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劍英,王淼
(江蘇大學人文學院,江蘇鎮江212013)
歐盟國家的民主公民教育述論
顏劍英,王淼
(江蘇大學人文學院,江蘇鎮江212013)
為了促進歐盟的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建設,歐盟自1997年以來實施了“民主公民教育計劃”,其目的在于通過推動歐盟公民教育的一體化進程,對成員國公民教育制度進行改革,不斷提高公民教育的質量,將歐盟民眾培養成為“積極、負責的民主公民”。民主公民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也面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全球化;歐盟國家;民主公民教育
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促進歐盟各國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的發展,歐盟實施了一系列超國家層面的公民教育政策,使得成員國公民教育領域呈現出趨同趨勢。民主公民教育就是歐盟實施的重要公民教育政策,對歐盟各國公民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冷戰結束以后,歐洲各國的公民社會建設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歐盟及其成員國開始探索新的公民教育方式以促進各國公民建設與民主政治的發展,民主公民教育活動因此應運而生。促使這一政策實施的因素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不斷加快的全球化進程。全球化進程一方面使得歐洲國家面臨更激烈的國際競爭,對歐洲各國民眾的公民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使得超越民族國家的地區治理與全球治理觀念在歐洲廣為傳播,對歐洲國家的公民社會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此外,伴隨全球化進程的價值觀念多元化對歐洲各國傳統的民族認同構成新的壓力,“歐洲公民”、“全球公民”、“多文化公民”等新的公民觀念對歐洲國家傳統的公民觀形成了新的挑戰。全球化帶來的這些變化要求歐盟國家變革傳統的公民教育體制,為民主公民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新的契機。[1]
2.歐洲國家不同程度的“民主赤字”現象。20世紀90年代,歐洲發達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瀕臨嚴重危機,公民的經濟權利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嚴重的“社會排斥”現象導致公民資格否定、社會公德淪喪與社會認同流失,人們對公民社會與政治參與態度冷漠,“消極公民”意識盛行。[2]而在歐洲轉型國家中,由于民主制度還不完善,以往專制統治的殘余影響依舊存在,盡管人們對民主政治的參與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但民眾政治參與的機會與渠道都非常匱乏。[3]這種“民主赤字”現象對歐洲國家的公民社會與民主政治建設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是歐盟及其成員國推行民主公民教育的直接原因。
3.歐盟政治一體化啟動。1993年11月1日馬斯特里赫條約生效,標志著歐洲政治共同體進程的啟動。然而歐盟政治一體化進程缺少民眾的一致支持。如在《歐洲憲法條約》問題上,許多民眾漠不關心,一些國家的民眾甚至公開表示反對意見;在歐洲公民身份問題上,各國民眾在歐洲文化認同與歐洲情感歸屬等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分歧。[4]歐盟政治一體化面臨的民眾阻力要求成員國在公民教育活動中不斷加強歐洲認同,也是促成歐盟國家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的重要因素。
4.歐盟國家學習型社會理念的形成。20世紀90年代末,歐盟開始在成員國倡導學習型社會的理念,鼓勵成員國公民通過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使歐盟轉變成一個以公共道德與公民價值觀為基礎、不斷提高公民素質與能力的學習型社會。在這種社會里,公民學習成為各種政策的中心議題,學習過程就是公民分享責任、互相理解與合作、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協商性決策過程。[5]因此,學習取代勞動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教育與培訓的重心也從政府參與的正式教育轉移至公民終身自主學習的非正式教育。[1]歐盟提倡的這種學習型社會理念為歐盟國家公民教育制度的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使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的實施具備了更大的可能性。
民主公民教育是指“促使青少年與成人通過在社會中行使權利與承擔責任的方式積極參與民主生活的系列實踐活動”。[1]與歐盟國家傳統的公民教育活動不同,民主公民教育不只是中小學的公民教育活動,而是幫助公民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學習民主踐行民主的綜合教育政策。
1.民主公民教育的目標。民主公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推動歐盟公民教育的一體化進程,加強成員國在公民教育領域之間的合作,探索與時俱進的公民教育方式,將各國民眾塑造成為“積極、負責的民主公民”,促進歐盟國家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的發展。這一目的又包括下列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第一,樹立民主公民教育在各國教育政策改革過程中的中心地位,使其成為各國組織與管理教育活動、創新教學課程與方法的指導思想;第二,促使各國在開展民主公民教育過程中充分培育社會的民主氛圍,為青少年與成人的民主參與創造條件;第三,通過民主公民教育幫助青少年與成人豐富公民政治知識,形成以民主、人權與和平為核心的價值觀念,逐漸提高他們的民主參與能力;第四,通過不斷提高民主公民教育的質量,為各國打擊暴力犯罪、種族主義與極端民族主義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加強各國的社會融合與社會公正,增強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與跨文化、跨宗教之間的交流,弘揚社會成員之間的性別與種族平等,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促進各國公民社會的發展。[6]
2.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的內容非常豐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第一,理論研究與政策制定和監督。在歐盟與成員國的組織下,對民主公民、公民能力、公民教育等重要理論問題進行研究,確立概念框架;各國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為活動的實施提供政策性保障;監督實施過程,消除政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第二,對各國青少年與成人進行民主公民教育。這是整個活動的主體內容。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對他們進行公民權利與義務、人權、民主、道德價值觀念、和平理念以及歐洲與全球化維度內容的教育,使他們具備政治知識、批判性思維、民主價值觀以及積極參與民主活動的能力。第三,促進人員培訓。在歐盟委員會與成員國政府的主持下,對各國教育機構的決策者、從事公民教育活動的教師與其它相關人員進行多層次的培訓活動,提高他們實施民主公民教育的能力。第四,經驗總結與推廣。對成員國的經驗進行總結,并通過建立網絡、舉行研討會、出版各種讀物與資料、啟動示范項目等方式推廣經驗,提高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的效率。[1]
3.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的進展。自1997年以來,歐盟國家的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經歷了四個階段的發展。每一階段的工作既緊緊圍繞總體目標又具有各自的重點內容。具體來說,第一階段(1997—2000年)工作重點是理論研究與政策準備,即探討、界定民主公民教育的含義,界定公民有效踐行民主的必備技能;各成員國制定具體政策,摸索開展民主公民教育的方法。第二階段(2001—2005年)是活動全面實施時期,主要工作是消除成員國政策與實踐方面的差距,設立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的協調網絡,研究成員國的具體政策,開展跨部門、跨機構的合作,為民主公民教育更好地實施提供一攬子“工具”。第三階段(2006—2009年)為活動的拓展與強化階段,主要任務包括: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使民主公民教育成為成員國的永久戰略目標;加強對教師及其他人員的培訓,充分發揮他們在民主公民教育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對學校等教育機構進行民主治理,改進民主公民教育的氛圍。第四階段(2010—2014年)為繼續發展時期,工作重點是完善與落實各項支持政策,加強伙伴關系建設,實踐各種相關政策工具。
歐盟國家的民主公民教育遵循終身學習原則,要求所有社會成員在各個不同的教育時期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方法不斷接受公民教育,獲取新的公民知識與技能。但不同時期實施民主公民教育的方法各有不同,這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1.義務教育時期的民主公民教育。中小學義務教育是歐盟國家實施民主公民教育的主要階段。這一時期的民主公民教育活動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進行。一是學校安排正規課程進行公民教育。這種課程安排方式在各國互不相同,課程使用的名稱也多種多樣,課程地位與教學時間也互有區別。二是通過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外活動進行公民教育。如參與學校理事會、兒童議會與學生會的決策制定,加入俱樂部、興趣小組等校園團隊,參加志愿行動、教牧關懷項目以及公眾意識喚醒活動等社區活動。三是學生在日?;顒又凶灾鬟M行公民教育。學生之間日常的交流合作、協商談判、友誼培養、挑戰權威等活動既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又可以促進其公民能力的提高。這些活動雖然非由學校與教師安排或促成,但同樣是學生進行公民教育的重要機會。在這三者中,第一種形式著重向學生傳授有關公民的政治知識,第二、三種形式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民主價值觀念以及立足校園、走向社區甚至更大環境的民主參與能力。教師將三者融為有機一體,才能充分發揮校園生活對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積極作用。[7]
2.高等教育階段的民主公民教育。歐盟國家的民主公民教育活動非常重視高等教育機構的公民教育作用。歐洲理事會高等教育與研究委員會1999年啟動了一項名為“大學作為公民實踐場所”的計劃,要求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在民主公民教育活動中做出積極貢獻。因此,歐盟各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將民主公民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努力幫助學生把通過專業學習培養起來的獨立思考能力運用到公民學習活動中,使公民教育與專業教育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它們改革學校內部治理機制,努力營造民主氛圍,確保師生有效參與學校的各級治理活動,提高他們的民主參與能力。它們還通過與中小學校、社區組成三位一體的伙伴關系,讓大學生參與社區的治理活動與中小學校的公民教育過程,一方面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幫助社區解決各種具體問題,另一方面又借助這種積極的公民參與對中小學校的公民教育活動帶來積極影響,從而很好地發揮了大學生對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的作用。
3.成人教育中的民主公民教育。歐盟國家的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特別強調,在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兩個階段的公民教育結束之后,公民必須盡可能利用一切非正規與非正式教育機會全面進行成人公民教育,通過廣泛的主動學習,不斷完善、更新自己的公民知識與技能,積極參與各種社區、政治以及公民社會的活動。為了幫助民眾有效地開展成人公民學習活動,歐盟國家主要采取了兩方面的積極措施:一是在開展民主公民教育的過程中積極為成人公民教育建立支撐體系。這當中主要是建立社區“公民實踐場所”(citizenshipsites)與學習服務中心,即由社區、企業、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等各種組織舉辦一系列有關社區管理與社會治理的活動,提供各種學習機會,鼓勵成人積極參加,使他們在指導人員的幫助下,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活動,加強公民意識,提升公民素質與參與能力。二是借助歐盟成人教育一體化政策強化民主公民教育的內容,寓公民教育于成人素質與職業教育之中。如在成人素質教育的“蘇格拉底計劃”中,不但安排了眾多旨在提高婦女與各種社會邊緣團體公民素質的積極公民教育項目,而且還有一些有利于培育歐洲認同的、關于歐洲各國民族文化、民主制度等方面的公民教育內容;在成人職業教育的“達芬奇計劃”中,不但專門為婦女、殘障人士等弱勢人群提供了許多旨在提高語言能力與工作技能的職業培訓項目,而且特別強調成人在職業教育過程中要加強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這些教育內容對民主公民教育活動同樣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歐盟國家的民主公民教育活動推動了歐盟公民教育的一體化進程,促進了歐盟各國公民教育的發展?;顒幼?997年開展以來,既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也面臨一些重要問題。
第一,提高了歐盟民眾的公民意識與公民能力,對歐盟公民社會的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首先,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為各國民眾提供了多渠道、多層次的公民知識學習機會。通過學習,大部分民眾不但對本國的政治制度、民主價值以及經濟、文化等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情況更加了解,對歐洲一體化與全球化進程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其次,民主公民教育活動鼓勵公民積極參與社區、公民社會與民主政治過程中的各種活動,使他們在公民實踐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提高公民參與效率。再次,民主公民教育提倡建立各種層次的伙伴協作關系,強調民眾接受公民教育的機會均等,主張通過增權、培訓與學習的方式解決社會偏見、歧視與排斥現象,從而有利于社會凝聚力的提高。
第二,推動了歐盟各國公民教育制度的改革。各國在實施民主公民教育的過程中紛紛通過制定教育法規和政策的形式,確定民主公民教育模式在本國公民教育體系中的中心地位,并在實踐中對傳統的公民教育模式進行變革。如在公民教育的主體方面,在強調各類教育機構重要作用的同時,要求社區、企業、非政府組織以及政府機構積極參與;在教育內容方面,既注重政治知識的傳授,又重視批判性思維、民主價值觀以及公民參與能力的養成,既立足民族國家公民身份的建設,又加強歐洲公民甚至全球公民意識的培養;在教育渠道方面,既重視教育機構正規公民教育課程的作用,又特別強調非正規、非正式教育機會的積極意義。
第三,加強了歐盟國家學習型、知識型社會的建設。民主公民教育是一種全方位、全過程的公民教育方法。一方面,它強調所有社會力量在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中不斷為民眾提供公民教育的各種機會,另一方面它又要求所有公民必須利用一切可能條件終身進行持續不斷的公民學習。在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隨著民眾接受公民教育機會的不斷增加,民眾的公民行為與學習活動融為一體、互相促進;學習不但成為民眾社會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與民主共同構成了社會的主導價值觀。由此可見,民主公民教育的實施在提升歐盟民眾公民意識與公民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歐盟各國學習型、知識型社會的建設。
第一,政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民主公民教育活動作為歐盟公民教育一體化的主要措施,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當前它已成為歐盟各國推行公民教育的共同方式。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到各國政治制度、民主進程、教育體制、經濟水平以及文化傳統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從政府到各種教育機構再到各級社區,各個層次的實踐活動都與意愿政策的具體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如果各國政府不采取具體措施加大民主公民教育實踐的力度,這種政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將不斷擴大,從而對民主公民教育的繼續實施帶來很大的風險。
第二,缺乏有效的監督與評價體系。民主公民教育活動實施至今,大部分歐盟國家在教育活動的評價與質量保障方面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當前這些國家對公民教育活動的評價主要是依據傳統方法對學生掌握公民知識的程度進行檢查,而對學生的公民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則因為缺乏有效的監測工具無法進行評價。監督與評價體系的缺乏既不利于公民教育方法的改革與教育內容的更新,也不利于公民教育主、客體積極性的充分發揮,成為制約各國民主公民教育的重要障礙之一。
第三,教師培訓滯后。教師及其它教育人員的作用對民主公民教育活動的成功至關重要。教師需要不斷向學習者介紹新的公民知識與價值觀念,幫助他們培養新的公民技能,因此教師本身需要不斷接受新知識與新技能的培訓。但當前歐盟國家公民教育的教師培訓制度存在較多的問題,如沒有為教師明確規定從事公民教育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方面的具體要求與相應的考核體系,沒有為教師的在職培訓建立常規的制度安排,培訓活動只局限于公民教育課程的任課教師,沒有在其它教師特別是學校管理人員中推行等等。這種滯后的培訓制度不利于民主公民教育活動質量的提高。
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歐盟各國開展的民主公民教育立足于歐洲社會的共同價值觀念,以培養“積極、負責的民主公民”為目標,提倡社會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全程參與和公民個體的終身學習,既重視公民政治知識的獲取,又注重公民批判性思維與民主價值觀的養成,還強調公民參與能力的不斷提升,無疑是歐洲公民教育歷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變革。民主公民教育推動了歐盟公民教育的一體化進程,促進了歐盟各國公民教育的發展,盡管推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重要問題,但只要歐盟及其成員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實施力度,它將對歐洲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的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1]Cesar Birzea.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A Lifelong Learning Perspective[EB/OL].http://www.okm.gov.hu/letolt/nemzet/eu/Education for Democratic.Citizenship.pdf.2000-06-20.
[2]吳曉玲.歐洲國家的社會危機與公民資格的重建[J].歐洲研究,2000,(2).
[3]Audrey Osler & Hugh Starkey.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a Review of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 1995-2005[EB/OL].http://www.bera.ac.uk/files/reviews/oslerstarkeyberareview2005.pdf.2005-11-17.
[4]Michela Cecchini.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in Eu rope :Concepts and challenges for action[EB/OL]. http://www. learning migration.com/files/assignment/5/Cecchini.pdf.2004-10-27.
[5]M.Eraut.Perspectives on Defining ‘The Learning Society’.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1997,(12):551~558.
[6]The Committee of Ministers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2001-2004[EB/OL].http//www.bmukk.gv.at/medien pool/12943/edcempf_200212_en.pdf.2002-12-01.
[7]Eurydice. Citizenship Education at School in Europe [EB/OL]. http://www.moec.gov.cy/programs/eurydice/publication.pdf.2006-01-01.
D750.4
A
1002-7408(2011)04-0109-04
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歐盟積極公民教育及其對中國公民教育的啟示”(10YJAZH100);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重點資助課題“21世紀初歐盟公民教育的趨同及其啟示”(B—a/2009/01/009)與江蘇大學教改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實施公民教育途徑研究”(JGYB2009068)的研究成果之一。
顏劍英(1970-),男,湖南耒陽人,江蘇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研究方向:國際問題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淼(1983-),男,江蘇徐州人,江蘇大學人文學院2007級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