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衡 嚴紅劍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 200093)
基于工作過程的《有源醫療器械檢測技術》課程開發*
張東衡 嚴紅劍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 200093)
在“醫療器械檢測技術”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對工作過程導向的學習領域課程進行了探索:首先對醫療器械檢測技術類崗位要求進行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再對工作任務進行分解、提煉關聯知識點,最后結合具體任務、設計相對應的學習情境。實踐證明,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創新性,提高工作崗位操作的熟練程度,為其“零距離”上崗打下良好基礎。
工作過程;有源醫療器械檢測技術;課程開發
職業教育要求課程開發與設計和崗位能力緊密聯系,通過“做中學,做中教”的方式把行動領域與學習領域貫穿起來,實現職業性與教育性的統一。我們在“醫療器械檢測技術”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對工作過程導向的學習領域課程進行了探索。
工作過程是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之中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以真實產品為載體,按照真實生產要求進行課程內容分析,從真實生產中提煉工作項目作為學習載體。具體過程是:首先從工作崗位中提取真實的產品,以此作為載體,形成工作任務,繼而分解至行動領域,從行動領域聯系至學習領域,形成教學要求,然后設計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對工作崗位操作的熟練程度。
醫療器械的質量安全與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其安全性檢測與評價是保證醫療器械質量安全、有效的關鍵組成部分。醫療器械檢測技術類崗位要求從業者熟悉醫療器械相關標準、掌握醫療器械檢測技術、能夠編寫醫療器械產品標準、能獨立設計和完成檢測程序。故要求本課程教學內容按照醫療器械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在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基礎上加強與專業技能的有機融合,使學生具備基本理論基礎及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具體而言,要求學生能根據醫用電氣安全通用標準GB9706.1和其他相關標準編寫產品注冊標準;能進行有源醫療器械電氣安全檢測和性能檢測,能分析和判定試驗結果;能根據國家相關法規要求進行產品的注冊申報,包括資料的準備、與檢測和審評機構的溝通等。
(一)分析崗位要求,確定典型工作任務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我們與醫療器械行業內的檢測機構、審評機構以及醫療器械生產銷售企業廣泛聯系,成立了教學指導委員會,采取請進校門和上門咨詢的形式結合相應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要求,提煉出《有源醫療器械檢測技術》課程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同時,通過問卷調查和回訪的形式聽取了畢業生對本課程建設的反饋意見,他們以親身經歷和感受對課程建設提出了改進意見。

圖1 醫療器械注冊典型工作任務圖
通過與行業相關機構和企業深入交流,確定了醫療器械產品檢測、注冊申報、監管與制造維修的崗位素質和能力要求,確定了以項目為載體、以典型工作任務為手段的課程培養標準。圖1為醫療器械產品注冊典型工作任務。每一個步驟提煉為一個大的工作任務,每個大的任務又分為若干個小的工作任務,以幾個典型的醫療器械貫穿于教學任務始終。其中,把編制產品注冊標準和產品檢測作為教學重點,把臨床試驗和質量體系考核的材料準備作為課程延伸,在課外完成。
我們對工作任務的選取符合畢業生專業崗位需求,對檢測機構和企業對產品的檢測過程進行總結提煉,使之成為課程訓練任務,以實現學生畢業后能夠短時間內適應崗位需求。同時,做到學習情境載體可替換,課程內容始終保持鮮活。通過檢測對象——醫療器械的替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檢測思路和檢測方法。
(二)分解工作任務,提煉關聯知識點
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后,再對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職業能力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相應的關聯知識點。在對具體任務和知識點進行詳細分解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對知識點所屬章節內容作詳細分析、優化,以利于學生對關聯知識和擴展知識的學習,形成專業職業能力。通過把醫療器械的標準與檢測技術方法聯系起來的教學方法,使課程與行業規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保證醫療器械的安全性,根據醫用電氣設備安全通用要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關于GB9706.1-2007注冊檢測等相關實施問題的通知》中規定,有源醫療器械一般要進行110條檢測。根據醫療器械崗位要求并結合實訓條件,把110條檢測分析綜合為標識和隨機文件檢測、環境試驗、電擊危險防護測試、結構要求(絕緣和隔離)檢測、數據輸出的準確性和危險輸出的防止檢測、超溫和其他方面危險的防護檢測等工作任務。使學生通過真實的工作任務實訓,能理解和運用醫用電氣安全標準,熟悉電氣安全試驗操作規程,掌握檢測工具、量具、儀器儀表的應用。在實訓時,各小組根據實訓指導書,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原始檢查記錄,逐條檢測,判定結果,其情境和醫療器械檢測機構的崗位操作完全一樣。
把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務中,將基本技能貫徹到整個工作過程中,這既符合認知規律,又符合行動導向的原則。通過基本知識的學習,逐漸掌握基本技能,通過不斷的實踐,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強化,最后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這兩個技能,達到能夠獨立分析和實踐的目的,并能夠獨立完成一個醫療器械產品的檢驗和注冊全部流程。
(三)結合具體任務,設計學習情境
本課程將與企業和檢測審評部門緊密結合的檢測常用實例作為案例引入課程中,不斷豐富和完善學習情境,使課程常處于更新過程之中。
《有源醫療器械檢測技術》系統化課程的內容分為兩個主題工作過程,即醫用電氣設備安全檢測和有源醫療器械性能檢測。各個主題工作過程又細化分成若干個學習情境與子學習情境。學習情境、子學習情境分別在實訓環境獨立展開教學,從設備的認識與操作,到部件、整機的安全、性能檢測,學習領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在實際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再密切結合專業理論的講解與提高,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
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檢測項目。以學生小組為主、教師為輔展開研討、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的方式進行教學與評價。教師闡明要求、布置任務,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接受檢測任務,通過分析檢測任務、查找資料、進行交流、展開討論來確定檢測任務的具體實施方案和步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學生、教師與學習環境之間要構建一個良性互動的關系,以保證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
考核方式分為實訓項目考核和期末理論考核兩部分。實踐環節在設計上把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和能力融入基于工作任務的實訓項目中,讓每個學生都完成全部項目實訓,并對學生進行實訓環節的考核。期末考試也注重能力考核,除一些必要的理論知識外,把大量的平時訓練項目改造成考試題目,讓學生不必死記概念,而要強化能力訓練。
實踐證明,一系列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實踐環節促使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念,激發了學習創新性,掌握了醫療器械檢測技術的核心內容,基本達到了行業對醫療器械檢測人才的要求。這些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學生“零距離”上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近三年檢測技術及應用(醫療器械檢測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都達到100%。同時,在課程建設上,《有源醫療器械檢測技術》被評為2006年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并于2007年被評為上海市精品課程。
[1]姜大源,吳全全.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周虹,首珩,喻丕珠.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2008,(26):27-28.
[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GB9706.1-2007醫用電氣設備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4]戴士弘,畢蓉.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G712
A
1672-5727(2011)08-0091-02
*本文系2007年上海市精品課程建設項目《醫療器械檢測技術》(項目編號:B26000702J)的部分成果
張東衡(1974—),男,湖南衡陽人,碩士,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醫療器械檢測。
(本文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