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杰
(黃石理工學院體育部 湖北黃石 435000)
俱樂部制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選項課中運用的實驗研究
陳 杰
(黃石理工學院體育部 湖北黃石 435000)
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調查問卷和教學實驗等方法,以我校太極柔力球班的學生為對象,在選項課模式中,適當加入俱樂部制教學、評價方式,并在教學效果方面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在選項課教學模式中適當引用俱樂部制教學及評價方式,能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興趣。
高校 俱樂部制教學 選項課模式 實驗研究
體育教學俱樂部制自引入我國高校以來,經多數學者的研究證明,體育教學的俱樂部制是高校體育教學的新趨勢。但到目前為止,多數高校仍以選項課為體育教學形式,選項課模式如何向俱樂部制進行轉變,相關的實踐與理論仍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黃石理工學院體育部近幾年也在嘗試俱樂部制的改革,本文通過對我校體育教學俱樂部制教學嘗試的實踐研究,探討體育教學選項課制向俱樂部教學模式轉化的方式方法,為體育俱樂部的實踐研究提供參考。
以黃石理工學院2009-2010年太極柔力球選項課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的文獻50余篇。
1.2.2 教學實驗法
從2009-2010學年度,抽2個班中的學生60人作為對照組(女子10人),采用傳統教學及評價方式;另抽2個班的學生60人作為實驗組(女人10人),引入俱樂部制教學和評價方式。在實驗中對學生的考勤、學習態度、積極性、成績等方面做詳細記錄。實驗后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兩組學生學習情況的差異性。
1.2.3 問卷調查法
共發放問卷120 份,回收有效問卷120 份,回收率為100%,并對調查材料進行整理、效驗和統計處理。
太極柔力球項目為新型體育項目,在教學前,所有學生均未接觸過此項目,所以在技能基礎方面是一致的,有利于實驗的對比研究。
對照組的學生,采用傳統選項課教學方式,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案進行教學,教學評價標準為考試成績60%,身體素質考試20%,考勤20%。
實驗組的學生,引入俱樂部制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具體操作為:一、實現“教學內容”自由選擇。在教學初,組織學生進行太極柔力球的理論學習及教學內容欣賞,在太極柔力球的“隔網競技”和“套路”的教學內容中,由學生任選一項進行重點學習。二、在教學中,準備活動在教師指點下,由不同的學生進行組織,對組織較好的學生進行統計;基本部分的教學,大幅度減少示范講解等學生熟悉的教學方法,主要利用分組討論學習、設計情景法、分層教學等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在套路教學中,可由教師示范整體動作,學生分組練習并思考和討論分解動作的技術要領,教師及時進行糾錯,并適時進行分析講解,對表現活躍和提問較多較好的學生進行統計,作為加分的依據;在隔網競技的學習中,可設計教學結果的情景(比如網前垂直下落的球,如何合理地進行接拋?共有多少種接拋法?),由學生對過程進行補充等教學手段。每項均在教師指導下,把理論知識與學生興趣相結合。另外,在基本部分的后部分或課的結束部分中,適時地加入教學競賽、表演等各種活動內容,對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統計,作為考核加分的標準。三、在考核中,除了規定技術動作的考核外,結合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具體做法為:技術和身體素質考試共50分,其余50分分別由考勤20%、課間提問次數、練習效果、準備活動的組織效果和競賽的表現等方面占30%,具體的數據由2名學生進行統計,教師核實及補充。
實驗后對兩組學生分別進行了交流,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對太極柔力球的學習興趣較大,說明實行俱樂部制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運動參與的積極性。通過交流了解到,學生自由選擇練習內容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
技能技術的考核中,實驗組的學生對所學技術的理解和練習效果,整體效果好于對照組,較明顯的差距是:實驗組個人技術較好學生的比例(在技術考核中為90分以上)為15%,對照組為6.67%,明顯高于對照組。身體素質方面,在教學前,兩組的測試成績分別為:對照組,男生1000米的平均成績為4′25″,實驗組為4′19″,女子800米,對照組平均成績為4′50″,實驗組為4′56″,通過1個學期的練習,兩組的成績分別為:男子1000米對照組平均成績為4′11″,實驗組為4′01″,女子800米,對照組平均成績為4′28″,實驗組為4′30″,在身體素質提高效果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差別不大,然而對身體素質練習的興趣,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在體能和技能教學中雖有眾多的因素存在,但也反映出學生的體質和技能確實有了較大的改善,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得到提高。

表1 希望太極柔力球課程改進的方面(多選)
由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在“趣味性”、“內容選擇”和“考核多元化”方面的欲望明顯高于實驗組,說明單純的傳統教學模式在這些方面的效果不如俱樂部制教學模式。同時,考核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在“教學方式和手段”方面,實驗組和對照組均顯出較高的期望,通過交流了解到,實驗組是希望能完善教學方式和手段,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照組則希望能時常變化教學方法,因為“示范講解—練習—糾錯”這種“幾點一線”的教學方式他們已經非常熟悉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場地器材”也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可見學校的教學條件與環境對學生的練習興趣有一定影響,主要原因是由于太極柔力球是新型項目,目前我校并未有固定和規范的練習場地,而且太極柔力球的器材在黃石購置較困難,這也是今后急需解決的問題。
(1) 實驗對照比較結果表明,在選項課模式中進行俱樂部制教學的改進后,學生在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興趣和技能學習等方面、均好于傳統體育教學形式。所以在教學中,雖然多數學校仍采用選項課制教學,但體育教學必須要有進行改革創新的意識,從思想上向俱樂部制轉變。
(2) 在選項課的教學模式中引用俱樂部制體育教學的實驗中,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的轉化較容易進行,并能取得較突出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初步嘗試向俱樂部制改革的過程中,“課內自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可作為改革的突破口。
(3) 俱樂部制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這方面的改變,也能夠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體育教師可將此作為選項課向俱樂部制改革的另一突破口,根據學校及學生的實際調整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比例。
[1]郝英.高校體育采用俱樂部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5).
[2]張鐵雄.對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3.
[3]高琦.對高校“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5,5.
[4]王葵.對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模式的探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5]俞麗萍.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調查與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9,6.
[6]錢利安.高校開展體育教學俱樂部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J].科技咨詢,2007,32.
[7]劉志敏.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的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
[8]周威,李壽榮.完善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對策[J].體育學刊,2004(5).
G807.4
A
2095-2813(2011)12(a)-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