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政宏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3+2”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肖政宏
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要求進一步完善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的模式。分析、比較了國內外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的現狀, 基于國際CDIO工程教育理念設計了一個“3+2”職教師資培養方案,包括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科能力的培養、教學能力的培養、溝通交往能力的培養、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及在企業和社會環境中開發項目能力的培養。方案的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的職教師資人才。
職教師資;CDIO;工程教育;能力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需要職業教育輸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預測未來十年,我國中職教育師資將有50萬的缺口。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大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力度,已成為我國有關政府和高等學校的共識。《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也提出珠三角要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設成為我國南方重要的職業技術教育基地。在此背景下,廣東省教育廳提出了“3+2”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方案,即在高職院校招生經過3年學習的優秀學生,經過兩年的本科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畢業后到中職學校從事教學、管理工作。
職教師資隊伍的建設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大多數發達國家對職教師資的培養都有非常嚴格的規范。德國對職教師資的培養主要分兩個階段[1][2],大學教育階段和預備階段。大學教育階段需要學生完成九個學期的學習,300學分,并參加第一次國家考試,內容包括第一專業、第二專業的理論、實踐教學、專業教學法、職業教育學和經濟教育學。預備階段主要是進行為期一年的企業實踐和大學階段的教育實踐,并參加第二次國家考試。通過兩次國家考試才能獲得職業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可見要求之嚴格。美國《國家證書委員會職業教育標準》提出了12條職教師資的培養標準[1],一般應在所教專業取得學士學位,具有2年以上的實際工作經驗,每年假期教師還必須到工廠、企業一線工作。澳大利亞職教師資的最低要求是獲得“培訓與評估四級證書”,一般要求完成專業本科的學習后再獲得一個教育學士。高等學校畢業的師資需要進行5年以上的教學實踐才能轉為正式教師,從企業和社會選聘的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人員需要在進行教學工作的同時,到大學教育學院進行為期1-2年的進修學習,才能取得教師資格。正式教師還需要成為相關行業協會的成員,參加專業協會活動,接收新的專業知識。日本職業師資起碼要具備國立工業大學或綜合大學工業學院本科畢業生水平,個別專業需要具有碩士水平[3]。開設的課程有四年制的長期課程,對象是高中畢業生,培養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的職教師資。另一種開設的課程是四年制的培訓課程,對象是具有專業技能和經驗的人員,通過國家的技能考試后,獲得職業教師資格證書。
國內職教師資的來源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近兩年來招收中職碩士的生源來看,主要有各類師范大學、綜合性大學的畢業生,這類教師畢業后直接從事職業教育;另一類是企業或公司的專業技術人員,經過轉崗培訓后,進入了職教的行業。前者缺乏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后者缺乏教師技能的培訓,職教師資的培養缺乏統一的標準。
借鑒國際CDIO[4]工程教育辦學理念,我們提出了“3+2”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方案。
CDIO 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行(Operate)的縮寫,它是“做中學”和“項目教學法”的集中體現,也是基于產品、流程、系統生命周期的工程教育方法。CDIO以工程項目生命周期全過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個人職業道德、學術知識、工程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終生學習能力、團隊工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大系統掌控能力。CDIO包括的內容有[5]:1.CDIO教學大綱;2.工學一體的培養體系;3.以前兩個方面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改革。CDIO教學大綱的內容吸收了美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ABET EC2000、波音公司關于工程師所應該具備的品質、英國工程專業能力標準UK-SPEC、英國工業聯合會(CBI)關于創新性的要求以及英國皇家工程學院關于工程教育指南的優點,并將各種能力的培養分解到了可以執行的程度。
CDIO是最新的工程教育理念,核心是 “做中學”和“產學合作”,內容是按照一個教學大綱和12條標準在真實產品和社會中培養學生,目標是在大學期間給學生更深更廣泛的知識、更高的能力和素質,是一種培養職業工程師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我校“3+2”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方向)”、“電子信息技術(師范方向)”、“車輛工程(師范方向)”、“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師范方向)”均是工科專業,符合工程教育的理念,職業技術院校倡導的“行動導向法”、“校企合作辦學”同樣要求教師具有以現代實際工程為背景指導學生完成一個作品、一件產品的能力,“3+2”職教師資對人才的要求是既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兩者對人才職業素質培養的規格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在于“3+2”職教師資的師范技能培養。因此把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引入“3+2”職教師資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可行性、可實施性。

?
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國際理念,我們制定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3+2”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方案,通過一體化的課程模塊的學習,使學生系統地得到構思、設計、實現、運作(CDIO)的整體訓練,全面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通過多樣化的考核、評估、反饋持續改進培養的過程,滿足職業教育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培養方案內容的設置結合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方向)模塊化的課程體系,通過不同的課程完成CDIO能力大綱的要求。主要課程模塊計劃和CDIO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如表1所示。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1.課程模塊的學習是構成CDIO能力培養的基礎,是CDIO能力培養的載體。通識教育模塊、專業知識模塊的學習可以使同學們掌握基礎知識、核心工程基礎知識、工程基礎知識。教育教學模塊、通識教育模塊、集中實踐模塊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工作精神、溝通與交流能力、信息的獲取與傳遞能力。2.CDIO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課程模塊的學習來完成,模塊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能力的培養過程,第二層職業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通識教育模塊、專業核心模塊、教育教學模塊、專業拓展模塊、考證模塊的學習來完成。3.CDIO的四層能力構成了職教師資的核心能力。雖然我們在職業教育中一直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并沒有說理論知識不重要,理論知識是知識、素質、能力三位一體人才培養的基礎,是中職師資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職業教育的核心是職業技能的培養,在“3+2”職教師資培養方案中我們通過科學的課程體系、高素質師資隊伍和與企業“零距離”的實踐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協作能力,也可以說團隊精神,就是大家相互合作完成任務的能力,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它都是職業人才素質指標中第一項要求,也是一個優秀的中職師資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企業和社會環境下的工程能力是指能夠應用工程知識、方法以及各種技能,將設計、規劃等轉化為產品、流程、實施方案的能力。職教師資的工程能力對于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提供了保證。
項目教學法是選取企業和社會環境下一些具有典型意義項目作為載體,根據項目的組織特征和形式,為達到教學目標而設計出的與課程教學目標相一致的若干個子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達到學習知識、培養學生技能目標。在“3+2”職教師資的課程結構設計上,我們以項目的設計為主線,按課程、課程模塊和集中實踐來設計不同的項目,按項目的規模和范圍分為三級: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6]。一體化的課程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課程結構模型
1.第一級項目為綜合設計項目,包含了整個專業的知識和能力要求,通過項目設計將整個課程體系有機的、系統的結合起來。項目以3-5人為一個小組,項目的實施需要到校企合作的實習基地由企業技術人員指導才能完成,由于參加項目的每個同學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和其他同學交流溝通,找出項目中適合自己的角色,交流溝通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項目的實施是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提高了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開發項目的能力。對于綜合性教育實習項目,學生需要到學校建立的教育實習基地由指定的教師指導才能完成,學生的教學能力通過真正的教學工作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2.第二級項目為包含課程模塊內容和相關能力的項目,一般是在一個課程模塊完成以后的綜合性項目實訓,項目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的地點是學校的 “3+2”軟件項目實訓平臺或CDIO實踐中心(該平臺模擬企業工作環境),目前“3+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包括的項目有基于.net平臺的實訓、基于J2EE平臺的實訓、嵌入式系統實訓。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和項目開發能力得到了初步的訓練。
3.第三級項目為單門課程完成后課程設計項目,涉及的知識是包括該課程的知識點和以前學習課程的知識點,通過該項目的設計,學生一方面可以增強對該課程的理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科能力。完成的地點是學校公共實訓室或專業實訓室。
在教學方法上首先更新教學觀念,從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觀念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新觀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動手實踐”。在教學過程中以項目為導向,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研討。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基于項目的教學方法,教師將一個相對完整的項目交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構思、設計、實施、運行,教師只起指導作用,在實踐中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不同課程的要求在教學方法上我們也可以采用基于問題的學習、探究式學習。通過建立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和反饋機制,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我們通過對我校2007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2班(“3+2”職教師資)的實踐,基于項目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教師的知識水平、工程能力、教學水平也有較大的進步;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專業技能、專業素養等方面也有較大的提高。
基于項目設計方法的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知識的構建者、項目的設計者、實施過程的監控者。作為知識的構建者,需要教師針對某個項目掌握更深、更廣泛的知識;作為項目的設計者,需要教師應用各種不同的方案來完成項目;作為實施過程的監控者,教師需要考核和評價學生完成項目的情況,這些都需要教師具有更加全面的知識、更高的水平、更強的能力,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素質的綜合發展和全面提高。
基于項目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明確的目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項目后又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工程應用能力。項目的設計、構思、實施過程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為學習而學習的過程,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需要學生設計新的項目時,學生學會了思考,對以后的工作有非常大幫助。項目結束后,很多學生感到該方法讓他們體會到了不同的學習過程,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專業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精髓是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的一體化。基于CDIO設計了一個“3+2”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以項目設計為導向,通過課程項目、課程模塊項目、綜合項目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科能力、工程能力、教學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產品構建能力,對“3+2”職教師資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1]王素萍.略論發達國家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特點及啟示[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2).
[2]謝莉花.中德職教師資培養專業課程比較-以電氣技術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0(6).
[3]黃鄭,夏金星.日本教師培養制度對我國職教師資培養的啟示[J].科教文匯,2009(4).
[4]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戰略“CDIO”與產學合作和國際化[J].中國大學教學,2008(5).
[5]顧佩華,陸小華.基于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EB/OL].http://www.edu.cn/jxyj_10154/20100706/t201007 06_493393.shtml.
[6]何軍,洪玫,郭林.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方案探索[C].全國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教育年會組委會.全國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教育年會(2009)會議論文集.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卷),2009:45.
肖政宏(1965-),男,湖南常德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軟件工程、職業教育。
課題項目:2011廣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廣東技術師范學院“3+2”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綜合改革項目(編號:2010ZSZG09)成果之一。
G712
B
1001-7518(2011)09-0016-04
責任編輯殷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