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物探公司是一家物探企業,作為石油行業的“先頭部隊”,主要提供地震勘探工程技術服務,同時參與外部探區市場競爭,承攬地震勘探采集項目。近年來,隨著多道大三維地震采集技術的廣泛應用,公司臨時季節性用工(以下簡稱季節工)總量逐步加大,并已成為項目運作的主要人力資源,隨之在管理上也不斷面臨新問題,主要表現為:
季節工需求總量激增,招聘和管理難度加大。比如在冀中探區,全日制職工與季節工的比例大多為1:8,部分項目達到1:10,上千人的團隊僅靠隊領導和班組長已無法有效管理。而由于“用工荒”,越來越難以保證季節工的招聘質量。
季節工流動性大,對企業忠誠度低。由于項目的短期用工特點,薪資待遇成為季節工選擇工作單位的主要考慮因素,所以難以建立穩定的、歸屬感強的季節工隊伍。
培訓難度大、回報低。由于季節工人數眾多、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學習新知識的意識不強,所以難以保證培訓效果。加之其流動性大,無法對他們進行長期的系統化培訓。
安全生產意識差,安全生產的行為習慣養成難。季節工已成為項目安全隱患中由人引發的不安全風險的主要因素。其安全意識的增強與習慣的養成,均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靠短期的突擊培訓難以實現。
基于此,公司從強化內部管理入手,通過有針對性地改進完善制度建設,優化管理模式和流程,倡導親情文化,使得季節工管理工作日漸成效,并且逐步掌握了市場用工主動權,季節工總量得到有效保障。
打破傳統管理模式
1 完善制度,搭建規范化管理平臺
員工是企業的第一資源,而季節工是項目運作的主體力量。為此,公司以穩定季節工隊伍為目標,建立了季節工管理骨干、技能季節工、普通季節工三支隊伍,暢通了季節工三級發展的職業通道。比如依據級別制定相應的薪酬待遇、晉升崗位等,使季節工看到在企業的成長前景,增強了歸屬感。
針對項目運作模式的改變與優化,先后制定了《季節性用工管理辦法》和《季節性用工培訓J管理辦法》,明確各部門、單位的職責,規范了季節工招聘、培訓、管理、工資待遇等方面的標準及要求。
2 齊抓共管,形成層級管理網絡
明確不同層級人員的管理責任,實現上下聯動、共同履責、齊抓共管,有效地提高了季節工的管理水平(如圖1)。
3 強化執行,推進現場規范管理
各地震隊從強化過程控制入手,狠抓制度、流程、規范和職責的落實,實行隊領導承包班組和跟班作業制度,明確每名在冊職工和季節工骨干在現場管理中的責任與權限,加強現場管理與崗位指導,幫助季節工及時校正執行誤差,確保季節工“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做事”。

同時,為規范項目運作期間地震隊的季節工管理,人力資源組織部每月進行季節工管理督導檢查,對地震隊落實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