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祖一 本刊記者 李勝基
創科學發展之先
——沈陽市深入開創先爭
文/沈祖一 本刊記者 李勝基
按照中央和遼寧省委的部署,沈陽市于2010年5月7日全面啟動創先爭優活動,全市共有2.7萬個基層黨組織、57.9萬名黨員參加活動。沈陽市委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戰略高度,把創先爭優活動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來謀劃,緊扣振興發展目標任務來落實,精心設計載體,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方式方法,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全力以赴創科學發展之先、盡職盡責爭社會和諧之優,為沈陽在新起點上加快全面振興提供了持久動力和堅強保證。
實現沈陽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是時代賦予沈陽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神圣使命,也為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提供了廣闊舞臺。對此,沈陽市委提出了“完成五大任務,加快全面振興”的活動主題(“五大任務”即做優發展空間、做大中心城市、做強縣域經濟、加強生態建設、著力改善民生),引導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中心任務、貼近大局需要、聚焦重點任務來開展和推進活動。具體抓好三個結合:一是把創先爭優活動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相結合。沈陽市委積極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又好又快的發展理念,準確把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標和重點任務,努力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破解難題、貢獻力量,使全市的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和優化,產業升級進程加快,裝備制造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現代服務業比重持續攀升,設施農業和高效特色農業發展迅速,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擴大,推動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實現了新跨越。二是把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與優化發展環境相結合。在軟環境建設方面,沈陽市在職能部門和窗口行業黨員中開展以實施“一把手”工程、做到“一條龍”服務、樹立“一盤棋”思想、開展“一杯茶”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活動,總結推廣了市城建局“出門就上班”等工作方法,使各部門、各單位的服務水平、辦事效率明顯提升;在硬環境建設方面,以“共產黨員先鋒崗”、“共產黨員示范崗”為陣地,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高標準推進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打贏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四大戰役”、加強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等重點工作中當先鋒、作表率。三是把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與惠民利民相結合。結合沈陽市的實際,積極開展“辦實事解民憂惠民生”活動,特別是結合公開承諾工作,引導黨員把群眾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作為承諾的重要內容,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切實讓群眾感受到創先爭優活動帶來的變化。截至目前,全市各級黨組織兌現承諾4.2萬個,黨員兌現承諾31.7萬個。同時,沈陽市委、市政府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本著數量少而精、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注重解決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推出了加強城市道路建設和交通管理、實施老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及房屋改造等百姓關注的“十件實事”,并接受群眾監督,讓振興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
沈陽市委按照經常性活動經常抓的要求,堅持抓基層、打基礎,在創先爭優中整合、創新、提升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一是優化設置,不斷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市委堅持強力推進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工作。一方面,加大指導力度,市委組織部從市直機關抽調了100名處級干部到100戶未建立黨組織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各區、縣(市)抽調科、處級黨員干部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全市共選派黨建指導員1.3萬余名,積極幫助籌建黨組織并指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另一方面,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和查找“隱型”黨員工作,明確要求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每年至少發展1名黨員、培養5名入黨積極分子,去年非公有制企業新發展黨員890名;采取思想動員促轉、組織聯系協轉、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等措施,使1413名“隱型”黨員主動亮出身份,及時接轉組織關系。對于已經建立黨組織的非公有制企業,沈陽市委繼續深入開展“三建三送”活動,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133余萬元,新建改建黨組織活動場所1128個,建立宣傳專欄1109個,幫助1276戶企業規范了黨建工作制度。同時,沈陽市委積極探索創新組織設置方式。在農村,實行“一建三有一培養”,即創造性地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建設要達到有陣地、有活動、有制度工作要求,培養黨員和致富骨干,引導農民黨員在帶領群眾致富中創先爭優;在社區,把黨小組建到樓道中,真正實現了組織前置、工作前推、活動前伸;在“兩新”組織,堅持黨務進樓宇、政務進樓宇,以服務企業、服務黨員、服務員工為著力點,將黨建工作、行政事務、社會管理三項職能有機融合。通過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進一步形成覆蓋廣泛、管理嚴格、上下聯動的基層黨組織網絡體系,為科學發展夯實組織基礎,實現了黨的組織、黨的工作、黨的影響全覆蓋。二是建強隊伍,著力實施“領頭雁”工程。沈陽市結合本地區農村黨建工作實際,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鄉鎮黨委抓村黨組織建設責任制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責任。以鄉鎮黨委換屆為契機,切實選好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針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建人才匱乏的實際,沈陽市和平區進行了面向社會公開選聘非公有制企業專職黨組織書記的有益探索,市委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全市推廣。沈陽市還加大了對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培訓力度,按照“市里舉辦示范班,區、縣(市)舉辦輪訓班”的模式,每年都舉辦街道、社區、鄉鎮、村黨組織負責人培訓班。特別是沈陽市連續兩年在北京大學舉辦全市非公有制企業黨務工作者和經營者示范培訓班,有力地推動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三是創新載體,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沈陽市圍繞促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發揮作用,策劃開展了“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活動,組織廣大黨員比學習,爭當開拓創新的先鋒;比技能,爭當愛崗敬業的先鋒;比奉獻,爭當服務群眾的先鋒;比業績,爭當科學發展的先鋒,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圍繞促進在職黨員在街道社區發揮作用,深入開展了“四進四建”活動(在職黨員進社區,建立雙向聯動機制;進支部,建立雙向管理機制;進樓院,建立雙向監督機制;進責任區,建立雙向服務機制),全市22萬余名在職黨員都回到了居住地社區報到,在服務群眾、加強社區建設中創先爭優。圍繞服務農民群眾,組織農村黨員干部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活動,通過縣、鄉、村三級聯動,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出縣”,“群眾動嘴、干部跑腿、辦事找代理”的為民服務新機制。圍繞發揮國有企業職工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開展“共產黨員工程”活動,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進行立項,使廣大黨員在企業完成科技攻關、增收節支等重點任務中發揮作用。圍繞發揮機關黨組織作用,以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在全市機關廣大黨員中開展以強化讀書學習、提煉工作智慧、提升人生境界、提高生活質量為主要內容的“一學三提”活動,使黨員干部轉變工作作風,在加快沈陽全面振興中創先爭優。
沈陽市委通過深入“挖”、努力“樹”、廣泛“講”,讓先進典型“立”起來、“亮”起來、“響”起來,在全市營造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一是深入“挖”,準確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按照省委的要求,結合沈陽市的實際,市委組織開展了“與時俱進學雷鋒,創先爭優促振興”主題實踐活動。市委13名常委專程到撫順市雷鋒紀念館重溫雷鋒同志先進事跡,現場研討雷鋒精神的深刻本質。同時,市委組織召開了郭明義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廣大黨員踴躍參加學習雷鋒大討論活動,積極參加創建“雷鋒崗”、“雷鋒號”、“雷鋒窗口”等活動,在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科技創新、加強環境建設、提升城市形象等具體工作中爭當雷鋒式、郭明義式好黨員好干部。目前,全市共組建各類黨員學雷鋒服務隊1萬余個,參與提供志愿服務黨員達30余萬人次。二是努力“樹”,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為迅速掀起總結先進、學習先進、宣傳先進的工作熱潮,沈陽市開展了建立“創先爭優促振興群英譜”活動。目前,市委選樹了徐占海、胡靜琴、鄧長輝等5名市級先進典型,為廣大黨員樹立了學習榜樣。全市各地區、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都選樹了一批看得見、立得住、叫得響、容易學的先進典型,從而使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創有目標、爭有方向。市委還認真開展“當先鋒、創佳績,向建黨90周年獻禮”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加快沈陽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實踐中強素質、展才智、當先鋒、創佳績。三是廣泛“講”,大張旗鼓宣傳先進典型。充分運用各種宣傳渠道對先進典型進行全方位、大規模宣傳,大力營造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沈陽市編排了大型話劇《沈浩》,在全市進行巡回演出,用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跡、光輝形象和崇高精神,引領全市廣大黨員做時代先鋒、為黨旗添彩。在沈陽日報、沈陽電視臺等市級主流媒體,設立“與時俱進學雷鋒,創先爭優促振興”專欄、專題,集中宣傳一批雷鋒式、郭明義式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組建市、區兩級創先爭優先進事跡報告團,深入農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宣講,全市累計舉辦宣講活動670余場,聽眾達25萬余人次。
為使全市創先爭優活動健康有序推進,沈陽市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分類指導。一是堅持領導帶頭。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曾維同志先后9次對全市創先爭優活動作出具體指導,并深入基層黨組織進行調研點評。截至2月底,全市已有2.59萬個基層黨組織和2.55萬個基層黨組織書記深入聯系點參加了點評,共有53萬名黨員被點評。二是加強具體指導。市委先后成立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機關、農村、教育系統、衛生系統、國資系統、中省直企業系統、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13個指導小組,切實發揮行業和系統主管部門的作用,圍繞各行各業的特點和中心任務明確創先爭優的具體內容和目標。同時,市委加大了對創先爭優活動指導員的選派力度,市、區兩級共選派了1034名黨員領導干部擔任基層黨委創先爭優活動指導員。三是堅持黨群共建。召開全市黨群共建工作會議,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進行部署,明確了為什么帶、帶什么、怎么帶等問題,激發了群團組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取得了組織聯建、資源聯享、工作聯動、機制聯創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