明對員工負責即對社會負責
文 · 本刊記者 闞世華 攝影 · 章軻

現在有不少的企業在外部做慈善做得風光無限,但是對企業內部困難職工卻視而不見,這種慈善動機就讓人懷疑。——黃鳴
“我們不只是單對企業要負責任,對我們的員工更要負責。”全國人大代表、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對《中國新時代》記者強調。黃鳴認為,企業家、社會精英的社會責任,要從自身做起。因為企業家和社會企業精英,占據社會資源最多,掌握社會發展方向、經營大權,如果企業家和社會精英從自我做起,首先就能確實有效地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也代表著社會的主流和導向,從而形成一種企業社會責任文化。
在黃鳴看來,企業社會責任有四個層次,就是客戶、產品質量、員工福利、投資者。實際上,對于有些捐款是有不同意見的,因為有些企業的很多責任都沒有完成,甚至對環境造成了破壞,過度消耗了資源。
一個企業的持續發展,不倒閉,健康生存,其實不僅僅對股東、對員工,對社會的所有人都是負責任的。至于管理制度、公司戰略、管理執行情況、公開披露以及是否聘用外部獨立審計等,都必須在一個企業能夠生存健康的基礎上才能去執行好。黃鳴表示,現在有不少的企業在外部做慈善做得風光無限,但是對企業內部的困難職工卻視而不見,這種慈善動機就讓人懷疑。
“對于企業社會責任,過去很多人有認識誤區,有的以為在社會上捐點錢、做點慈善,就是盡了社會責任,這是一種偏差。”對此,黃鳴呼吁更多的企業家和社會精英帶頭承擔社會責任,從而形成一種企業社會責任文化。
“慈善的宗旨是幫弱濟貧,因為善舉也會得到一個良好的公眾形象作回報,但是,如果僅僅為了塑造形象進行慈善,那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黃鳴表示,這并不是說他反對做慈善事業,相反,目前企業慈善做得還很不夠,但其出發點一定不能僅僅圖外表形象上的一層光環。
黃鳴認為,慈善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應該從企業內部做起,做到內外兼修。在企業內部要有一套關愛職工的機制,當員工及家屬有特殊困難的時候,企業要能及時地了解到,并能很快地幫扶到位,這不僅僅是對他物質上的慈善,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慈善,代表團隊沒有拋棄他。企業更應讓職工樹立對用戶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精神,讓產品真正讓人放心,誠信生產,誠信經營。
“員工的福利、個人發展和成長的責任,以及相關方的成長責任是非常重要的。”黃鳴說。近年來,皇明不惜投入重資建設員工住宅。如今,皇明總部所在的山東德州,住宅商業地產的價格最高已達4000多元/平米,而皇明已有數百名員工只用遠遠低于市場價格的費用買到了屬于自己的“港灣”。“公司為其承擔了大部分的費用,員工只需很少的投入便可以住進屬于自己的房子。”黃鳴表示,今后還會繼續為員工解決住房問題,只有讓員工的心停靠下來,他們才會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
在黃鳴看來,上善若水,不是慈善的善,是改善、變善、向上的概念。所以,人之初,性本善——這叫人本哲學。尊敬和被愛,尤其會讓人有種歸屬感。
企業要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社會公眾的信賴,就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大的企業應該建立品牌,建立公眾誠信度,使得公眾對對未來、對社會有信心,社會才會更加安定。一個大的、好的、穩定的企業不斷的發展會給公眾安全感,特別是這個企業的員工及親屬,他會有一種安居樂業感,他對未來就會樂觀,這對社會安定起到很大的作用。”黃鳴說。
此外,黃鳴認為,首先政府、社會、企業要宣傳以人為本的思想,即倡導一種人人為社會負責任的精神。實際上企業的社會責任反映了人對社會的責任,因為企業是一個集合體,如果企業倡導對社會負責任,也表明企業的人都為社會負了責任。反過來,社會當中人人都在為社會負責任,都考慮了這個想法,那么,企業肯定也會為社會負責任。
“企業作為一個團體有領導、宣傳的作用。另外,社會應該有這樣的獎懲機制,搞得好的,社會給他更多的獎勵、表揚;搞得不好的,給他相應的懲罰。”黃鳴表示,自己對整個社會朝著這方面發展很有信心,現在社會人人在這方面的意識都在增強,他相信,今后還會不斷的改善。
黃鳴表示,實際上捐贈是授人以“魚”,而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是授人以“漁”。企業應該是一個大學校,甚至不僅僅培訓自己內部的員工,還在培訓周圍的人。企業的影響力不可低估,其潛力無窮,但很多還沒發揮出來。
黃鳴說,“細節管理專家汪中求曾向我談起一家企業。這家企業的老總認為,一個靠忽悠、靠Copy論文來獲得博士學位的人,遠不如認認真真做事的工人對社會有用。我聽后很有感慨。”雖然目前太陽能行業在中國有幾十萬從業者,但全國沒有一個大學有相關的院系。為此,皇明從2006年起就與德州學院、河北科技大學共辦了“皇明班”,學生從大二開始切入太陽能專業,課程由皇明和學校共同設定,由皇明發放一定的獎學金和助學金等,并提供見習崗位。
“我主要靠演講來‘鼓動’學生。”黃鳴說,進這個班的學生,對企業懷有一定的感恩之心,認為自己就是皇明人,有極強的認同感,學習、實習都特別認真。有了歸屬感,就好比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家庭的成員,這個家條件雖然差一點,但他仍甘于為家庭付出,不太計較回報。”
黃鳴表示,這種全新的大學生運用模式,已經取得很好的成效。眼下,每年過年時,黃鳴都要面臨一個嚴峻的事實,競爭對手就進駐德州,挖他們的人,而且也確實挖走了一些人。“當然,這也是我的驕傲,說明我們還有比別人好的地方。”黃鳴解釋,“皇明班”的學生也可到其他企業就業,他笑言:“我們是太陽能行業的‘黃埔軍校’。”
黃鳴將企業比喻為“森林”,員工為“植物”。在黃鳴看來,“森林”除為單獨的“樹木”擋風遮雨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大環境,使其能夠成長、發展、繁衍。“樹木”為了報答土壤、報答“森林”,除了用自己的身軀、根須、枝葉壯大“森林”、保持水土外,還要繁殖培育更多的“小樹小草”。
皇明對“樹木”的關愛,還體現在公司內部推行的“獎勵股金預備金制度”上。根據績效考核,員工每年年終獎金采取一半現金、一半股金預備金的方式。這部分股金預備金可以累計,每半年付一次利息,每5年可以提一次現。公司一旦上市,股金預備金可以兌換為公司原始股,并以此為基數,公司再贈與相同數額的原始股份。員工還有權認購相同數量的原始股。隨著公司上市步伐的加快,皇明人正鉚足了勁,爭創佳績。對此,黃鳴稱:“我從沒趕著治理層跑,但他們的成績老是超過我的預期。”
“企業的責任不僅體現在有好產品,還體現在做公益事業、關心職工生活和對遇到困難的家庭給予幫助上。”黃鳴說。
黃鳴的樂善好施是出了名的。2007年,他先后被授予“山東省首屆十大慈善之星”榮譽稱號和“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多年來,皇明累計向社會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幾千多萬元,并堅持每年拿出10多萬元用于捐資助學。
黃鳴不僅熱衷社會公益事業,對內部員工更是關愛有加。在他的推動下,皇明從員工最難心的事、最暖心的事、最擔心的事、最舒心的事入手,建立起一整套員工權益保護體系,包括簽訂勞動合同時,把女職工的特殊利益作為保護條款列入合同內容;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分房平等;女工孕期、哺乳期,不安排夜班,不加班,不安排重體力活;哺乳期間,保證員工一天兩次提前半小時下班;因婚育、節育請假的員工均實行帶薪休假,工齡連續;女工在懷孕、生育等特殊時期,不適應原崗位的予以調換;定期免費為已婚女工進行生殖健康檢查;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一律按規定足額兌現。此外,集團還開設了一條愛心服務熱線,設立了三個總裁信箱,建立了一線員工與總裁對話制度,對群眾遇到的煩心事想方設法予以解決。
真空管廠動力科的于含秋至今對黃鳴到她家慰問一事還念念不忘,她說:“春節時,黃總帶著幾個人來看望我全家,抱著我的孩子親了又親,臨走又從自己身上掏出500元錢塞給我,這樣的老總不多見!”多年來,集團先后投資幾千萬元興建了員工宿舍樓和員工餐廳,還累計拿出100多萬元救助困難家庭……
正因為有了這些,皇明人才覺得他們的臉上有光。
中國新時代 201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