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概念是由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院長約瑟夫·奈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來的。按照他的觀點,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軟實力”涵蓋了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19世紀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就有過這樣的名言:“手持大棒,但說話要柔聲細語”。“軟實力”在政治上的體現大致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價值觀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說服力,以及領導人與國民形象的魅力和親和力。
國際政治術語如今也延伸到職場。毫無疑問,學歷和資歷曾是職場入門和提升的先決條件,但如今“軟實力”卻成了考核職場人的一把新標尺。如果說學歷資歷這些可以稱作外部條件的硬實力,那么軟實力就是地地道道的代表內在條件的軟功夫。職場軟實力可以確切地解讀為職場人應該擁有的文化修養、處事方法、文體才能和個人風采。“軟實力”可以讓職場人除了有應對工作的基本能力外,還以自己正面形象、高尚情操、良好表達力、親和力以及多才多藝而成為職場中受歡迎的人,并為自己的職業發展錦上添花。
首先,注重個人品德和修養。一個有高尚品德、懂得自律、善于關懷他人的人,是一定能夠以德服人的人。記得某知名國際公司在招聘新員工時,有意設置了一道情境題:在員工走進辦公大門時,在地上橫放了一排倒下的資料,如果前來應聘的人會主動拾起地上的資料,而不是漠然跨過去的話,就已經贏得了考試的第一關。從這個小小的考驗中,不難發現職場人無論自身條件有多好,如果品德不如人意,還是得不到企業的認同。誠實、正直、公正、和善和寬容,對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關心,已成為考核員工的內容。職場還講究必要的禮儀,比如對上司對同事的充分尊重,與異己者的良性互動,以及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一份平和的心,并懂得感謝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
其次,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口才欠佳可說是眾所周知,說錯話讀錯字已成家常便飯,因而時常成為一些媒體調侃和網友惡搞的對象,被嘲弄得十分狼狽。好的表達能力有助于事業的進步,找工作面試時,有能力展示、推銷自己的人,可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被錄取。面對客戶進行推銷時,激情四溢者更有助于提高銷售業績;主管級人物代表公司對外演講或進行內部會議時,具備說服他人的表達能力可以擴大影響力。現代職場工作節奏越來越快,面對面的交流比書寫電郵文件更快速直接。一個職場人在培養自己的軟實力時,一定要讓自己具備“演說的能力”。連蘋果電腦總裁喬布斯每年的重點演說前,都會花至少10倍的時間來準備。
再次,發揮個人的文體才能。現在的公司文化走多元化之路,為了體現公司的價值,常會舉行一些和凝聚力有關的活動,比如公司的年會,員工的外出活動和日常的文體比賽。如果一個員工對文體活動不感興趣,也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才能,就會顯得落單和不合群。積極參與公司的集體活動,既能把自己除了工作以外的能力表現出來,同時又能融洽同事關系,甚至加強了團隊合作。文體才能是職場軟實力的一部分,它可以為員工創造多種機會。能成為公司的體育明星、文藝明星,代表公司出去參加比賽,和客戶聯誼,是員工莫大的榮耀,也會為公司增強美譽度和影響力。
最后,別忘了時尚潮流感。美國現任第一夫人米歇爾就以她個人的潮流品味而贏得眾人的歡迎,她的風采可能會寫入美國歷史。同樣,有時尚潮流感的職場人會給周圍環境帶來美感,同時起到引領眾人的作用。得體知性優雅的打扮和妝容已是職場女性美好形象的代名詞,并贏得相應的親和力。任何公司未必會以貌取人,但懂得修飾讓形象趨于完美,這理所當然是員工的本分。如果還能對時尚潮流有一定的認知,這份好奇心同樣會給公司的其他業務帶來幫助。個人風采是軟實力,也是企業風采的組成部分。
軟實力,可以助事業更上一個臺階,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