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中學低年級跳繩學練新策略
□周峰
跳繩集趣味性、健身性于一體,既是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常用手段,更是中小學生最喜愛的活動之一。通過練習可以促進上下肢肌肉、韌帶、關節的機能發展,對提高彈跳力、靈敏、協調能力有顯著的作用,還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教學中如何充分挖掘跳繩活動的獨特魅力,以新穎的方法、靈活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跳繩活動,值得廣大一線教師全面、深入地進行學習與探討。
跳繩教學的內容很豐富,可以根據學生、學校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選擇最適合小學生的跳繩內容,進行教、學、練。既可以從單人跳、雙人跳過渡到多人跳、接力跳,再到花式跳;也可從單繩過渡到雙繩、多繩;既可先跳短繩再進行跳長繩教學;也可先雙腳跳,后進行單腳跳,再進行單、雙腳交換跳。
學生跳繩學練形式主要有單一型跳繩(如跳長繩、跳短繩、單人跳、集體跳等)和組合型跳繩(如長短結合、單雙結合、跑跳結合等)。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集思廣益,通過新穎的方法、多樣的手段,靈活的學練形式,來提高跳繩學練的趣味性、針對性,不斷提升跳繩學練的效果。
1.長短結合
跳繩教學初期可先進行短繩跳,讓學生掌握跳繩基本節奏和動作要領;后進行“8”字跳長繩,掌握跳長繩的進出方法、基本技術;再進行長帶短的二繩、三繩的繩中繩練習,如二繩繩中繩,兩人搖繩,一學生手持短繩,當長繩轉至高點時,跳入長繩內,順著長繩的同一方向搖動,再等長繩轉到高點時,迅速收繩跳出繩外。
2.快慢結合
跳繩教學的初期,不管是何種跳繩形式,都應從慢跳開始,隨著學生熟練程度,逐步提高擺繩、跳繩的速度。通過跳繩節奏的變化來調控跳繩的量與強度,提升跳繩學練的趣味性。
3.單雙結合
跳繩教學宜從跳單繩開始,待學生掌握了跳繩基本要領后,再分層進行不同形式的雙繩教學、多繩跳教學和單腳跳與雙腳跳組合練習,既增加跳的多樣性,又增強跳的趣味性。
4.難易結合
跳繩教學應遵循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的規律,先進行難度較小、動作相對較簡單的動作,再進行難度較高或高一層次的動作或跳繩組合的學練活動,使學生有一個適應能力、提高、再適應、再提高的過程。如跳繩接力可以設計成先單人往返接力跳繩;再設計成兩人并列搖繩跳繩接力。最后設計成接力搬運賽。每隊進行單人、雙人、三人、四人跳等搬運式接力賽。
5.內外結合
跳繩學練應把繩內與繩外、組內與組外、班內與班外、課內與課外充分結合起來,圍繞跳繩的趣味性進行科學設計,使跳繩與其他形式的身體活動整合,為學生創設歡樂愉悅的活動氛圍。
6.賽練結合
跳繩活動也需要相對過硬的心理素質,教師平時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通過組織學生展示賽、挑戰賽、小組賽、班班賽、學校賽等寓練于賽、寓賽于練、賽練結合,提高學練的趣味性。
7.跑跳結合
單調的跳繩內容會使學生學練的熱情漸退,因此,跳繩練習應與跑的練習搭配在一起進行。可把跳繩擺放成不同的圖形,如平行線、十字、圓圈、五星、花瓣狀、三角形、多邊形等,既可進行單人跳繩形式,也可進行多人跳繩的形式進行練習,還可以把兩種形式結合起來運用,豐富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
1.抓協調
跳繩不僅講究上肢和下肢動作的協調,還講究速度的控制和體力的分配。“雙腳式”跳繩,不僅起動慢,速度難以加快,而且由于雙腳著地的面積大,身體震動也大,耗體力,不到一分鐘時間就會感覺氣喘吃力,難以堅持。如能掌握“走步式”跳繩技術,則可以克服“雙腳跳”中的不利因素。教學實踐中有少數學生的協調性較差,一些不會跳繩的學生,在多次跳繩失敗的情況下會出現逃避現象。因此,對不會跳繩、或跳得不好的學生進行重點突破。教師應多鼓勵他們,培養他們頑強拼搏、持之以恒的精神。主動關心、關照他們,把他們集中起來輔導,反復講解示范,組織學生相互觀看、相互學習,看誰先學會,利用身邊同學成功的例子現身說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為學生快速學會跳繩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巧分層
通過練習觀察可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優秀級——跳繩動作熟練,節奏感強,約占30%;良好級——基本會跳,偶有墊跳,節奏感較好,約占50%;較差級——只能跳一個或不會跳,約占20%。根據學練需要進行分組、分層、分別要求。如弱弱組合(跳得差或不會跳的學生一組,要求擺繩、跳繩要稍慢點,等到熟練了以后再稍微加快速度,教師要重點加強輔導)。如內外組合(幾個外向的學生搭配幾個內向的學生,起到互補的作用,教師要注意加強引導)。強強組合(跳得好的學生組合在一起,拓展練習的內容和形式,可進行雙繩或者多繩的花式跳,教師要注意加強指導)。強弱搭配(跳得較差與跳得較好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在集體跳繩或比賽中運用,營造相互鼓勵、積極進取的團隊氛圍)。
3.合節奏
節奏感對跳繩教學的推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可采用口令、手勢、打拍子等方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教師應針對學生情況進行搖繩、跳躍的強化訓練。讓學生自己持繩,甩過頭頂落地后停頓一拍,然后雙腳輕跳過繩,同時雙手將繩后拉。能熟練跳過一個后,連著跳兩個,然后逐個增加。這種方法針對節奏感較差的學生效果較好。如10秒、20秒的短時間定時連續跳繩訓練;30次、50次的定量連續跳訓練;10秒25次、20秒45次的定時定量跳繩訓練;30次12秒、50次23秒、80次35秒的定量計時跳繩訓練。跳繩練習中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配置師生喜歡的跳繩音樂,讓學生養成愛好音樂的習慣。學生樂意隨音樂跳繩,真正把跳繩視為快樂的活動,與繩共舞,健康幸福。
4.練體力
體力是跳繩教學的重要支撐(特別是少數體質較差或肥胖學生),教師應通過“跳繩課課練”或“跳躍練習課課練”等形式,趣味性、針對性地加強學生體力訓練來發展跳繩專項力量及力量耐力。如利用把多根跳繩間隔不同的距離,分兩、三個場地平行橫放;或將每根跳繩圈成圓間隔適當距離,讓學生連續地跳進圓里或是越過圓;或將圈成圓的跳繩間隔適當距離成W形擺放,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或實際跳躍能力選擇不同的跳躍難度進行練習,也可把跳繩放在地上擺成平行線、十字、圓圈、五星、花瓣狀、三角形、多邊形等形狀,進行連續單腳跳、雙腳跳;側向單腳跳、蛙跳、跨步跳等。
5.重協作
集體性跳繩能有效地保持和促進學生學練的積極性,并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因此,教師應通過個體與團隊、小組與小組間、大組與大組、班級與班級間的比賽,引導學生處理好跳繩教、學、練、賽中個體、小組、大組、班集體的關系,不斷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習慣、能力。使學生在集體跳繩活動中感受到來自團隊、來自集體的關愛與激勵,不斷體驗到學練的快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如把跳繩按間隔相等的距離擺成五環形形狀。隊員兩人一組(三人、四人或更多),第一組手拉手從第一個圓(方形)同時跳至第二個圓(方形)內,再從第二個跳至第三個…直至第五個后,兩人手拉手跑回本隊,第二組以相同的方法跳過五個圓(方形),依次類推,直至全隊隊員完成,先完成者為勝。
6.善展示
學生在掌握一項技能后,教師應積極創設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通過邊練邊展示,教師、同學點評,讓學生看到進步、體驗到成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以更加主動、積極的態度投入到體育活動中。通過單腳輪換跳、雙搖跳、雙人跳、后搖跳、編花跳……設置全校各種跳繩單項賽、班級各小組比賽、班級比賽、集體賽、運動會比賽等,不斷激發并保持跳繩學練的興趣與熱情。
[1]劉輝利.別樣跳繩[J].體育教學,2007.06.
[2]江月蓉,汪志清.多人趣味跳繩[J].體育教學,2008.09.
(江蘇江陰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