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基礎部體育組 云南麗江 674100)
湖南省邵陽市城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①
張杰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基礎部體育組 云南麗江 674100)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而倍受全球矚目,隨之有關老年人群的健康問題也成為關注的焦點。以湖南省邵陽市城區60歲以上老年人為研究對象,運用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城區60歲以上的300名老年人健身狀況進行調查,總結影響和制約城區老年人參加健身活動的因素,提出老年體育鍛煉的建議和對策,為城區老年群體體育健身的科學化提供依據,進而為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提供參考。
邵陽市 城區老年人 體育鍛煉 影響因素
據聯合國相關數據統計,全球60歲以上人口數量到2050年將翻一番,預計達到20億。中國的老齡化速度之快始料未及:2010年老年人口比率將達12.3%,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1%;到2050年,世界老齡化平均為21.9%,而中國將高達31.1%。[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指出:老齡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全黨全社會必須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老齡工作[2]。因此近年來有關老年人健康方面的研究也層出不窮,如Heinzelman(1970)認為社會支持與堅持鍛煉有著緊密關系,社會重視體育事業,給予鍛煉者支持越多,他們鍛煉積極性越強,更利于維護鍛煉的持久性。Clarke(1975)研究發現,錯誤直覺影響老年人的鍛煉行為,許多老人認為他們比同齡人更有活力,以及相信自己已有足夠的身體活動而無須鍛煉,即參與組織的鍛煉活動的持久性有障礙感[3]。King(1988)、wankel(1984)研究顯示,不同程度的社會支持在鍛煉動機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Cass,Kinkby,1992對老年人鍛煉動機研究表明,高齡老人的鍛煉動機主要是喜歡社會活動[5]。但是在行為因素中單獨分析體育鍛煉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希望從這個角度出發,對體育鍛煉給老年人身體健康所造成的影響進行量化分析,為決策部門針對老年人健康問題制定更為科學、更為具體的全民健身運動的策略和規劃提供一些理論和實證依據。

表1 邵陽市城區老年人體育鍛煉時間選擇分布

表2 城區老年人體育鍛煉頻度分布
本研究以湖南省邵陽市城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的體育鍛煉的狀況為研究對象。年齡分層與2008年第三次群眾體育調查相一致。分別為60~69歲、70歲以上兩個年齡組,兩個年齡組按性別又分為男、女子組。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湖南省圖書館等多種渠道查閱近10年來有關體育社會學、群眾體育、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方面的文獻和著作,掌握國內外有關老年人體育鍛煉的狀況。
1.2.2 問卷調查法
使用2008年第三次全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中“中國城鄉居民參加體育鍛煉調查問卷”,對邵陽市城區各機關單位、工廠企業、社區和晨、晚健身區域的老年居民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1.2.3 數理統計法
把獲得的數據在EXCEL2003和SPSS13.0中進行平均數、百分比等常規的數理統計。
2.1.1 鍛煉時間的選擇
鍛煉時間選擇是指一天中在哪個時間段進行鍛煉。表1顯示,城區老年人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兩個時間段,分別占調查群體的30%和21.33%,這也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狀況。隨著年齡的遞增,人到中年以后睡眠時間越來越短,每天很早就沒有睡意了,因此很多人選擇早晨鍛煉。傍晚是各個年齡階段健身的高峰期。所以,也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選擇傍晚健身。從性別差異來看,男性有一小部分選在在白天鍛煉,女性基本沒有。
2.1.2 鍛煉頻度
由表2可知,城區老年人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較低,每周1~2次的較多,其次是每周3~4次。從性別差異看,男性總體頻度高于女性,男性每周3次以上的占男性總人數的36.37%,而女性只有23.28%。值得一提的是在鍛煉持續時間上,不論男女,都以30~60分鐘最多,分別為46.15%和48.09%(見表3),呈中間到兩頭低的趨勢,這表明老年人可能不喜歡大強度鍛煉,但是熱衷于長時間的緩和運動。
運動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或速度,或肌肉單位時間所做的功。運動強度是決定運動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并不是強度越高越好,中等強度的運動健身效果最佳。[6]表4顯示,城區老年人體育鍛煉的強度比較低,尤其是女性更為明顯,運動時身體感受不明顯的占59.15%,而男性以中等強度的比例最高,這表明男性在科學健身方面做的比女性好。
由表5可知,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對運動技術要求不高,運動強度較低的散步,慢跑等項目上,這說明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強度比較低。此外,老年人所參與的幾項體育鍛煉性別差異均顯著(p值<0.05),而且,男性老年人在參與體育鍛煉的種類上面傾向于較為劇烈的運動,而女性老年人更傾向于低強度的項目。
調查發現,在鍛煉場所選擇上,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公路、街道邊、住宅小區空地、公園,比例分別為19.33%、17%和15.33%。從性別上看,男性分布相對女性來說比較均

表3 城區老年人體育鍛煉持續時間分布
不足30分鐘 51 30.18 30.18 46 35.11 35.11 30~60分鐘 78 46.15 76.33 63 48.09 83.20 60分鐘以上 40 22.67 100.00 22 16.79 100.00合計 169 100.00 131 100.00勻。有相當一部分男性老年人會選擇到健身俱樂部等收費場所,這是值得鼓勵的。“錢買健康”當今的流行語。

表4 城區老年人體育鍛煉強度分布

表5 城區老年人體育鍛煉項目分布

表6 城區老年人體育鍛煉障礙因素
影響體育鍛煉的因素主要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由表7可以看出,影響老年人體育鍛煉的客觀因素主要為缺乏鍛煉知識或指導、場地器材缺乏、組織不力等;而“沒興趣”則是阻礙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主觀因素。從性別差異看,女性由于忙于家務而沒進行體育鍛煉的比例較大,除此之外,男女差異不明顯。
(1)邵陽市城區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以60~70歲年齡層為主,男性參與率高于女性,具有較大的性別差異,且鍛煉的持久性低于全國水平;在鍛煉時間選擇上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兩個時間段;城區老年人體育鍛煉的頻率較低,男女都以每周1~2為主;在鍛煉持續時間上排在首位的是每30~60分鐘/次;鍛煉強度較低,參與的體育項目單一。
(2)制約邵陽市城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社會因素為: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不重視、體育鍛煉場所匱乏、鍛煉組織機構不健全、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少、責任心不強;
(3)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仍以自發性為主,很多活動不能吸引大多數老年人持久地參加,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鍛煉的目的性和指導的有效性。
(4)老年健身體育是群眾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動和組織老年人進行科學的健身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延緩衰老和防治老年性疾病,改善生活質量,實現老齡健康化,使廣大老年人“有所為,有所學,有所養,有所樂”。
(1)建立各級老年體育活動組織,充實健身指導員隊伍,以服務老年體育鍛煉。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老年體育協會的建立和完善,積極開展老年體育健身的組織指導、咨詢和保障服務,以適應老年人體育健身要求不斷增長的需求。
(2)根據不同年齡段和性別,開發符合老年人身心特點的各類體育項目,比如手杖健身操,手杖登山,健身柔力球、健身氣功等,使老年體育向多元化、健康化發展。
(3)了解國內外最新的關于中老年體育的研究動態和成果,進行跨文化比較與合作研究,以推動我市老年體育穩定、健康發展。
(4)制定適合絕大多數老年人健身的運動處方,讓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更加科學化,真正使關心老年人工作落到實處,從而達到推動全社區全民健身活動蓬勃興起的目的。
[1]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11/30/8010151.html.
[2]http://chinalntx.sports.cn/lxdht/zcfg/2010-06-23/309914.html.
[3]季瀏.身體活動與心理健康[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4(6):17~24.
[4]張鐵玲.21世紀初我國社區體育組織結構特征研究—兼論社區全民健身網絡的構建[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47~48.
[5]畢偉華.影響社區老年人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05(3):79~80.
[6]王瑞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G806
A
2095-2813(2011)12(a)-0048-02
張杰(1983~):男,漢族,河南商丘人。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基礎部體育組,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術教學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