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昊
(內蒙古財經學院 財政稅務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1)
人類發展指數(HDI)測算
——以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為例
姜昊
(內蒙古財經學院 財政稅務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1)
本文在對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實地問卷調查得到的一手資料基礎上,結合現有公開的統計數據,運用聯合國提出的人類發展指數(HDI),從經濟、教育和健康水平三個方面綜合測度了四子王旗的HDI,并進行了地區和國際比較,為客觀評價縣級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狀況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HDI指數;城鄉差距;收入分配;生活水平
王志平(2007)詳細介紹了“人類發展指數”計算方法的重要改進以及對解讀不同年份公布指數的影響。田向利(2003)以GDP、HDI、GGDP三個概念的應用為主線,把人類發展觀的演變概括為經濟發展觀時期、社會(人文)發展觀時期和可持續發展觀時期,并通過對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背后存在的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缺欠的分析,提出堅持人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應成為我們今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行為準則。施錦芳(2009)以人類發展指數(HDI)為指標對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居民的總體生活水平進行評價,并與世界平均水平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數據進行了比較分析。
申蔚(2009)比較了31個省市的HDI,比較了31個省市的HDI與GDP的增速。田輝(2007)測度我國東部的江、浙、滬、魯、閩、粵6個國內經濟最為發達的省市人類發展指數(HDI),研究6省市1990年以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實際狀況,并分別對六省市人類發展水平總體及三個方面的差異進行了分析探討和初步的國際比較。石明磊(2008)比較了最常用的經濟指標GDP和HDI,認為與GDP比較,HDI通過著眼于人類發展而不僅僅是經濟狀況,可以對一個國家福利做出全面的評價,并適用于不同的群體,可通過調整反映收入分配、地域分布等的差異。認為GDP指標與HDI相比較存在公共服務測量方面的欠缺:不能衡量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社會、環境成本,不能反映社會福利的質量和狀況,不能衡量資源配置的效率,可能模糊了人們對貧富差異的認識,如面對悄然增長的城市和農村的貧困群體以及快速攀升的基尼系數,GDP反映不出來。
國內學者自己在HDI指數方面做了改進,加入了其他方法。王笑言、陳黎明(2009)介紹了基于熵權的HDI綜合評價方法。運用基于熵權的綜合評價方法,對吉林省3個典型農村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進行了評價。政策效率評價是減少政策性浪費的有效手段。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政策評價逐漸成為發達國家在行政改革過程中關注的重點。在國內學者的研究當中,HDI還作為政策評價指標。田輝(2007)應用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從HDI的角度對我國東中部地區八個省市政府的相關政策效率進行了評價和比較;對其政策有效性進行了深入分析。
目前還沒有對縣級區域以人類發展指數HDI為衡量標準的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從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對生活質量和人的自由的五種工具性自由的角度進行問卷調查的研究比較少,本文主要基于Sen關于五種工具性自由方法論對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進行實地調研,進而進行HDI具體的分析與測算。
(一)調研地點及調查對象
本次調研地點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所屬的查干補力格蘇木的農區、牧區(格根塔拉草原)和烏蘭花鎮城鎮社區,調查的內容是《內蒙古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調查》。內蒙古四子王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西北部,東與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及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毗鄰,南與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交界,西與包頭市達茂旗相連,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全長104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0'-113°,北緯41°10'-43°22'。面積為24016平方千米/25513平方千米,行政中心駐地在烏蘭花鎮。調查對象是:以四子王旗地區的牧戶、農戶、農牧兼業戶為主,按一定比例調查一些工商業戶、鄉鎮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和少數幾個其他人員。
(二)調研內容、方法和指標
本文的調查以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對于人的生活質量和人的自由的5個方面的定義為理論依據。自由是指工具性自由,即他們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人們按照自己合意的方式來生活。自由不僅是發展的首要目標,而且是他的主要手段。阿瑪蒂亞·森認為有五種工具性自由:(1)政治自由,即確定“由什么人來執政,按什么原則來執政”的機會。(2)經濟條件,即個人分別享有的為了消費、生產、交換的目的而運用其經濟資源的機會。(3)社會機會,即社會教育、醫療保健及其他方面所實行的安排,它們影響個人賴以更好地生活的實質自由。(4)透明性保障,即滿足人們公開性的需要——在保證信息公開和明晰的條件下自由地交易。(5)防護性保障,即提供社會安全網,以防止受到影響的人遭受到深重痛苦、或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挨餓以至死亡。
本文利用實地訪談與調查問卷的方式得到一手資料,問卷中上述五種工具性自由分別包括:(1)由經濟狀況代表的生產、收入、消費主題部分;(2)由社會機會代表的教育、醫療保健主題部分;(3)透明性保障的信息獲取;(4)政治自由,即基層民主選舉權的普及程度;(5)防護性保障,即政府的低保、醫療保障。本問卷主要對以上方面進行分別統計以了解所調查地區的居民生活水平,并按聯合國發展計劃署(UNDP)關于HDI的計算方法為模板計算出受調查地區的HDI指數。
問卷成功布置并收回85份,其中2份重要信息嚴重缺失,所以,有效問卷為83份,其中,農戶填寫15份,牧戶填寫30份,農牧兼業戶填寫11份,工商戶填寫11份,鄉鎮企事業單位填寫3份,政府機關填寫9份,其他從業不明的填寫6份。
(一)家庭規模
測算HDI的數據首先需要得到個人的數據,本調查以家庭為單位調查收入等,個人數據需要以家庭數據除以家庭人口數得到。所以,在做以家庭為單位的數據統計之前,首先測算好家庭的規模,后面的一切數據都是基于家庭人口的。

表1 家庭總人數統計量描述
家庭人口均值在4.1325,家庭規模平均在4個人。三口之家增加趨勢使得決策家庭縮小,實際上經常來往的家庭成員比4個人多得多。
(二)人口預期壽命
由于調查時礙于面子不好開口的原因,有些填寫問卷的用戶沒有被問到這個問題,于是導致所采樣本較少,由于已經去世的老人或長輩沒有包含在家庭現有總人口當中,所以不便測算其占總人口的比例。表2示現有老人年齡均值64.5歲。

表2 調查家庭中現有老人年齡統計量描述

表3 受調查家庭去世老人年齡

表4 人口結構與壽命——已去世老人的人數及平均壽命
表4顯示受調查家庭中去世老人年齡均值約71.14歲。本文將受調查家庭中去世老人的平均壽命作為期望壽命,即受調查的該地區期望壽命值為71.14歲。
(三)教育情況

表5 教育情況調查
不識字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比例為12.83%,可推出整體識字率(非HDI規定的成人識字率)為1-12.83%=87.17%;學齡兒童入學率為實際入學人口數除以應入學兒童數,此處統計的實際入學人數與HDI規定的有所出入加上很多受調查者的理解水平有限,問卷旁白人員的解釋有所出入致使此項難以統計。其中不識字人口數、初中以下學歷、高中或中專學歷、高等院校學歷(即本科等級學歷)和研究生學歷合計占全部人口的85.13%;推測剩余14.87%的人口部分為在讀學生、部分為小學以下學歷但是非不識字人員或者還有別的可能(表5)。

表6 應入學年齡青少年入學率統計量描述
結合第一部分的年齡結構分析,計算應入學年齡青少年入學率:入學率=實際入學人數/(總人口數-勞動力數 -60歲以上老人數 -學齡前人口數),受調查家庭應入學年齡青少年入學率其正態分布的峰值在約0.89(表6)。

表7 識字率(識字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統計量描述
由表7可以看出,受調查家庭中的識字率的均值在0.88左右,四子王旗識字率為0.88。教育指數中的識字率即為0.88。
(四)收入狀況

表8 家庭年收入

表9 家庭年收入統計量描述
由表8、表9可見,受調查家庭的年收入集中在5000元以下和30000-40000元。中間收入的家庭偏少,貧富差距較大。受調查家庭的戶均年收入的正態分布均值在22000元。家庭年收入集中在低收入和高收入,中間收入較少。
(一)人類發展指數解析
人類發展指數(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于1990年發布的衡量聯合國各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
人類發展指數是一個綜合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識字率、教育水平及生活質量等水平,以量度世界上的國家。這是一個生活指標,尤其適用于有關小孩福利的方面。這也是用來分野國家的類別(已發展、發展中及低度發展)及量度經濟政策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此指數是由巴基斯坦籍的經濟學家赫布卜·烏·哈格在1990年所創造的。
人類發展指數是人類發展的概要性度量尺度。它從以下人類發展的三個基本維度出發測度一個國家所取得的平均進展:
健康長壽,按出生時預期壽命度量。
知識,按成人識字率(占三分之二權重)和小學、中學和大學綜合毛入學率(占三分之一權重)度量。
體面生活,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美元購買力平價)度量。
在計算人類發展指數本身之前,必須為人類發展指數每一個維度創建一個指數。為了計算這些維度的指數,即預期壽命、教育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指數,必須為下述指標選定極小值和極大值(閾值)。
1.計算預期壽命指數
預期壽命①指數用于測度一個國家在出生時預期壽命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預期壽命指數=(預期壽命-25)/(85-25)
2.計算教育指數
教育指數衡量的是一個國家在成人識字及小學、中學、大學綜合毛入學率兩方面所取得的相對成就。先計算成人識字率和綜合毛入學率指數,然后取三分之二的成人識字指數值和三分之一的綜合毛入學率指數值求和,即為教育指數的值。
成人識字指數=成人識字率
毛入學指數=毛入學率
教育指數=2/3(成人識字指數)+1/3(毛入學指數)
3.計算GDP指數
GDP指數用按美元購買力評價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在HDI中,收入作為未被健康長壽和知識反映的所有人類發展維度的待用指標。然而,取得狀況良好的人類發展維度并不需要無限多的投入,所以對收入進行了調整,并且相應地采用了收入的對數。
GDP指數=[log(人均GDP)-log(100)]/[1og (40000)-log(100)]
HDI指數就是上面三個指數的算術平均值。
HDI=1/3(預期壽命指數)+1/3(教育指數)+ 1/3(GDP指數)
(二)HDI計算過程
1.調查數據
由本調查問卷統計的數據得出:
入學率=0.890②
識字率=0.883
戶均年均收入=RMB 22000=$3231.8③
預期壽命=71.14
2.指數計算
教育指數=0.883*2/3+0.890*1/3=0.885
預期壽命指數=(71.14-25)/(85-25)=0.769
(1)GDP指數計算
UNDP規定的HDI計算的GDP指數用人均GDP來計算,但是筆者認為,在收入差距較大的地區用全民人均GDP不能反映特定人群的真實發展水平,遂取了不同的人群年收入、工資收入等作為代替,并與人均GDP計算比較。
GDP指數1,這里用人均GDP12400元,按人民幣對美元匯率④,12400*0.1499=1858.76美元。GDP指數1=0.488。GDP指數2利用本調查報告統計結果的戶均收入和戶均人口數計算出的人均收入5323.6539RMB,換算成美元為$797.9177,GDP指數2=0.347。GDP指數3使用四子王旗農民人均收入(2008年)3592元,換算為美元為 $538.4408,GDP指數3=0.281。GDP指數4使用四子王旗職工平均工資(2008年)29090元,換算為美元為$4360.591,GDP指數4=0.630。GDP指數5使用四子王旗職工平均工資(2008年)27631.13⑤元,換算為美元為$4141.906,GDP指數5=0.622。GDP指數6使用內蒙古地區農民人均收入(2008年) 5748.95元,換算為美元為$861.7676,GDP指數6 =0.359。GDP指數7使用內蒙古地區職工平均工資(2 0 0 8年)2 6 1 1 9.2 4⑥元,換算為美元為$3915.274,GDP指數7=0.612。
(2)HDI指數計算
HDI1=1/3*教育指數+1/3* GDP指數1+ 1/3*預期壽命指數=0.714,后同。
3.計算結果分析比較
按照表10選取的各種GDP計算出來的HDI指數內部比較來看,本報告的計算HDI2指數0.667介于由四子王旗人均 GDP的統計數據計算出來的HDI1指數0.714,與四子王旗農民人均收入(2008)的統計數據計算出來的HDI3指數0.645之間,更接近于后者。原因之一是本調研報告的調查問卷大部分發給農牧民占67.47%,另一個原因可能是GDP中的企業產值沒有包含在本次調研的問卷對象當中,而以GDP為計算對象本身就不能直接反應居民的收入狀況。

表10 各種GDP選取的計算結果比較
第一反應的就是城鄉差距,以四子王旗為例,農民人均收入為3592元,而職工平均工資為29090元,是農民人均收入的5.315倍,差距甚大。
HDI3=0.645<HDI4=0.761,反映出四子王旗內部城鄉差距的嚴重HDI指數差0.116。而HDI6和HDI7的差距為0.084,明顯四子王旗內部的職工與農民的人類發展指數的差距,要大于內蒙古地區的平均水平。由數據不難發現,HDI4=0.761>HDI7=0.755,其差距為0.006,差距雖然不大,但仍能顯現出四子王旗地區的職工平均工資高于內蒙古地區的平均水平。而與之恰恰相反的是,HDI3= 0.645<HDI6=0.671,其差距為0.026,其差距大于四子王旗職工與內蒙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差距0.006要大,反映出四子王旗地區作為農牧業區,農牧民的收入并不高于內蒙古平均水平。而且對于一個一般預算收入只有5675萬元的旗,其一般預算支出有79929萬,轉移支付數量較大,但是大部分農牧民的收入卻沒有因為轉移支付而明顯增加,相反卻低于平均水平。
按照統計數據人均GDP計算,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HDI1為0.714,其中預期壽命指數0.769,教育指數0.885,GDP指數0.448。依照人均收入計算的GDP指數來計算,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HDI2為0.666,其中預期壽命指數0.769,教育指數0.885,GDP指數0.343。小于內蒙古地區的HDI指數(2009年)0.779,其中預期壽命指數0.748,教育指數0.920,GDP指數0.765,在當年的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人類發展指數(HDI)中排名第15,處在中等人類發展水平。
受調查地區處于內蒙古的經濟發展最快的“呼-包-鄂”金三角之外,四子王旗地區GDP指數明顯低于全區平均水平,顯示了內蒙古農牧區比較普遍的居民生活水平。中國2007-2008年的HDI為0.777,本文所得HDI結果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反映出四子王旗地區生活水平同時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與世界水平比較,發展中國家和地區2007-2008年度HDI是0.691,其中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是0.771,四子王旗地區也低于這個水平,略高于人類中等發展水平HDI 0.698,略低于中等收入經濟體0.776。人均收入5323.6539,與2008年四子王旗農民人均收入、職工平均工資、人均GDP比較算出的GDP指數的不同。國內生產總值指數直接影響到HDI指數。四子王旗與其他國家或地區HDI值比較詳情見表11。
表11是各行HDI按照降序排列的,可以看出:所計算的HDI4、HDI5、HDI7、HDI1和HDI6、HDI2、HDI3,均處在優于低收入經濟體劣于中等收入經濟體。四子王旗HDI4、HDI5、HDI7、HDI1按降序順序處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并低于東亞和太平洋地區0.01。四個指數中最低的HDI1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001,以四子王旗人均GDP計算的HDI1指數處在世界平均水平;而由四子王旗年職工平均工資HDI4、HDI5(兩者數據來源不同)和內蒙古地區職工平均工資計算的HDI7,表明四子王旗的職工平均人類發展水平、內蒙古地區的職工平均人類發展水平、四子王旗的城鄉平均人類發展水平,均處在優于低收入經濟體劣于中等收入經濟體的位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等人類發展水平和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平均HDI。
HDI6、HDI2、HDI3均低于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平均HDI,更低于中等人類發展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而用內蒙古地區農民人均收入計算的HDI6、用本文計算出的HDI2和四子王旗農民平均收入計算的HDI3,反映出內蒙古的農牧民、四子王旗的農牧民和所調查的農村和鎮上居民的人類發展水平在世界平均水平、中等人類發展水平和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人類發展水平以下。同樣生活在一個國家,人類發展水平相差很大。中國(2007/2008)的人類發展指數略低于中等收入經濟體0.004,并且低于高人類發展水平。四子王旗的HDI低于全國HDI水平0.105,而內蒙古地區的2009年HDI高于全國HDI 0.007,反映出內蒙古內部存在收入不均等因素造成的人類發展程度的極度不平均。

表11 四子王旗與其他國家或地區HDI值比較
[注 釋]
① 計算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方法就是:對同時出生的一批人進行追蹤調查,分別記下他們在各年齡段的死亡人數直至最后一個人的壽命結束,然后根據這一批人活到各種不同年齡的人數來計算人口的平均壽命。用這批人的平均壽命來假設一代人的平均壽命即為平均預期壽命。由于事實上要跟蹤同時出生的一批人的整個完整的生命過程有很大的困難,在實際計算時,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齡人口的死亡率水平,來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齡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計算出各年齡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數,由此推算出這一年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因此,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與同時代的死亡率水平有關.
② 與《內蒙古經濟社會調查年鑒》(2009)統計資料中2008年四子王旗的學齡兒童入學率0.9998有出入.
③ 按照2010年8月底匯率換算成美金.
④ 2010年10月30日美元匯率:1人民幣元=0.1499美元,1美元=6.6717人民幣元.
⑤ 資料來源:《內蒙古經濟社會調查年鑒2009》根據四子王旗城鎮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7858萬元和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人數6463人,計算出來的.
⑥ 《內蒙古經濟社會調查年鑒2009》根據內蒙古地區城鎮在崗職工工資總額48285萬元和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人數18486人計算.
[1] 王志平.“人類發展指數”(HDI):含義、方法及改進[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7,(3):47-57.
[2] 田向利.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理念的演進——從GDP、HDI、GGDP概念的應用看人類發展觀的變革[J].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1):1-4.
[3] 施錦芳.中國HDI發展水平及其國際比較[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9):126-130.
[4] 申蔚.從HDI指數看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369):22-23.
[5] 田輝,孫劍平,朱英明.東部六省市可持續發展狀況——基于人類發展指數(HDI)的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7,(8):74-76.
[6] 石明磊.GDP的困境與HDI的興起[J].浙江經濟,2008,(5):55.
[7] 王笑言,陳黎明.基于HDI的農村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以吉林省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
[8] 內蒙古統計局.內蒙古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張曉娟]
F812
A
1004-5295(2011)01-0082-06
2010-11-28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8XJY030)
姜昊(1987-),女,天津人,內蒙古財經學院財政稅務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從事稅收理論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