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瓊
摘要:在舊的教育體制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著諸多的缺點,比如說上課不生動、死記硬背、和實際的關聯性不大、枯燥等等,然而在新的課程標準體系之下,這種教育方式和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新的《思想品德》課本圖文并茂,顯得更加形象生動,這給老師的發揮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課的實
效性。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思想品德課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化,學科的課程結構改革也處在不斷的調整變化之中,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學思品教學的實效性?本人認為要提高中學思品教學的實際效果,就要切實遵循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和諧發展,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構建起全新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使中學思品教學努力實現生活化、活動化、綜合化。具體做法如下: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能否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課實效性的關鍵保證,師生關系作為一種人際關系,只有其健康順利地發展,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及其學習的主動意識。孔子曾經說過:“親其師,方能信其道。”這就充分說明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具體實踐:
第一,作為教師,應該更加主動地去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用真摯的情感去感動學生,使師生關系能夠建立在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之中。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轉變自己的語言,用更加生動形象的語言去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更多地通過眼神、笑容、動作等各方面的肢體語言去和同學們交流,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課文當中音樂、圖像等
功能。
第三,在課堂上,教師也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同學們對某一觀點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對于理解有困難的學生,老師應該及時地去解決他們心中的困惑,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老師的和藹可親。
可以說,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如果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和諧,學生對于這門課程就會產生厭學,上課效率低下,同時還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
在新的教育體制之下,我們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的新型人才。為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摒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采取以素質教育為主體,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善于討論為目的的教育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思考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教師要提供給學生一個能夠充分發揮他們表達自己思想、質疑、探究的機會,并且在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充分發掘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全方面綜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學生是否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是評判一節課是否具有效率的重要指標。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當中。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時,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體化差異
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其自身的特點,教師應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去適應、去轉變自己的角色,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全面地發展。學生的個體化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生的智力發展遲緩,因為成績不理想而導致的心理問題,情緒沮喪,因為性格上的原因而被孤立,有過錯、缺點或者缺陷等等。
總的來說,素質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能否融入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需要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創造出一種和諧快樂的課堂教學氣氛,按照新課程的體系標準,發揮出自己創新的教學模式的優點,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作為一名思想教育的教師,不僅自己各方面要進化創新,還應該把培養出創新型和實踐性人才作為自己的責任,使得思想品德教育課能夠更加深化。
參考文獻:
[1]楊孟桃.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創新[N].貴州民族報,2010.
[2]袁杏琳.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幾點嘗試[N].江蘇科技報,2009.
[3]劉文川.讓思想品德教學充滿活力[N].學知報,2010.
(作者單位 廣東省陽山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