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很多日本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到外國雇用應屆大學畢業生,條件之一就是讓他們到日本的總公司工作,而中國的大學生最受青睞。這和我們對日本企業的普遍了解頗有不同,在人們的印象中,日本企業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要求非常嚴格,很多日本大學生都很難躋身其中。一般情況下,很多日本公司雇傭外國留日學生后,大多會將其派回到母國工作,總公司內還是以日本員工為主。而這則新聞中卻特意強調,這些日本公司在錄用外國大學畢業生時,主動要求他們去日本的總公司工作。從長遠來看,這種聘用趨勢的變化很可能會影響到日本國內大學畢業生的“飯碗”。作為一名人力資源工作者,筆者在日企工作多年后自然會對這樣的消息比較關注,這里也談談個人的看法。
語言能力是第一關
一般來講,日本企業的招聘流程非常煩瑣,想進入日企工作比較困難。簡歷被選中的人會被通知參加筆試考試和面試,考試的內容既包括專業知識也有各種心理測驗,企業也通過這些手段全面掌握求職者的專業技能水平及個人思維方式。
和其他歐美外企一樣,日本企業對求職者的外語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起碼要拿到日本語能力1級或2級證書,或者是商務日語BJT的資格證。中國學生向來就是考證的高手,所以拿到一張資格證書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并不是難事。但是真正能達到會話能力的人就不是很多了,所以一旦被錄取,還要重新參加公司組織的日語口語強化學習。
筆者認識一位朋友,大學本科專業是機械,在他畢業之前就被某日本企業選中擬派往日本的總公司工作,因為個人專業能力突出,公司領導非常重視。盡管他已經拿到了日本語能力的1級證書,但公司還是安排他在國內參加了3個月的日語口語強化班。當然為了能夠更快地適應日本公司的環境,他學習很努力,短短3個月的時間,他的日語會話水平已經達到了公司的要求,這才被正式聘用派往日本。
快速融入組織
進入日本企業以后就要盡快地適應那里的環境,學會與同事溝通,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企業的文化、理念,融入到企業之中??焖偃谌肴毡酒髽I的組織文化,便成了對新人的第二項考驗。
通常,進入日企之后普遍會有一次集中培訓,由專人講解公司的發展史、企業的理念及規章制度,介紹公司的組成。這是新人對公司第一次比較全面的了解,之后就要看個人的能力了。如果進入的是商貿公司,就要盡快熟悉公司的業務,掌握客戶資料及需求;如果是服務行業,就要進行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的要求;如果是產品制造業,就要對制造的產品全面了解,并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研究開發。
就說我這位朋友吧,他作為新人進入公司以后成長很快,他努力地鉆研機械知識,尋求更好的工作方法,跟前輩積極溝通,虛心求教,業余時間還查找各種資料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沒用多久他就成為一名工程師。在與同事交流溝通的同時,也加深了相互間的了解,增加了彼此的信任,很快就適應了日企的組織文化和工作氛圍。
中國大學生為何受青睞
●改善企業風氣。日本企業的管理制度普遍是論資排輩,先進入公司的員工無論是在待遇上還是在升職方面都具有優先權。這使得企業員工之間缺乏競爭意識,后輩往往會有“無論干的多好也沒有機會”的想法,長久下去公司就失去了活力,死氣沉沉。聘用外國畢業生便可以改善企業內部的風氣,形成良性競爭。
不同國家的人在同一個公司任職,自然會形成競爭,而日本本國的員工則更不想被比下去,所以這也激發了他們潛在的斗志。在眾多外國畢業生當中,中國的學生又最具吃苦精神,尤其是身在異國他鄉,就更想有所作為,所以一旦能夠進入公司,他們必會發揮自己所有的才智,以求在公司站穩腳跟,這就間接對日本本國的員工形成了“挑戰”,并且在公司內部也就形成了一種競爭狀態,這種局面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不是壞事。
●降低成本。筆者認為,日企直接雇傭大學生派往日本本土工作,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減少人工開支。
“311東日本大地震”后,日本經濟遭到重創,日本各類產業損失巨大。為了迅速恢復到震前水平,日本公司很有可能采一切合法手段,節約開支降低成本。這其中,雇傭外籍勞動者就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雖然雇傭形式目前尚不清楚,但按照日本本土公司的通常做法,很可能是通過國內的對外勞務派遣機構,以“研修生”的名義將雇傭的大學生派駐到日本公司。
早在1990年,日本就以法務省法令的形式創立了“研修制度”。日本入境管理局將“研修”定義為“為日本政府或民間機構接收的以學習技術、技能和知識為目的的活動”。此前,我國對日勞務合作的主要形式都是派日研修生,到目前為止,中國研修生約有19萬人,從經濟與貿易角度看,對日研修制度被視為一個雙贏的制度:一方面,它滿足了日本中小企業面臨泡沫經濟后產生的經濟壓力,解決了日本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為提高我國勞動力技術、促進勞動力就業創造了很多機會。
但是,在日本“研修生”卻和日本本土勞動者在薪酬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極大差距。比如,在日本,“研修生”不屬于“勞動者”,其工作只視為企業內學習,因此,不適用日本國的勞動法、稅法、勞動者事故補償保險等與勞動者有關的法律,一旦出現權利受損和勞動糾紛,也就無法得到有關法律的調整和保護。再比如,研修生的收入稱為研修津貼而非工資,一般低于日本國的最低工資標準(2010年7月1日起按最低工資標準)。研修生經法務省批準可轉為技能實習生,轉為實習生后才被視為勞動者,最長的實習期為2年,期滿后必須回國。如此操作,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的效果將會非常明顯。
日企為何吸引人
●職業素養更加規范。日本企業的優點眾所周知:工作穩定不輕易裁員、收入較高、工作態度嚴謹等等。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進入職場,沒有經驗,更容易接受日本企業的文化理念和經營管理模式,并且形成慣性思維。日本公司里認真嚴謹的工作風格,更會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作為新人進入職場的畢業生,因為沒有復雜的人際關系,對他人的認識了解又都是從零開始,所以更容易和大家組成一個團隊,從而進行團隊協作,并通過協作達到相互了解、加深認識的目的。
●收入豐厚開拓眼界。現在國內畢業生的就業可以說是一個嚴峻的課題,新生畢業,人數眾多,競爭異常激烈,尤其是名牌院校出來的學生眼光更高,他們看不上小公司,一心向往外企和大公司,工資待遇上也有很高的期望值。他們的就業首選地大多集中在一線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
一般到中國招聘的日本企業,在日本本國也具有一定規模,幾乎相當于國內的大中型企業或者國企,一旦入職,就會比較穩定。而且日本企業普遍有自己的公司理念和經營方針,有更加系統的工作流程,在上崗就業之前,公司會組織員工學習,這對剛剛畢業、沒有半點經驗的學生來說,絕對是難得的學習機會,掌握了這樣一套工作流程,不但對今后的工作大有幫助,也會成為日后跳槽的砝碼。同時,日本企業的工資比中國國內要高,一個剛剛畢業的本科生在日本的月薪大約是二十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4000元),這跟中國國內月薪二三千元相比,的確是相當誘人。所以一旦有可以出國工作的機會,中國的畢業生也是很想把握的。日本企業到中國招聘,無疑是給中國的畢業生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并且他們可以走出國門,大開眼界的同時又掌握一門語言和技能,何樂而不為呢!
日本本土資源有限,若想增強自身的經濟技術實力,提高在世界上的占有份額,就勢必要擴招人才,從國外聘用大學畢業生便是其增強實力的手段之一,只要對知識的擁有者稍加培訓,他們就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從長遠來看,現在投入一些時間、金錢和精力去培養一些國外的畢業生,今后收獲的可能是成倍的回報。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公司對國外畢業生的青睞很可能會繼續持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