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明
七種心理效應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王建明
體育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是和人的心理效應緊密聯系的,也是一種心理活動過程。因此,只有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才可能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現在談一談七種心理效應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挪威人捕沙丁魚,抵港時魚若活著可賣比死魚高好幾倍的價錢。為了達到活魚抵港的目的,人們常在魚槽中放一條鯰魚。鯰魚喜歡四處竄動且愛吃沙丁魚,槽子里的沙丁魚由于多了一個異己分子,就會緊張地游來游去。這樣一來,可使許多沙丁魚活著抵港。這就是“鯰魚效應”。這個效應在體育教學中也有借鑒意義。一般說,班中常常有這樣一些學生,這些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別活躍,在學生中有一定的號召力,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上課的紀律。如果不好好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則常常會起相反的作用。體育教師可經常叫他們做示范動作,擔任班級足球、籃球隊隊長等職,就會產生鯰魚效應,克服他們自身的缺點,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馬太效應一詞,始于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默頓,他用這一術語來概括一種社會現象,即世界各國對已有相當聲譽的科學家做出的貢獻給予很高的榮譽,而對那些還未出名的科學家則不肯承認他們的成績。馬太效應雖是人才研究問題,但體育教師掌握它很有必要。有些體育老師心目中只有優等生,充分肯定并不斷表揚優等生,示范、領操、擔任小組長等機會都給予優等生,忽視甚至看不起中間生和差生,對他們的閃光點和取得的成績不予肯定,這正是馬太效應的表現。因此,體育教學中應防止馬太效應的出現,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在給優等生錦上添花的同時,一定要為后進生雪中送炭。
1924 年由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發起的“霍松研究”表明:物質條件并非導致生產量增長的有力因素;而管理方法的改良可以使態度改變,產量提高。霍松效應提示我們:當人們知道別人注意自己時,會產生不同的表現。管理需要不斷地給人以精神獎勵,諸如經常的贊許或提供更有意義的工作機會等等。把這個效應運用到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表現或某一方面的成績要有經常的肯定,使學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認可,從情感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供發揮學生特長的機會,使學生的情感不斷地產生需求,以激勵學生奮發向上。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對學生的肯定要有針對性,要符合客觀實際。泛泛地肯定或錯誤地肯定容易引起誤導,產生反感甚至是敵對情緒。
定勢是指在過去經驗的影響下,心理處于一種準備狀態,人們常常根據過去的經驗來判斷眼前的人和事,因而常常形成知覺偏見。如某生一年級時身體素質較差,經過努力到了三年后仍和優等生有較大差距,但在體育教師心目中他仍沒有進步。這就是定勢效應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防止消極的定勢效應,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把學生看成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對后進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因人、因事、具體處理學生的問題。
一位心理學家從一項實驗中得出,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時比單身男性就餐時要文明得多,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在異性面前更注重自己的形象,異性效應能使青少年學生在愉快的情感中積極進取,樹立良好形象。體育教師在教學比賽、分組練習中應主動地運用異性效應,發揮異性效應的吸引力、激發力、約束力、凈化力等作用,以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順利地開展體育比賽,提高教學質量。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希做過一個實驗,給被試者一張列有聰明、靈巧、勤奮、堅定、熱情等五種品質的表格和一張列有聰明、靈巧、勤奮、堅定、冷酷等五種品質的表格,讓被試者想象具有這幾種品質的人是什么樣子,結果產生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形象,盡管其中有四種品質相同。實驗表明,熱情與冷酷,不但影響了對一個人總體上的認識,還影響了對一個人其它品質的認識,這種評判一個人在某方面的業績或表現時,由于評判者對被評判者在其他方面的印象的影響而作出偏高或偏低判斷的傾向,叫暈輪效應。暈輪效應在體育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常常表現為:體育教師容易對學生的某個特征產生強烈的印象,并由這個印象形成總體印象,從而用主觀上的偏見掩蓋了學生的其他特征,導致難以公正地評價學生。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往往是體育教師掌握學生情況的信息不多。克服暈輪效應的關鍵是體育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準確、全面地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和情感波動,切忌以點帶面,用主觀的情感或片面的認識對學生進行總體上的判斷。
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教師的期待是學生進步的一大因素。美國當代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對一所小學1-6年級的部分學生進行智力測驗后,隨機地抽取一些學生的名單交給任課老師,聲稱這些學生具有很大的學習潛力,其智力與學習可望得到進一步提高。八個月后,他再次測試時,發現這些兒童真的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權威人士的告知使教師產生了期待,使學生在期待中感受到信任,對教師也產生好感,在學習上作出更大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對這種教師的期待結果,羅森塔爾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在體育教學中如能自覺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輪流安排學生領操,擔任指揮員。在使用該效應時,想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須給予學生真誠的希望,相信他能夠成才。同時,用自己充滿信任的情感去感染他,影響他,使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其次,在使用該效應時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揚長避短,在給予他信任的同時,教給他一些方法。聰慧的學生多教他一些學習技巧,學習吃力的學生多教他們一些基本學習方法。體育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將使學生學有所長,即使后進生也將為自己某方面的優點受到老師的重視而振奮,從而對前途更充滿信心。
(四川省德陽市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