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梅,段 莉,鄭東明
醫學本科生PBL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量表的編制1)
王艷梅,段 莉,鄭東明
[目的]編制適合學生使用的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質量評價量表并考評其信度和效度。[方法]按結構化決策方法編制量表,條目池經專家認可,對56名開展PBL教學的醫學本科生進行調查,采用t檢驗、相關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聯合進行條目篩選,對確定量表進行信度和效度考評。[結果]編制了由25個條目組成的量表,其中包括病例評價維度9個條目,教學任務完成6個條目,教學行為6個條目,教學態度4個條目。量表各維度總量表Cronhach’sα系數和分半信度系數均>0.7,相關系數0.494~0.901。KMO統計量為0.692,Bartlett’s檢驗值為830.093,P<0.001,適合做因子分析。按特征根值>1共提取4個因子,累計貢獻率為71.48%,采用均方最大旋轉后得到25個條目的因子載荷值,與理論構想總體基本吻合。[結論]醫學本科生PBL教學質量評價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所含條目具有良好的獨立性、敏感性。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本科生;教學質量;量表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的發展已有30年的歷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對其教學效果進行客觀、準確地評價至關重要。國內外對于PBL教學質量的評價較多,大多集中在學生對個人各方面能力的自我主觀評價或學習成績的比較[1-3]。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直接受動者,他們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行為表現、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師生關系等都有較深刻的了解和體會,因此應當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評價模式中的核心部分[4]。本研究嘗試在文獻基礎上,編制醫學本科生PBL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量表(學生評價教師),針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幫助教師發現在PBL教學活動中的優缺點,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開展PBL課堂教學的中國醫科大學五年制醫學本科生三年級學生56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9人,年齡21.0歲±0.6歲。
1.2 方法
1.2.1 建立量表框架 本項研究通過大量文獻回顧,獲得相關教育理論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建立PBL教學質量評價量表的結構框架,以教學準備環節的病例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教師表現為基本結構,包括病例質量、教學態度、教學行為、教學任務完成4個維度。
1.2.2 形成條目池 根據結構框架的設計,參考文獻回顧結果及有關專家的意見建立備選條目池,由課題小組成員共同討論,逐條修正語句,合并刪改條目,形成含有26個條目的初選條目池。
1.2.3 形成初始量表 由24名參與PBL的醫學本科生,閱讀量表條目,對語義不易理解和PBL教學活動特點針對性不強的條目進行了修改,形成20個條目的量表并附有開放式綜合評語。將此評價量表編制成專家咨詢問卷,向7名本校從事PBL教學的教授進行了兩輪咨詢,拆分增添6個條目,刪除1個條目,修改2個條目的語句,形成了由25個條目組成的醫學本科生PBL教學質量評價的初始量表,其中,病例質量維度9個條目,教學態度維度4個條目,教學行為維度6個條目,教學任務完成維度6個條目。量表中每個條目的評分原則為學生根據描述,依其同意程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標準,從1分(非常同意)至5分(非常不同意)進行賦值。
1.2.4 條目篩選 于2008年11月向正在開展PBL教學的五年制醫學本科三年級的56名學生闡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說明資料處理的保密性和匿名性后,由學生自行填寫,填寫完畢后,檢查無缺項和重復選項后收回。資料回收及有效率100%。條目篩選采用:①t檢驗法,由受試對象總得分最高的27%組成高分組,得分最低的27%組成低分組,以t檢驗比較各條目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α=0.05)的條目考慮刪除[5]。②相關分析法,計算各條目之間的相關系數,考慮刪除條目間相關系數大于0.8的條目;計算各條目與總量表的相關系數,考慮刪除相關系數較小(小于0.4)的條目[6]。③因子分析法,考慮刪除因子載荷值小于0.4的條目。以上標準中達到任意兩條,則刪除該條目[5]。
1.2.5 信度和效度檢驗 信度檢驗采用內部一致性信度和半分信度,效度采用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進行量表的考評。
2.1 條目篩選 經過上述4種方法篩選,沒有條目達到2項以上標準,因此最后確定25個條目全部保留,形成醫學本科生PBL教學質量評價量表,其中包含病例質量9個條目、教學態度4個條目、教學行為和教學任務完成各6個條目。
2.2 信度檢驗 量表各維度及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和分半信度見表1。各維度及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和半分信度系數均大于0.7。表明該量表是穩定可靠的,符合大樣本應用的要求。

表1 各維度及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和半分信度系數
2.3 效度檢驗 本量表的內容效度和表面效度檢驗如前文所述,由7名專家和24名學生完成。結構效度檢驗通過條目分、各維度分和總分的相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來檢驗。計算后發現,各條目得分與其維度得分的相關系數最大,而與其他維度得分較小;各維度間及各維度與總量表間顯著相關,見表2。

表2 量表各維度間及各維度與總量表的相關分析(r)
主成分分析按特征根值>1提取其因子,利用主成分的方法進行因子分析,并進行最大均方正交旋轉,根據構建量表時的理論結構確定因子個數,選取在相應的公因子上載荷較大的條目。見表3。量表KMO統計量為0.692,Bartlett’s檢驗統計值為830.093,P<0.001,適合做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后,有5個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考慮到前4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已達71.483%,因此,確定因子數為理論構想的4個,采用均方最大旋轉后得到25個條目的因子載荷值。其中條目3、條目20和條目25的所屬因子與理論構想不一致,但總體基本吻合,見表4。

表3 量表各維度構成和公因子

表4 均方最大旋轉后主成分分析結果(n=30)
3.1 理論框架是量表編制的基礎 PBL教學方法的引入是教學方法與人才培養需求相適應的重要轉變,對其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國外學者Delisle建議將學生評定與教師評定相結合,使評價過稱與學習過程融為一體,以真實性方式予以實施;國內學者洪曉力[6]則認為,PBL評價是一個體系,不僅是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還是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并且也因教學過程的復雜性而由多種評價方法融合而成,任何單一的評價方式都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本研究即以國內外教育理論及研究成果為基礎,結合我國開展PBL教學的特點,構建量表的基本結構,在此基礎上提煉出量表維度,并編設各維度條目,并聘請有關的專家對量表的框架結構和各條目進行全面論證,保證量表的有效性和適用性。因國內尚無此類專用量表,研究小組根據專家意見,借鑒國內外已有的相關量表,自編一些條目,形成初始條目池。請量表的使用者及教育專家進行了多次逐條地修改,并增添和刪改了部分條目。這一過程使得量表的基本結構合理,維度設計更符合PBL教學過程,便于學生在評價時理清評價思路,把握評價重點。條目的陳述也更具有針對性,語義準確、清晰。
3.2 篩選原則是確定條目的依據 一個好的條目應該具有意義重要、敏感性高、獨立性強、代表性好、確定性好的特點,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7]。本量表采取了多種方法進行了聯合篩選,t檢驗法主要考察條目的敏感性,相關系數法主要考察條目的代表性、敏感性和獨立性,因子分析法主要考察條目的代表性[8]。
3.3 量表的考評保證量表的可應用性 本研究進行了小樣本的預調查,通過量表的定性評價完善量表結構,修改條目的語句等,保證量表的可理解性,使用語言的流暢性。定量評價通過分析量表的信度和結構效度來實現。通過對量表的檢驗結果也可以看出,量表的信度較高,結構效度是評價可觀測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是否與理論預測一致的一個指標。結構效度計算結果與理論構想結果基本一致。表明本量表具有較好的精確性、穩定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大樣本的調查。今后需要擴大樣本量,進一步修訂完善,并建立量表的優、良、中、差等不同等級的評分取值范圍。
[1] 劉曉艷,楊南昌.IT環境下有效實施PBL的關鍵設計[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4,24(3):103-107.
[2] 臺保軍,王革,黃翠等.PBL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J].口腔醫學教育,2007,23(1):112-113.
[3] Barrow EJ,Lyte G,Butterworth T.An evalu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 nurs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odule[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02,2:55-62.
[4] 郭云輝,王元.民族地區高校醫學本科教學改革中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J].科技咨詢導報,2007,19:239-240.
[5] 史靜琤,孫振球,蔡太生.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的編制與應用——量表的編制和條目篩選方法[J].中國衛生統計, 2003,20(3):158-161.
[6] 洪曉力.PBL在中等醫學遺傳學教學評價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6):48.
[7] 蔡閩,余鳳英,李英娥,等.問卷式調查表項目的篩選[J].數理醫藥雜志,2006,19(1):14-18.
[8] 孫振球.醫學統計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33.
Working-out of assessment scale for PBL class teaching quality formedical undergraduates
Wang Yanmei,Duan L i,Zheng Dongm ing
(N ursing College of Chinese M 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0001 China)
G420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1.10.043
1009-6493(2011)4A-0930-03
1)為中國醫科大學CMB03-793項目第二批子課題。
王艷梅(1966—),女,吉林人,副教授,碩士,從事護理教育、老年護理研究,工作單位:110001,中國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段莉學習單位:110001,中國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鄭東明學習單位:110001,中國醫科大學。
2010-11-09;
2011-01-19)
(本文編輯 孫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