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貴州 貴陽550001)
職業學?!痘A會計》課程教學之我見
周玲
(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貴州 貴陽550001)
《基礎會計》是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學好《基礎會計》對于學好會計專業知識具有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應結合《基礎會計》課程的特點,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掌握學科結構體系、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等方面探討《基礎會計》課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職業學校;基礎會計;教學方法
《基礎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基礎課,學習得扎實與否,對后續的《初級會計實務》、《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的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對于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職校生而言,要學好《基礎會計》課程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專業課教師若能找到讓學生學好、用好該門課程的方法,則會使學生受益匪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級的職校生從未接觸過會計知識,沒有參加過工作實踐,而《基礎會計》課程的第一章“總論”就是枯燥乏味的會計理論,如直接講授,學生會覺得一頭霧水,產生厭學的念頭。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熱情。
社會需要會計專業 筆者通常會請往屆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回校給學生做一個較短的講座,把他們學習會計、畢業后進入會計職業領域、做會計工作的實例講給新生聽,讓學生知道市場需求會計專業,增強學生學習會計的信心,讓學生從心里喊出“我要學好會計”,以此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會計的重要作用 上課前可利用身邊的例子提出很多問題:一個企業要生存、發展,首先要干什么?在購入材料的過程中,是現金支付、使用銀行存款還是貸款?在生產過程中,如何分配各種費用?銷售過程中會涉及哪些會計問題?利潤分配應該怎么進行?等等,通過這些問題說明會計人員在企事業單位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學習《基礎會計》課程的必要性 我國的《會計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學生將來想要從事會計工作,必須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而《基礎會計》課程作為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的一門必考科目,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基礎會計》共有十章內容,章節比較分散,學習過程中難以抓住重點。為使初學者學好《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當然要先了解課程的結構框架。
筆者將十章的關系畫出框架圖,如圖1所示。

圖1 《基礎會計》內容框架圖
第一、二、三、四章是會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對于會計工作實施起基礎和指導作用;第十章是有關法律法規方面的規定;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講會計工作的具體操作,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產清查——會計報表是基本的賬務處理程序。在整體框架學習中,筆者會向學生展示會計工作所要用到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一系列實物,讓學生對會計工作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一)啟發式教學方法
傳統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在講述理論部分時,往往是以教師為主體,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把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對枯燥的理論失去了學習興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活動中,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循循善誘,逐層深入,最終由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通過積極思維找到問題的答案,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問題解決方案的效果更佳。
比如在講丁字賬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賬戶增加或減少到底應該登記到借方還是貸方,筆者讓學生把會計衡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進行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先讓學生思考所有者權益包括哪些內容,當談到包括“利潤”時,啟發學生將公式衍化,變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部分)+利潤”,接下來讓學生思考利潤的公式,進一步把公式變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最后,啟發學生對公式進行左右調配,變為“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這樣一來,賬戶該登記在借方還是貸方就一目了然了:等式左邊的借方登記增加、貸方登記減少;等式右邊的則反之。
(二)對比教學法
在會計教學中,相關知識、相似知識比較多,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學生不僅會感到混亂,而且可能因為知識太繁雜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在教學中要對知識進行前后對比,顯示其相互聯系。如在講到賬務處理程序時,筆者采用表格對比法進行講解,如表1所示。

表1 賬務處理程序表
通過表格,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幾種賬務處理程序的不同之處主要是登記總分類賬的方法。另外,通過表格還可以清晰地看到每種賬務處理程序的優缺點及適用單位。
(三)聯想式教學法
聯想式教學法是指在課程講解過程中運用發散式思維,對一個問題設定多種情況,引發出不同的處理結果,增強學生處理業務的靈活性。這是《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因為采用聯想的方式,使對一個業務題的處理擴展為對相關的一系列問題的處理,通過分析,可以使學生在做習題時也給自己多設計幾個疑問,真正扎實地掌握所學內容。
在講差旅費這一問題時,有如下例題:
1.6 月2日,李明預借差旅費2000元;作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李明2000
貸:庫存現金2000
2.6 月5日,李明報銷差旅費,交回現金200元;作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1800
庫存現金200
貸:其他應收款—李明2000
第二筆業務是李明有剩余差旅費的情況。那么,如果李明借的款不夠用怎么辦呢?于是馬上舉另外一個例子,假如李明報銷差旅費2200元,又應該做怎樣的會計分錄?提出問題后,先由學生自己思考,然后教師給予適時的指導,得到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2200
貸:庫存現金200
其他應收款—李明2000
用這種方法可讓學生前后聯系,印象深刻,掌握情況非常好。
(四)多媒體教學法
《基礎會計》課程涉及內容廣泛、理論性較強,有較多的板書內容,如果全依靠在黑板上板書,那將浪費很多時間。所以,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例如在講會計憑證的填寫、賬簿的登記、會計報表的填寫時,可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將有關憑證、賬簿制成作PPT,然后一步一步演示各個要素如何填寫、在填寫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等。
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使用幻燈片將學生實操作業放映出來給全體學生看,讓其他學生找出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自己的作業進行整改。
(五)實踐教學法
會計教學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實踐,尤其是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部分的教學。實踐練習分為兩種:一是階段性實訓。講完會計憑證后立即進行會計憑證的練習,講完賬簿后練習登記賬簿。這種實訓練習針對性強,可以通過練習加深對每部分知識的掌握。二是綜合實習。在《基礎會計》課程講完之后,采用某企業一定時期的會計資料進行系統實習,實習中要求學生系統地進行填制并審閱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練習。
實踐教學法可以促進學生對理論的學習和理解,同時可以在實習中培養學生的會計專業素質,如細心、耐心等。
(六)總結教學法
即課堂總結,融會貫通。每節課結束時,教師對本節課的重點進行小結,并用一些課堂練習題讓學生檢查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并及時查漏補缺。每一章節結束時,先讓學生進行回憶總結,然后教師再完整、系統地進行歸納,突出重點、難點,并通過測驗等方式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檢驗,針對測驗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進行總結,使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所學知識。
以上是筆者在幾年的《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中總結出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對《基礎會計》課程感興趣,是教師做好《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的第一步;搭建課程總體框架體系可使整個知識體系變得一目了然,為初學者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采用啟發式教學、對比教學、聯想式教學、多媒體教學、實踐教學、總結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避免學科教學的枯燥性,加強知識的前后聯系,使學生牢固掌握學科知識。
[1]錢紅英.基礎會計教學方法適用性思考[J].財會通訊,2009,(1):56-57.
[2]蒙麗蓉.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探討[J].廣西教育,2009,(2):100-102.
[3]陳治敏.《基礎會計》教學方法探究[J].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0,(3):24-25.
□有話職說
對己能真,對人就能去偽,就像黑夜接著白天,影子隨著身形。
——莎士比亞
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1)11-0086-02
周玲(1982—),女,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8級在讀教育碩士研究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會計專業教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