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彥雄 楊慶君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宜賓 644003)
關于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課程學習能力評判體系構建*
陽彥雄 楊慶君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宜賓 644003)
根據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構建工學結合課程學習能力評判數學模型及評判體系,得到適應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課程學習成績評定的有效辦法。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學習能力;評判體系;構建
高等職業教育要將“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使專業教學體現職業的工作過程特征,就需要大力改革課程體系,重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與創業能力。
那么,如何科學評判學生工學結合課程的學習能力及成績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充分調研國內外職業教育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應用模糊綜合評判理論和特爾菲法等,構建職業院校學生工學結合課程學習能力評判的數學模型及評判體系(見圖1),融入學生“做中學、學中做”的動態過程,對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學生習得職業技能、發展學生綜合職業能力以及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質量,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1 工學結合課程學習能力評價體系圖
工學結合課程學習能力的大小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在質和量上沒有嚴格的界限,而包含的能力因素又較多。本文將課程學習能力因素主要分為三個方面:職業素養能力、典型工作任務能力、綜合應用能力。采用模糊綜合評判理論和特爾菲法,將眾多的模糊能力因素變為非模糊能力因素,最終評判出課程學習能力大小。
建立課程學習能力大小T評判的數學模型為

式中,P=(p1,p2,p3),L=(U,J,M)T
其中,P是課程學習能力大小的權重集;L是學習能力大小集,U是課程職業素養能力,J是課程典型工作任務能力,M是課程綜合應用能力。
(一)建立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集U
根據對職業崗位能力的分析,確定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應培養的職業素養能力因素集U。
列出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U1,U2,…,Un(見表1),并建立集合,即

(二)建立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的權重集W
1.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的權重集W的定義
若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因素U1的權重為w1,其他依次類推,則權重集W為

表1 職業素養能力因素表

2.用特爾菲法確定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的權重值
特爾菲法又稱老手法,是請一批這方面的專家(老手)對如何確定各目標權重發表意見,然后用統計平均方法估算出各目標的權重值。
請與本門課程相關的職業教育專家、行業專家、教師、學生代表共n位組成專家組。
(1)第一次估計各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的權重值
①將與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有關的背景資料送給選定的m位專家,請各位專家各自獨立估計各能力因素的權重,結果列入表2中。

表2 專家第一次對各能力因素估值表
② 計算各能力因素權重的樣本平均值以及偏差
計算各能力因素權重的樣本平均值

計算每一位專家對各能力因素權重的樣本平均值的偏差

各能力因素權重的樣本平均值以及偏差見表3。

表3 各能力因素權重的樣本平均值以及偏差表
③ 交流與材料補充
(2)第二次估計各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的權重
將以上補充材料提供給各位專家,請重新對各能力因素權重值做出估計,結果列入表4中,第二次計算平均值及方差。

表4 專家第二次對各能力因素估值表

判斷

其中ε=0
①若式(2-6)成立,則到(3)步。
②若式(2-6)不成立,則重復第(2)步驟,直至第k步估計方差(wj)滿足式(2-7)為止。

表5 專家對各能力因素最終估值表
信任度lij估值。請各位專家標出各自對所給估值的“信任度”lij(i=1,2,…,m,j=1,2,…,p;lij表示第i位專家就第j個能力因素權重估值給出的信任度),且lij∈[0,1]。當專家有絕對把握時,lij=1;當專家毫無把握時,lij=0;否則,0<lij<1。lij統計見表6。

表6 專家對各能力因素最終估值的信任度估值表
(4)確定最終的各能力因素權重值wj
第j個能力因素有效的信任度標識M(j)λ

其中,λ是預先給定的標準值,0<λ<1。
第j個能力因素權重值wj

將以上各能力因素權重的最終值wj(j=1,2,…,p)進行統計,結果見表7。
(三)建立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等級的備擇集G

表7 各能力因素權重的最終值
將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分為四個等級(優、良、及格、不合格),將這四個等級用一集合G(grade)表示,又稱為備用選擇集,即備擇集G。

將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等級離散化:優G1-100~85,良G2-84~70,及格G3-69~60,不合格G4-59~0,取各段分數的上限再除以100,即得到各能力等級離散值為:優=1.0、良=0.84、及格= 0.69、不合格=0.59,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等級備擇集離散為:

(四)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因素學習能力評判
1.單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學習能力評判
利用模糊數學確定隸屬函數的方法,評判單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Ai對學習能力等級 {G1、G2、G3、G4}的隸屬程度{Ri1、Ri2、Ri3、Ri4},然后建立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因素評判集R:

2.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因素隸屬度的評判
應用模糊綜合評判原理,評判出各個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因素對學習能力等級的隸屬度V:

(五)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U大小計算

式中,G是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等級離散備擇集,G是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因素對學習能力等級的隸屬度。
在工學結合教學過程中,以完成若干工作任務為行動導向,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既有成功也有失敗,因此,就需要一套與之相匹配課程學習能力評價(評判)體系。
(一)確定完成課程典型工作任務等級
按照工學結合的需要分解課程,構建由若干典型工作任務組成的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見表8。

表8 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及驗收統計表
將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能力與完成課程典型工作任務結合起來,滲透到每次的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教學之中,采用行動導向等教學方法,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通過完成各項典型工作任務去領會基本知識,掌握實用技術,確保學生能以原有的知識為起點不斷延伸、不斷豐富,實現全面發展。
學生完成一項典型工作任務,按照行業及企業標準驗收(考核)一項,驗收等級按計,統稱為合格,為不合格(A-優、B-良、C-及格、D-不合格)。對不合格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一周)再驗收,合格該項記為C,不合格記為D。驗收等級見表8。
其中,Ji=(A、B、C、D)
(二)建立課程典型工作任務學習能力J評判的數學模型
由于教與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學習能力發展也是一個動態過程。評判的數學模型應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出發,允許學生有失敗,但關鍵是要評價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習得良好的職業素養,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人格的健全。
課程典型工作任務學習能力J評判的數學模型為

式中,N是課程的典型工作任務項目數,Si是完成該課程第i項典型工作任務評判成績。

式中,Sik是學生在第i項典型工作任務評判成績驗收 (考核)等級折算基數,K是學習能力等級,Qk是學習能力步長,a是學習能力系數。
其中,Sik、Qk、K的取值以及學習能力等級關系見表9。

表9 Sik、Qk、K的取值以及學習能力等級關系表
(四)學習能力系數a的確定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行為方式形成個人習慣,習慣形成個人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培養學生的良好課程職業素養能力,是促進課程學習能力提高的關鍵。
本評判用加權平均法,綜合學生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來確定學習能力系數a。由式(2-10)、(2-11)和(2-14)得:

課程綜合應用能力指學生運用在完成課程典型工作任務過程以及在其工作過程中所習得的系統知識與職業素養,來解決或設計一個中等難度以上的工程方案,或者形成一個中等難度以上企業產品的能力。
考評組根據企業或者行業標準進行評判,給出相應的評判分值M。

將課程職業素養能力A、課程典型工作任務能力J、課程綜合應用能力M代入公式(1-1),再由“特爾菲法”確定課程能力大小的權重集P,得到課程學習能力T:

式中,P=(p1,p2,p3),L=(A,J,M)T
學生甲在學習“工學結合”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學習能力驗收(考核)資料為:(1)職業素養能力。將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分解為“計劃與決策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吃苦耐勞能力、獲取新知識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由任課教師、企業師傅、學生代表組成考核組,對應的驗收等級統計見表10。(2)典型工作任務學習能力。將該課程分解為10項典型工作任務,對應的學習能力驗收等級分別為C、B、A、B、A、A、B、A、B、A(A-優、B-良、C-及格、D-不合格)。(3)綜合應用能力M=91。
(一)課程職業素養能力的評價
1.職業素養能力因素權重的評價
請與本門課程相關的職業教育專家、行業專家、教師、學生代表共10位組成專家組,根據特爾菲法,按照表2、表3、表4、表5、表6、表7和公式(2-3)、(2-4)、(2-5)、(2-6)、(2-7)、(2-8)、(2-9)評價出職業素養能力因素權重集為:

表10 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考核驗收統計表
W=(0.21,0.1,0.15,0.16,0.19,0.19)。
2.職業素養能力因素隸屬度的評判
根據課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考核驗收統計,評判出以上6個職業素養能力因素對學習能力等級{G1、G2、G3、G4}的隸屬程度{Ri1、Ri2、Ri3、Ri4},然后建立該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因素隸屬度評判集R:

3.職業素養能力因素對能力等級的評判

4.課程的職業素養能力U大小計算

(二)課程典型工作任務學習能力的評判
1.確定完成課程典型工作任務等級
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學習能力驗收資料,可知10項典型工作任務等級分別為C、B、A、B、A、A、B、A、B、A。
2.課程典型工作任務學習能力評判
根據公式(3-1)、(3-2)、(3-3)得:

學習能力系數a:

由表9Sik、Qk、K的取值計算出各典型工作任務的評判成績Si,見表11。

表11 各典型工作任務的評判成績Si表
課程典型工作任務學習能力J:

(三)課程學習能力T評判
1.確定課程能力大小的權重集P
由“特爾菲法”確定課程能力大小的權重集P:
P=(0.31,0.35,0.34)
2.課程學習能力T評判
將課程職業素養能力V、課程典型工作任務能力J、課程綜合應用能力M代入公式(1-1),得到課程學習能力T:

通過以上案例,可知課程學習能力不是職業素養能力、典型工作任務能力、綜合應用能力三項的疊加,而是由學習能力系數確定典型工作任務能力,學習能力系數大小又由職業素養能力大小確定,課程綜合應能力的大小也與職業素養能力大小息息相關。
本評價體系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工學結合過程中所面對的失敗與成功,關鍵是創造了讓學生盡快從失敗走向成功的機會,從而習得良好的職業素養,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人格健全。
[1]馬樹超,范唯.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再認識[J].中國高等教育,2008,(13/14).
[2]姜大源.職業教育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蘇儉,王益宇.對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再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0,(5).
[4]吳育華,杜綱.管理科學基礎[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
G710
A
1672-5727(2011)11-0057-04
*本文系宜賓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度教研立項課題《工學結合課程學習能力評判體系研究》(課題編號:ybzy080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陽彥雄(1965—),男,四川宜賓人,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現代制造工程系副主任,主要從事高職教育技術研究。
楊慶君(1964—),四川宜賓人,宜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