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凡事要順勢而為。對“順勢而為”應該做怎樣的理解,怎樣順勢而為地在職場工作呢?
假如時光能夠允許我在職場從頭再來,曾經的歲月和感悟告訴我,職場工作順勢而為不僅需要履職和定向、協調和勤奮、清醒和自得,還需要學習和研究。
致小D (某公司總經理助理)
主題詞:學習·研究
聽說你給公司老總當助理工作得不錯。你有大學的文化基礎,又有兩年的助理經驗,今后如何超越現有,不停留在日常工作事務上,不局限于實施公司規定的任務和處理老總交辦的事項上,自己能夠主動對公司的發展適時地提出一些有益的見解,在公司規劃、決策等更高層次上給老總當好參謀、助手,這是值得進一步樹立的目標。能夠朝著這個目標邁進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學習、研究。
要立大志、有遠見,不陷于眼前一天天熱熱鬧鬧出頭露面的事務活動。不要荒廢、還要發揚你專業的長處,爭取和安排時間學習。
你是否可以在原有大學本科學歷的基礎上,結合現任工作,向更高的學歷進修,或者圍繞本職工作有目的地閱讀報刊、書籍(包括最新的專業基礎教科書)。業務方面的書也要讀,更要學習順應時代發展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以及相關的國際信息。工作視野要開闊,不僅要關注本公司、本職范圍,同時也要關注本行業的、全國的乃至世界大勢的變化、現狀和發展趨勢,還有一些優秀單位的先進經驗。
如此持續數年,工作上就會做出明顯的成績,不會長期停留在年復一年、大體照舊的原水平上;到一定階段,更會有標志性的成果;一點一滴地積累,倘有機遇,職務、職稱、薪酬、待遇就會順勢上升到一個新臺階。
把工作過程作為一種學術實踐,工作之前有設計,工作之中有研究,工作之后有文章。十幾年前我曾總結過自己的工作與寫作體會:“要習慣于從工作中提煉具有普遍意義的題目,談理性認識,寫內在規律,講操作方法,用以促進工作、積累人生。”不僅本職工作做出了明顯成績,同時還有自己的心得,這樣就會激發寫作欲望,寫出自己的心里話,文章才不會是東抄西摘湊成的。
讀書過程,也學會寫作。讀書有幾種境界:一是看不懂,更記不住;二是記住了,沒真正懂;三是懂得一些,沒抓住要領;四是抓住要領了,沒看透文章的寫作方法;五是知道了要領、分析了方法,卻沒有學會借鑒、應用;六是就勢走上去,學到了借鑒、應用的本領,轉化到本職工作中,達到了讀書的高境界。要向擅于解牛的庖丁學習,學會解書。對有代表性、有特點的一篇文章、一本書,應解剖其要旨內涵、布局謀篇,不僅學習其立意內容,同時也學習其結構方法。久之,自己也會整理思想,寫出文章,補益工作,修養人生。
要勤于動筆,經常不斷地寫。寫與工作有關的計劃、總結、新聞、調查報告、工作研究、本職文章等。完成了一項任務、取得了工作成果,不要認為就萬事大吉了,還應該繼續思索,根據素材寫出相應的東西。如果你本人正忙,一個有價值的課題實在沒有精力親自動手去寫,可以憑借你的職權或爭取老總支持,組織力量寫出來,再轉化指導、推動本公司的工作。
養成研究工作、寫出文章的習慣,這也是主動地順應工作之勢而為,培養形成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工作——研究——寫作——再工作——再研究——再寫作”。如此持之以恒,自然會提高業務水平,在工作上有所作為。在為自己提高素養、促進工作而寫作的同時,有的文章可與相應的報刊聯系,爭取發表,這不僅具有了社會意義,也可以為自己晉升職稱、職務搭建基石。誰都有離開工作崗位的那一天,那時你還可以憑此習慣寫公司的史志,寫自己的、家族的歷史材料,也樂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