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東旺
(贛南師范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江西贛州341000)
黨員主體地位的實現及機制創新
——基于話語權視角
程東旺
(贛南師范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江西贛州341000)
話語權是人們表達意志的權利和資格,也是一種潛在的現實權力,其政治屬性決定了話語權均衡的必要性。這一均衡有利于黨員主體人格獨立、主體意識自覺、主體情感認同和主體素質提高,要在均衡話語權的基礎上,建立優質話語權主體的培育機制、黨員話語權的均衡機制和弱勢黨員話語權的幫扶機制,實現黨員主體地位。
話語權;話語權均衡;黨員主體地位;機制創新
話語權均衡是話語權平等的反映,是實現黨員主體地位的邏輯起點和基本歸宿?!氨U宵h員主體地位”,[1]這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建設的歷史審思和理論拓展的成果。伴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內民主建設應以黨員為本,均衡黨員話語權,以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因此,從話語權的獨特視角來審視黨員主體地位的實現,并在此理論基礎上創新實現黨員主體地位的一整套機制,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話語是唯有人類能掌握的社會交往的工具,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作為內在于人的存在方式,具有本體意義。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指出,“語言是人的存在之家”,[2]62若拋棄了話語,人也不成為人了。人類的物質生產實踐和思維活動都是以話語為傳播媒介,“任何脫離話語的事物都不存在,人與世界的關系是一種話語關系?!盵3]159從這個意義來說,話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權利。話語權平等應當是現代民主政治的普遍的價值準則。英國學者費爾克拉夫指出,“在我看來,話語的‘民主化’意思是消除話語權利和語言權利、義務和人類群體聲望方面的不平等和不對稱?!盵4]這種權利平等本質上是指人們獲得和擁有說話機會的平等權利,追求思想表達和言語交際的權利均衡。話語“并非單純的‘能說’,更意味著有權利說,即有權利通過語言來運用自己的權力”。[5]76話語權平等不是自發形成的,甚至因爭奪而致生異化,這與其屬性密切相關。正如法國后現代思想家米歇爾·??轮赋?,“話語是權力,人通過話語賦予自己權力?!盵6]21話語權掌握在誰手里,誰就可以操縱話語的篩選、發布和真偽甑別,決定社會輿論的走向,也就意味著個體或團體的意志會對他人或社會形成某種影響,引導或控制著他人或社會的認識?!霸捳Z權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資源——發展的過程就是呈現,需要不斷彰顯,擁有話語權就擁有了彰顯的平臺,因此社會上的所有人都需要借助話語權,在社會生活中尋求最大化的呈現和表達機會;同時話語權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話語者贏得社會地位,并由此獲得利益?!盵7]從這個意義來講,話語權本質上作為一種潛在的現實權力,具有明顯的政治屬性和權威色彩,是一種社會關系的表征。個體話語權往往是反映其話語控制力、社會影響力和權力大小的重要指標。這種獨特的政治屬性可能刺激人們過分追逐話語權,產生剝奪、替代、濫用和占用等種種話語權壟斷,形成話語權失衡。
話語權失衡是話語權不平等的反映,這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必然產物。在剝削階級社會中,人們擁有的話語權是極不平等的,話語權失衡嚴重,勞動群眾只能在統治階級所設定的語境下“被話語”。中國歷代封建統治者所推崇的“三綱五常”和“三從四德”,清晰地區分了中國古代社會各等級話語權,從而建立了封建統治者的話語權壟斷,使勞動群眾處于“自我噤聲,主體虛化”的失語狀態。在我國“文革”時期,話語權壟斷發展到極致,由此產生嚴重的“話語暴力”,諸如“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知識分子臭老九”和“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等暴力話語至今令人心有余悸。
話語權失衡不符合現代民主價值。話語是黨員政治參與的重要載體,通過一定的話語方式進行自我認同、意志表達和民主監督,這是現代政治參與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每一個黨員來說,話語權應當是平等的和均衡的。伴隨著公民社會取代臣民社會的歷史進程,現代國家普遍追求民主政治,其中公民話語權平等是其本質表現之一。我國《憲法》第35條、第4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薄爸腥A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蹦敲矗覀儜摽梢哉f,運用任何話語方式,以充分表達思想和進行言語交際的權利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反之,那就是話語權的畸形分布,是話語權失衡的惡果。胡錦濤指出:“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里話,營造黨內民主討論、民主監督環境?!盵1]當前,我們黨正致力于黨內民主建設,保障黨員主體地位是基本著力點,而均衡黨員話語權是實現黨員主體地位的基本前提。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民主政治的復歸和精神文明的倡導及漸進式的制度變遷,黨員話語權呈現出均衡發展趨勢,從而對實現黨員主體地位產生了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有利于黨員主體人格獨立。這里所說的主體人格主要是指政治人格。政治人格無疑是人格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言,“人類在本性上應該是一個政治動物”,[8]130既是政治主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也是政治主體在政治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氣質或特質?!盵9]45這種獨特的氣質或特質基本為社會政治條件和制度環境所塑造,呈現出獨特的人格形態。在剝削階級社會里,統治階級壟斷一切話語權,勞動群眾只能在“沉默”中接受統治階級的意志,他們的要求和不滿不可能會有相應的表達渠道,以及由于認識水平不高和民主意識缺失等原因,“沒有自我”的“奴性”思維在剝削階級社會中極度發酵,政治人格不可避免地被嚴重扭曲,呈現出“依附性”特征。在中國傳統社會里,統治階級壟斷話語權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民眾的政治人格陷入了依附化的“奴性深淵”。封建制度大廈的倒塌是中國社會文明的巨大進步,但封建思想文化的糟粕還沒有完全消除。建國以后的一段時間,由于民主制度的不健全和封建思想文化的根深蒂固,黨員話語權失衡比較突出,如此,在黨員主體人格扭曲的狀態下,一旦政治領袖的個人意志和黨員的政治熱情發生碰撞,可能會形成非理性的政治運作。應該說,建國后相當長時間里違背客觀規律的“左”傾實踐,都與黨員話語權失衡和政治人格依附密切相關。
在當代中國,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均衡黨員話語權形成政黨共識,而獨立、平等和自覺已經成為黨員主體人格形態的價值準則。當然,黨員話語權從失衡到均衡的質變,是一個漸進式的量變過程,因為“價值準則”的內化和“共識”付諸于實踐都有待于思維的滌新和體制的改革。當前,黨員話語權問題是不容樂觀的,在民主集中制建設中的表現尤為突出。眾所周知,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的制度核心,“實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10]民主與集中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從現實情況來看,集中排擠民主的現象比較嚴重,諸如“家長制”、“一言堂”等就是對“話語權”的集中過度,在黨員之間造成話語權失衡,黨員之間的關系悄然演變成對“一把手”的人身依附,使民主集中制的貫徹缺少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只有均衡話語權,才能形成平等、和諧、民主和寬容的話語環境,黨員尤其是普通黨員才能“有話能說,有話可說,有話敢說”,這意味著在權力和官員面前“唯唯諾諾”的時代過去了,從而實現黨員主體人格獨立。
2.有利于黨員主體意識自覺。黨員主體意識是黨員基于黨組織一員的理性思考、以黨的事業為己任的自覺意識,是對黨的事業自覺認同、自覺參與、自覺奮斗的自主意識,[11]在黨員的價值不斷獲得實現中得以確立和鞏固?!盵12]71話語權失衡阻礙了黨員價值的普遍實現,黨員主體意識淡薄也就不可避免。在傳統政治文化中,話語權壟斷造成民眾主體意識“虛無”,“他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別人來代表他們,他們的代表一定要是他們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們上面的權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權力,這種權力保護他們不受其他階級侵犯,并從上面賜給他們的雨水和陽光?!盵13]677-678這種政治生態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被延續著。長期以來,“我們更多的是從領導層面來強調黨內民主,而不是從黨內政治生活的整體要求談民主。”[12]63過去,“黨叫干啥就干啥”等政治表態的常用語,甚至“只唯書、只唯上、不唯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黨員話語權失衡、黨員主體意識淡薄。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由于“家長制”、“一言堂”等話語權壟斷仍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部分黨員的意志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表達,對黨的政治生活缺乏信心,從而消極應付,麻木不仁,以“看客”心態對待黨的政治生活,諸如輕視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漠視監督權等“政治病”都與話語權失衡有關。
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均衡黨員話語權逐漸成為黨內共識。從黨中央到基層黨組織,黨內民主決策普遍遵循“注意聽取不同意見,防止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里話”[1]等原則。由于話語權均衡獲得了較大的進展,黨員尤其是普通黨員有序政治參與的自覺性顯著增強,關心并主動參與黨的政治生活,從而逐步實現主體意識自覺。
3.有利于黨員主體情感認同。黨員主體情感作為一種政治情感,是指黨員在黨的政治生活中對于政黨政治運行的內心體驗和感受,始終貫穿于黨的政治生活的整個過程,對于黨員政治行為具有一定的發動和導向作用,表現為政治上的“認同感”或“疏離感”。這種政治上的“認同感”是指“人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產生的一種情感和意識上的歸屬感”,[14]501是黨內民主建設的動力源泉。我國學者馬起華在《政治心理學》中指出,“團體認同是團體生存的凝結素,團體運作的主動力,及團體安定、進步、興旺的精神基礎?!盵15]91若話語權均衡,黨員對黨的政治生活提出意見或建議的權利就能得到充分實現,并擁有相應的制度措施以保證合理的意見或建議被采納落實,從而產生應有的尊嚴感、使命感和歸宿感,必然形成對黨的政治生活的強烈認同。
建國后,曾長期存在的極左意識形態及話語權壟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黨員對黨的事業缺乏政治“認同感”,對政治生活敬而遠之,情感上疏離了黨的政治生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利益分殊、階層分化、貧富差距拉大和社會矛盾積聚等問題日益突出,需要一整套“黨意”基礎廣泛的制度措施加以應對。只有話語權均衡,形成“黨意”才可能廣泛聽取黨員特別是普通黨員的呼聲,也會因情感共鳴獲得黨員強烈的政治認同。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黨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出臺了一系列旨在尊重和均衡黨員話語權的制度措施,大力保障黨員主體地位,極大地增強了黨員對黨的事業的政治認同感。
4.有利于黨員主體素質提高。黨員主體素質是黨員的民主意識及通過民主程序、形式有序參與黨內事務能力、水平的綜合體現。一個優質的政黨必然具有一群主體素質較高的成員。在我國,人治、專制的思想源遠流長,話語權壟斷及體制環境大大制約了民眾有序政治參與,由于缺乏長期充分的民主實踐,民眾的民主能力素質不高,不少黨員也不能完全擺脫這一歷史的羈絆。體制內存在著大量的利益表達無效或低效現象,必然導致無序甚至非法政治參與集中爆發,“對于那些在利益分化中處于不利地位的階層來說,他們更傾向于用非理性的方式進行表達。”[16]從“民工跳樓討薪”到“總理幫忙討薪”,從“群體性上訪”到“公眾打砸政府機關”等,都折射出公眾話語權失衡的現狀,這對黨內民主建設和政治發展是極其有害的。如阿歷克斯·英格爾斯所言,“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這些制度以真實生命力的廣泛的現代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著這些現代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結局是不可避免的。”[17]4只有均衡話語權,黨員才能有效通暢地表達意志,長期積累的矛盾、怨氣乃至憤怒得到釋放,養成寬容、妥協及有序政治參與的民主能力素質。如此,所謂“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結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提高黨員民主素質,引導黨員正確行使權利、認真履行義務”,[1]而只有均衡話語權,黨員才能把外在的制度支持變為強烈的心理沖動,增強提高自身民主能力素質的強大動力。
話語權狀態是考量黨員主體地位的重要指標,兩者互為表里關系。實現黨員主體地位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在黨的領導下,穩步推進,系統構建均衡黨員話語權的機制,著力推進黨內民主建設。
1.建立優質話語權主體的培育機制。話語權均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其過程能否持續取決于話語權主體的意識和素質。一個優質話語權主體的重要特征是擁有獨立進行意識表達和行為的能力,對于政治參與充滿著興趣和責任心。黨員的主體意識淡薄和主體素質不高,必然缺乏政治參與的心理動力,導致政治冷漠肆意蔓延?!懊總€人或任一人,當他有能力并且習慣于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利益時,他的這些權利和利益才不會被人忽視?!盵18]60因此,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報告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要“以提高素質為重點,抓緊抓好黨員隊伍建設這一基礎工程”[1]等。為此,我們應當加強和改進黨員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優質話語權主體的培育機制。一是要普遍提高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一個政黨的指導思想只有被全體成員所掌握,才能轉化為指導實踐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具有強大的執政能力,與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密切相關。因此,黨員只有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以開放的馬克思主義視野在實踐中學習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能增強黨員有序政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培育和諧理性的政治參與精神,養成和諧、寬容的政治氣度,從而把自己培育成為優質話語權主體。二是要大力發展黨員教育,形成有利于話語權均衡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條件?!笆苓^良好教育的公民因為有健全的認知技巧,學歷高的公民政治關心程度也高,這在某種程度上強化著教育、政治參與的關系?!盵19]222所以,要公正公平地安排黨員教育的機會和資源,提高全體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他們話語表達的能力,增強他們話語權的維權意識。另外,黨員來源較為復雜,職業、文化、收入、身份和民族等也各不相同,因而應加強黨員的分類教育,因材施教。三是要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和接受主導政治文化,切實提高思想理論水平,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一切優質話語權主體的共同品質。所以,建立學習型黨組織,加強對我國主導政治文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及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貫徹力度,是話語權主體優化的重要途徑。
2.建立黨員話語權的均衡機制。黨員話語權均衡不是自發形成的,從宏觀層面來看,離不開政治關系的調整與改革,微觀上也需要一整套制度加以保障。如果黨員之間的政治關系和諧,則一般會形成寬容、有序、健康、和諧的政黨環境,就有利于黨員話語權實現均衡。一是要推進政黨政治文化建設,培育話語權平等觀,以形成有利于黨員平等行使話語權的政黨氛圍,塑造有利于黨員話語權均衡的政黨環境。二是要依法治黨,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依法治黨,就是要實現政治權力運行法治化,使政黨政治運行處于一種制度化、法律化的政治形態,使這種政治形態不因個別黨員的改變而改變,不因個別黨員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目前,尤其要加強權力監督制度的建設,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以避免權力腐敗對黨員話語權均衡可能帶來的沖擊。因此,要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的要求及法律法規,進一步探索對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如何進行有效監督。三是要為黨員搭建平等的話語權表達平臺,構建暢通規范的政治權利表達渠道,建立制度化政治參與機制,引導黨員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行使話語權。“以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為重點,健全黨內情況通報制度,建立健全黨內事務聽證咨詢、黨員定期評議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等制度”,[1]為均衡黨員話語權提供制度支持。
3.建立弱勢黨員話語權的幫扶機制。改革開放以來,黨員隊伍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盡管我們黨作出了適應性的制度變革,但還有相當一部分黨員在政治資源占有和利用上處于弱勢地位,可能滋生自卑心理,從而對政治參與消極應付、冷漠麻木。因此,對于弱勢黨員的話語權維護,不僅要求一般性的制度變革,更需要根據個體情況給予強有力的幫扶。一是要創新載體,構建弱勢黨員話語權表達平臺。缺乏話語權表達平臺是弱勢黨員話語權缺失的重要原因,例如無職黨員、退休黨員和流動黨員等往往缺少話語權表達平臺。對于無職黨員,黨組織應大膽發揮他們作為政治參與者和權力監督者的作用,制定權力監督的操作規程,提高他們對政治生活和權力運行的參與度,使無職黨員的話語權得到增強。對于退休黨員,黨組織可以邀請政治思想好、理論水平高的退休黨員擔任黨員培訓教員,定期組織宣講、報告、輔導;可以組織退休黨員了解民情民意,成為黨組織與民眾溝通交流的紐帶;可以組織退休黨員為黨組織的發展獻計獻策,以充分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揮他們的余熱。對于流動黨員,要建立黨組織與流動黨員聯系機制,定期了解黨員情況,及時通報黨組織的決定決議,進行通信聯系或走訪。二是要構建關懷機制,激發弱勢黨員的話語權意識。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報告指出,要“從思想、工作、生活上關心黨員,做好黨員服務工作,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加強對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的關懷幫扶”,[1]這是我們黨重視弱勢黨員話語權的充分體現。黨員關懷機制本質上是以關心人、引導人、幫助人、激勵人、發展人和成就人為宗旨,以政治關懷、思想關懷、精神關懷、生活關懷和心理關懷等為內容,通過政治上促其進步,思想上促其提高,精神上給予激勵,物質上給予幫助,心理上經常疏導等方式,針對弱勢黨員的不同特點建立全方位需求的關懷機制,使弱勢黨員感受到黨的溫暖,激發弱勢黨員的話語權意識。三是要完善黨員教育機制,提高弱勢黨員行使話語權能力。從整體上來看,相當一部分弱勢黨員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低,思想理論修養也有待提高,特別是對黨的理論理解不深,缺乏有效行使話語權的能力基礎。因此,要構建黨員終身學習制度,著力提高弱勢黨員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加強他們對黨的理論的學習;對于思想有問題的黨員,要建立健全黨內談心、探訪制度,建立黨員心理治療室,幫助其更新觀念,增強信心;要提高黨員思想教育的力度和水平,培養他們的政治意識、權利意識和主體意識及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為弱勢黨員行使話語權奠定能力基礎。
綜上所述,實現黨員主體地位,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最大限度地消除有礙話語權均衡的影響因素,創新均衡黨員話語權的機制體系,讓全體黨員能夠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話語權,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落實黨員主體地位,切實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歷史進程。
[1]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9-09-28(1).
[2][德]海德格爾.人,詩意地安居[M].郜元寶,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王治河.??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4][英]諾曼·費爾克拉夫.話語和社會變遷[M].殷曉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5]楊善華.當代社會學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福柯.話語的秩序[M]//許寶強,袁偉.語言與翻譯的政治.肖濤,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7]李纓,庹繼光.如何為農民分發擴音器——略論農民平等話語的實現途徑[J].新聞記者,2007,(1).
[8]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9]蔣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南京:學林出版社,2003.
[10]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1992-10-12(1).
[11]鄭權.黨員主體意識與黨的建設基點[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8,(5).
[12]林尚立.黨內民主——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卷[Z].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
[15]馬起華.政治心理學[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
[16]蔣俊明,閻靜.轉型時期人民利益表達要求的變化及挑戰[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17][美]阿歷克斯·英格爾斯.人的現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8][美]羅伯特·達爾.論民主[M].李柏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9]王浦劬.政治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D263
A
1002-7408(2011)03-0024-04
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09KS208)。
程東旺(1977-),男,江西婺源人,碩士,贛南師范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閆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