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汽車在成為吉利集團子公司一年后,高管團隊、組織結構保持穩定,業績溫和增長。但根據目前透露出來的信息,吉利與沃爾沃管理層在沃爾沃汽車未來發展思路上存在分歧,為進一步的組織整合帶來不確定因素。
吉利并購沃爾沃一周年
作為中國民營企業海外并購的標志性事件之一,2010年吉利從福特汽車手中收購連年虧損的沃爾沃得到眾多關注。與其他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過程中,頻頻遭遇非經濟因素干擾不同,吉利并購沃爾沃的過程相對順利。
2009年9月,吉利正式宣布競購沃爾沃;六個月后,吉利集團與福特汽車簽署收購沃爾沃協議:2010年8月,沃爾沃股份最終交割完成,歷時不到一年。
與順風順水的并購過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各界對吉利并購沃爾沃的看法不一。支持者認為吉利出手時機好,以相對便宜的價格將優質資產收入囊中,一步跨入世界級汽車企業行列。質疑者則認為吉利與沃爾沃在發展歷史、文化、全球市場經驗、技術、人員構成、規模等方面差距懸殊,對沃爾沃未來發展缺乏戰略規劃,將面臨巨大的組織整合阻力。
并購完成后,吉利將沃爾沃當作一個獨立分支,賦予其較大的自營權,并未對沃爾沃的日常運營進行過多干預。在并購進行過程中,吉利的領導層就多次強調并購后的沃爾沃將獨立運營,不會與集團其他業務合并。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曾表示:“吉利和沃爾沃將是兩個完全獨立運作的品牌”。
并購后,吉利雖然對沃爾沃的高管團隊進行了一些調整,但大部分團隊成員原位保留。最主要的調整包括聘請具有亞太地區工作經驗的斯蒂芬·雅克布為新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EO),并任命沈暉為沃爾沃副總裁,負責沃爾沃中國區事務。
除此之外,沃爾沃的首席運營官(CDO)和財務總監(CFO)也被更換,同時新增了業務辦公室、產品戰略的高管職位,將高管團隊由10人擴充至13人。其余負責采購、生產、市場、質控、人力資源、公共關系等部門的高管團隊共7人,被全數保留。

沃爾沃分布在瑞典、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地的生產基地和營銷公司,沒有大規模裁員或人員流失的現象。2010年沃爾沃員工總數19494人,與2009年的19650人大體持平。
并購過程未對沃爾沃產品銷售產生太大的沖擊,2010年沃爾沃發展平穩,在來自中國等新興市場的需求拉動下,汽車銷量溫和增長。隨著全球汽車消費市場回暖,2010年沃爾沃銷售額小幅回升,而中國市場是銷售增長的亮點。
2010年沃爾沃汽車全球銷量達到37.35萬輛,較2009年增長11.6%,但這一數字仍遠遠低于2007年銷售高峰時的45.83萬輛,不足以將沃爾沃拉出虧損泥沼(如圖1)。
來自中國等新興市場的需求是沃爾沃2010年保持溫和增長的關鍵。2010年沃爾沃在其最大單一市場美國市場銷售持續下滑,而中國市場成為沃爾沃全球五大市場中唯一顯著增長的市場(如圖2)。
整合艱難開始
讓沃爾沃“完全獨立運作”這一無為而治的方案,實際上是將并購后困難的整合過程暫時擱置,并未解決沃爾沃經營中的根本問題。吉利整合沃爾沃面臨多方面的阻力。二者除了最終產品都是汽車之外,少有共同之處,組織結構/企業文化整合無從下手,并且對沃爾沃的經營問題認識不同,開出的藥方迥異,達成一致困難重重。在整合過程中,吉利還不得不考慮工會組織和瑞典政府的立場,這些都為吉利能否主導沃爾沃未來發展增添不確定因素。

從目前透露的消息來看,吉利對沃爾沃迅速脫困開出的藥方包括兩部分:一是走高端奢華路線,二是沃爾沃國產化。而沃爾沃方面對此存在疑慮,二者之間矛盾初顯。沃爾沃的管理層普遍認為節能、小型化是世界汽車市場的普遍趨勢,與吉利高層堅持的沃爾沃大排量、大空間、與奔馳S級和寶馬7系比肩路線背道而馳。
近年來,沃爾沃持續大筆投資研發節能技術,清潔、節能已經成為沃爾沃汽車繼“安全”之后的第二大營銷主打概念。而這一概念被吉利批評為:沃爾沃對中國乃至所有其他新興市場缺乏了解所致,需要做出相應調整。作為妥協的產物,沃爾沃在2011年推出一些外形亮眼的奢華概念車型,但被外界認為偏離了沃爾沃的特色和傳統。
吉利幫助沃爾沃脫困的另一個核心戰略,即沃爾沃汽車國產化,但后者對此有抵觸情緒:一方面,沃爾沃對國產化有成見,認為在國內迅速擴大生產規模,可能會使沃爾沃汽車品質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證,不利于公司長遠發展:另一方面,迅速國產化極可能將中國由沃爾沃汽車凈進口市場轉變為出口市場,最終導致沃爾沃不得不縮減其在歐洲生產基地規模,工作崗位向中國轉移,這必然會引起工會組織和瑞典、比利時政府的反對(如圖3)。
發展建議
吉利整合沃爾沃是前者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目前雖然取得一些進展,但不確定性因素還有很多。整合困難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吉利本身的積累不夠,在并購前對整合戰略如國產化等考慮的有些簡單。
目前吉利受制于國際運營經驗不足,與沃爾沃技術實力有差距,只能從自己具備一定信息優勢的中國市場著手,處理提升沃爾沃業績的問題。雖然中國市場銷售增長很快,但在沃爾沃汽車全球銷售的比例僅為8,2%,不足以根本改善沃爾沃的業績表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吉利并購沃爾沃存在系統性風險,若整合過程遲遲不能取得進展,虧損的沃爾沃將成為吞噬現金的黑洞。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沃爾沃汽車深陷虧損泥沼必然削弱其與母公司討價還價的能力,也許對吉利進行并購后的整合有利。財務困難導致沃爾沃對吉利依賴性增加,這可能是吉利在沒有強勢改組管理層的情況下,已經得到沃爾沃多方面妥協的重要原因。沃爾沃妥協的內容包括:配合吉利奢華路線推出的新型沃爾沃概念車,配合吉利在大慶投建國內第二條沃爾沃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