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江蘇蘇州 215006)
新科世乒賽女單冠軍丁寧的技戰術分析①
王 雪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江蘇蘇州 215006)
本文以乒乓球理論為指導,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等分析了丁寧在兩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決賽半決賽中的比賽,在三段統計法的基礎上,從具體的發球技術、接發球技術、相持技術以及線路、落點上著手,通過對比分析,找出得分和失分較多的技術及其原因,為她今后的訓練和比賽提供參考建議。
乒乓球 技戰術 分析
2011年5月15日,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單項比賽在荷蘭鹿特丹落下帷幕,中國90后小將丁寧奪冠,成為中國隊歷史上第13位世乒賽女單冠軍,這也是中國隊在世乒賽女單歷史上的9連冠。丁寧2003年進入國家青年隊,2005年進入國家隊,2007年爭取到了世乒賽的參賽資格。丁寧(左手橫板,快攻結合弧圈打法)是個典型的比賽型選手,賽場上凌厲的攻勢散發著靈感,眉宇間頗具豪爽自信。此屆世乒賽丁寧一路勢如破竹,在中國隊的7朵金花中表現最為出色,丁寧是后張怡寧時代的第一個世乒賽女單冠軍,向倫敦奧運會強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她有望成為中國女乒的新一代領軍人物,坐上中國女乒“一姐”的位置。本文以丁寧為研究對象,抓住技戰術這一核心要素,采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對丁寧在比賽中技戰術運用情況進行診斷分析,挖掘她潛在的優勢技戰術,并找出她技術上的不足,為提高丁寧的訓練和比賽水平提供一些參考。
丁寧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決賽和2011年荷蘭鹿特丹世乒賽半決賽中,對陣馮天薇的2場共9局球。之所以選擇這兩場球是因為:其一,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為國際乒壇的三大重要賽事之一,比賽更具有代表性,更能體現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其二,這兩場球為不同時間丁寧對陣相同對手的比賽,且轉敗為勝,在技戰術的對比上更加鮮明直觀,更能體現丁寧技戰術的變化。下圖為2場球的比分情況,具體如下: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需要,在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乒乓世界雜志等查找有關乒乓球比賽方面的文章和資料。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丁寧實戰的比賽錄像,直觀上了解她的技戰術,并對這幾場比賽進行數據統計。
1.2.3 三段指標評估法
采用三段指標評估法對丁寧的發搶段、接搶段和相持段的技戰術進行評估。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將三段所得出的數據進行處理并列出相應的柱狀圖,進行縱向對比分析,得出丁寧兩年間的技戰術使用變化情況及得失分的變化特征。
由表一知,丁寧對馮天薇(2011年4勝,2010年2勝3負)的三段實力情況。2011年,發搶段全場的使用率為27%,使用率為及格,得分率為94%,得分率極高;2010年全場的使用率為28%,使用率為良好,得分率為73%,得分率高,為優秀。2011年接搶段的使用率為19%,使用率為良好,得分率為67%,得分率非常高,為優秀;2010年全場接搶段的使用率為29%,使用率為優秀,得分率為44%,得分率為良好。2011年全場相持段的使用率為53%,使用率為良好,得分率為61%,得分率較高,為優秀;2010年全場相持段的使用率為42%,使用率低,為不及格,得分率為44%,得分率低,為不及格。綜上可知,丁寧2011年三段的得分率明顯高于2010年,說明丁寧一年來,發球搶攻和接發球搶攻的命中率提高了很多,且殺傷力強,相持段的穩定性也較2010年更加穩健了。
2.2.1 丁寧發球技戰術運用的效果分析
發球戰術指的是發球方通過不同變化的發球,力求使接發球方接發球失誤而直接得分的一種戰術。它是發球輪戰術的第一階段,發球方通過發球造成對方接發球失誤直接得分,或者接發球回球質量差,為下一戰術階段主動得分打下基礎。

表1 丁寧VS馮天薇的三段實力評估
從所統計的比賽的發球情況看,丁寧在2010年對馮天薇的比賽中,所采用的發球方式全部為下蹲砍式發球,站位為右半臺或球臺中路,發球方式單一,球的旋轉、落點和線路變化不多;在2011年對馮天薇的比賽中,丁寧更多的采用站立式正常發球,站位為右半臺或球臺中路,并以下蹲發球為一種配合手段,球的旋轉和落點變化增多。由圖一知:丁寧在對馮天薇的兩場比賽中,均無發球直接失分現象。2011年全場的發球直接得分的比率明顯高于2010年,且2011年發球搶攻失分和發球被攻失分的比率明顯較2010年低。2010年丁寧主要的發球為中路偏正手位的半出臺側上旋和側下旋,2011發球以臺內的下旋、側下旋、側上旋、逆側下為主并配以不轉球,說明丁寧在改進發球方式后,發球的變化增多,給對方造成一定的迷惑性,控制了對方的接發球,給自己主動進攻創造了機會,所以丁寧在2011年對馮天薇的比賽中,能夠4:0輕松拿下比賽,發搶段的使用和得分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一 丁寧發球的技戰術運用及得失分趨勢圖
2.2.2 丁寧第三板主要的進攻技術使用及得失分情況
由圖二知,2011年丁寧第三板主要的進攻技術為反手反拉反撕,其次為反手擰、挑,正手前沖弧圈和側身拉的使用率相當,正手高吊弧圈和正手反拉反帶的使用率為零,2010奶奶使用率最高的是反手法拉反撕,正手高吊弧圈、正手反拉反帶、側身拉的使用率相當,正手前沖弧圈其次,反手擰、挑的使用率為零。從得分率上看,2011年反手反拉反撕、側身拉和正手前沖弧圈的得分率較2010年大幅提高,說明丁寧第三板所使用的主要的進攻技術的穩定性提高了,無謂失誤降低,這與丁寧的發球是相關的,說明丁寧的發球與搶攻技術有一個配套的體系,發球后能為自己主動進攻創造主動有利的局面,但丁寧在發球搶攻的技戰術使用上也存在缺陷,通過觀看整個比賽,丁寧在發球后,對方將球控制在她的反手位底線,丁寧采用最多的進攻技術是反手拉,由于人體生理結構的限制,反手拉球的力量和前沖速度較正手小,所以丁寧應加強側身搶沖的使用,配合反拉之后側身連續進攻,提高第三板進攻的威力。

圖二 丁寧第三板主要的進攻技術及分析
2.2.3 丁寧接發球技戰術運用的效果分析
由圖三知,2011年全場的接發球直接得分和接發球搶攻得分的比率較2010年稍低,接球后搶攻得分的比率呈上升趨勢,接發球直接失分、接發球搶攻失分和接球后被攻失分的比率大幅度降低。通過觀看比賽視頻知,2010年丁寧對馮天薇的比賽中,接發球第二板使用最多的是劈長到馮天薇的反手位底線,馮天薇側身拉球進攻丁寧的正手位底線,角度大,力量足,造成丁寧被動防守失誤。由表一知,丁寧在對馮天薇的比賽中,2011年接搶段的使用率較2010年低,但是得分率比2010年高很多,說明丁寧在2011年的比賽中,改進了接發球戰術,同樣是以穩定為前提的,在2011年的接發球戰術中,更多的使用控制技術,因為接發球是受控于對手的發球的,接發球是要判斷分析對手的發球意圖及其旋轉、落點、速度因素來決定自己的回擊方法,接發球方對發球方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限制的可能性,多以大大增加了接發球的不可預測性。因此,不斷提高接發球的能力,遏制與瓦解對方發搶的主動優勢,在相對被動的情況下,通過控制達到相持,在轉入主動進攻,以及接發球搶攻,成為迅速提高比賽能力的關鍵。

圖三 丁寧接發球的技戰術運用及得失分趨勢圖
2.2.4 丁寧接發球時主要的進攻技術及分析
圖四為丁寧對馮天薇的比賽中,接發球主要的進攻技術,2011年正手前沖弧圈的使用率最高,其次為反手擰挑、側身拉、正手高吊弧圈、反手反拉反撕,2010年鎮守前沖、正手高吊、側身拉的使用率相當,反手反拉反撕和反手擰挑的使用率相當,各項進攻技術的使用均衡,從得分率上看正手前沖的得分率提高最為明顯,其它各項技術的得分率均無變化,說明丁寧加強正手前沖弧圈的使用是正確的,有效地。通過觀看比賽視頻知,丁寧接發球第二板主要使用的是控制技術,但是使用率在降低,劈長的使用率仍然較擺短技術的使用率高,但是劈長的質量提高了。進攻技術的使用率呈上升趨勢,且正手前沖弧圈的得分率提高了很多。反手臺內擰挑技術的使用整體上提高了,且穩定性高。第四板進攻技術的使用率提高了很多,且得分率也提高了很多。

圖四 丁寧第二板主要的進攻技術及得失分趨勢圖
2.2.5 丁寧相持段正、反手以及側身技術得失分情況分析圖五反應的是丁寧相持段的正反手及側身的使用和得失分情況,由圖中數據知,2011年反手的使用率最高,正手其次。2011年正手的使用率和失分率較2010年稍低,得分率稍高,在橫向比較正手的得失分情況,2011年正手的得分率大大高于失分率,而2010年正手的得分率卻低于失分率。2011年反手的使用率相比2010年高,得分率變化不大,失分率高于2010年,橫向比較反手的得失分情況,2011年得失分率相當,2010年的得分率高于失分率。2011年側身的使用率稍低于2010年,得分率比2010年高且失分率低,說明丁寧在反手相持的過程中,變反手相持為側身進攻,且進攻的威力大命中率高。綜合比較丁寧2年相持中,正反手的使用率差別不大,正手的得分率稍高于反手,側身進攻的的得分率高。說明丁寧在對馮天薇的比賽中,相持段以進攻為主,且兇中有穩。

圖五 丁寧相持段正、反手及側身使用及得失分趨勢圖
(1) 2011年丁寧三段的得分率明顯高于2010年,提高幅度相當大,發搶段和接搶段的使用率較2010年稍低,相持段的使用率較2010年高。發搶段的控制技術使用越來越少,進攻技術的使用越來越高,且得分率上升了很多,進攻的線路使用更加靈活了。發搶段主要的進攻技術為反手反拉反撕;(2)丁寧的發球技術改進了很多,由單一的下蹲砍式發球為主變為站立式發球為主配合下蹲砍式發球為輔,發球的旋轉和角度運用的號,發球的落點變化增多;(3)丁寧接搶段主要的進攻技術為正手前沖弧圈,得分率高;(4)丁寧相持段反手技術使用較多,但正手的得分率較高,且側身技術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呈上升趨勢。相持段的穩定性較2010年更加穩健。
丁寧自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之后,成熟了很多,思想上心理上都有很大提高,最重要的是她的技戰術能力提高了很多,豐富了很多,不像以前那么單調。丁寧2009年和2010年是什么原因輸球的,2011年又是怎么贏的比賽的,具體討論如下:
(1)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丁寧3:2輸掉了團體賽的第一場比賽,從三段來看,發搶和接搶的得分率都接近優秀,相持段的得分率為不及格。在相持段,馮天薇連續進攻丁寧的正手位置,力量大速度快,造成丁寧被動相持。失利的原因主要是技戰術太單薄,發球只會發下蹲球,相持中,只會單一的反拉,打球的合理性欠佳;2011年丁寧4:0輕取馮天薇,整個三段的得分率極高。正手接發球和攻防能力有所提高,從單一的反拉到能進行防御在轉攻,技戰術能力加強和豐富了,打球的合理性提高了。
(2)技術和心理是相輔相成的,心理出現問題時,技術水平的發揮就會打折扣;反之,如果技戰術能力太單薄也會影響心理。在世乒賽這種大型比賽中,運動員的心理難免會出現波動,尤其是團體賽。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團體賽,丁寧司第一號主力代表國家隊參加決賽的第一場比賽,心理壓力大,這場比賽的勝負關系著國家的榮譽,比賽的氣氛特殊,加上丁寧為年輕隊員,缺乏大賽經驗,抗壓能力稍差,在比賽的過程中,考慮的多,顧及較多,在領先的情況下被馮天薇逆轉,體現出了丁寧心理的不穩定,但歸根結底還是技術上存在不足。
(1)發球搶攻戰術仍然是我國運動員的主要戰術之一。它充分發揮“前三板”的進攻技術,實施搶攻得分或發球直接得分。丁寧應在保證發搶得分率的基礎上提高發搶的使用率,在下蹲發球特色的基礎上,形成站立式發球的“絕招”,創造精品發球,使之更適合自己的打法特點與個人術風格特點,在旋轉變化、落點變化、動作相似性上配套成龍;(2)在接搶段,提高控制技術的質量,因為控制技術很難直接得分,運用員只能在遏制對方主動上手的情況下為自己進攻創造機會,減少接發球搓長球的使用次數,處理好接發球后的銜接與防守;(3)在相持段,丁寧應不斷加強正手的連續進攻與防御能力,并提高側身進攻的使用率,不能過多的依賴反手相持,畢竟正手進攻的威力要大于反手。
[1]吳煥群,張曉蓬.中國乒乓球競技制勝規律的科學研究與創新實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4.
[2]吳煥群,張曉蓬.自國家休育總局《乒乓長盛考》研究課題組.乒乓長盛的訓練學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11.
[3]唐建軍.乒乓球實戰技巧[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4]韓志忠.乒乓球教學、訓練、競賽與科研[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84.
[5]唐建軍.乒乓球運動教程[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6]于文謙,荊雯.第50屆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決賽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1:54~58.
[7]張瑛秋.中國優秀青年乒乓球運動員戰術特征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1):99.
[8]白敬鋒.乒乓球女子技術男性化的技戰術特征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9]竇洪茵.淺析中國乒乓球“兵敗釜山”的原因[J].沈陽體育學院,2003(1):84~85.
[10]陶愛榮.影響乒乓球運動員競賽心理因素[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58~60.
[11]陳家鳴.乒乓球比賽戰術的博弈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12]張曉蓬.中國乒乓球隊戰術訓練水平定量診斷方法及實踐效用[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13]http://sports.sohu.com.
This paper took the pingpong theory as the instruction, made use of the literature material、video recording, and the mathematical method of average and so on. In this way, we analyzed Dingning’s performance in semi-final's competition of two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finals. Through using three statistical periods as foundation, making concrete serving tachnique, meeting and serving technique, being locked in a stalemate as well as the line、the point of descent as focus, and through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we discovered her various technique points and reasons in scores and loses, which will provide the reference suggestion for her present's training and the competition.
table tennis;technique and tactics;analysis
G846
A
2095-2813(2011)12(a)-0001-03
①作者王雪,蘇州大學碩士,專業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學訓練的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