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的人數不斷增加,中國留學生的心理問題愈發引人關注,由此中途放棄學業者大有人在,甚至也時常出現更加極端的情況,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并想辦法積極應對。
2006年,我第一次遇到中國學生有憂郁癥的問題。當時這個學生到了寄宿家庭后,除了第一天到學校注冊后,就再也沒有出過寄宿家庭的門。他每天只是半夜出來吃飯,早上睡覺,從不上學。一開始還可以跟我對話,到后來就是站著一動不動,目光呆滯。打了很多次電話給家長,最后家長姍姍來遲,不停地說“孩子只是有一個心結沒有打開”,拒不承認孩子有憂郁癥。把孩子送到機場后,他拒上飛機。差不多花了半年時間的治療,孩子才能順利回國了。很久以后,我才從書上知道這是憂郁癥的一個癥狀——木僵癥。
從那以后,我也碰到過幾次類似的情況,但是最近這種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頻率好像越來越高了。雖然現在學生的家庭條件和經濟能力已經非常好了,但是家長和學生經常很簡單地認為在國外生活就跟國內差不多,那就大錯特錯了。學生一個人在國外,除了面臨生活和學習環境改變的壓力,還必須適應獨自應付全新的生活壓力。學生每天都在各種壓力的情況下,難免會形成情緒上的波動,加上一些季節性的情緒問題,比如在加拿大的冬天,天黑的早,嚴重者就變為憂郁癥,常見的癥狀就是不愿意接觸新的同學和老師、不愿意離開寄宿家庭、不愿意上學、不能早起等。這些情況在學生中是很常見的,但很多家長都忽略了這些學生的情緒問題。
除了情緒上的問題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很容易出現學習障礙癥。因為絕大部分中國學生出國后都是從語言學習開始的,我們所常見的學習障礙癥有幾個常見的方面:(1)語言理解困難;(2)語言表達障礙;(3)閱讀障礙;(4)視空間障礙:(5)書寫困難;(6)情緒和行為;(7)神經心理特性。在留學咨詢中,有一些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因為無法通過英語四級而拿不到大學學位證的學生,這些學生都存在著英語語言的學習障礙癥。如果把這些學生送到國外,簡單地以為國外環境有助于語言的學習,其實對他們將會是非常艱難的挑戰,而很容易導致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有一些家長知道學生有情緒上的問題,總期望一個新的開始能對學生的情緒有一個好的轉變,但是這些家長不知道,突如其來的新壓力會讓學生情緒更加失控,最后變成無法收拾的局面。新的環境不會讓一個有情緒問題的學生狀況有好的改變,絕大部分會讓事情更糟糕。這些存在情緒問題和學習障礙癥的學生并不是不可以成功完成學業的,只是我們必須對癥下藥,用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去教育這些孩子。
第一,要事先做好留學規劃,并對留學目的國的教育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做好方方面面的心理準備。現在出國留學已經不是新鮮事物,家長和學生都可以通過多種途經了解出國留學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有準備一定比沒準備好得多。
第二,要想盡一切辦法首先把外語學好。語言是留學的基礎,出國留學必須克服外語學習的障礙。可以說,多好都不算好,所以無論在國內還是到國外,一定要多參加各種外語學習和培訓,盡快讓外語過關,因為很多留學生的心理問題都和語言溝通不暢有關。
第三,可以有針對性地參加一些“預備課程”學習,做好不同環境下學習模式的平穩過渡。國內中小學教育和大學教育跟國外教育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無論對誰都需要時間來適應和轉換。現在國內和國外都有這樣的“預備課程”,“磨刀不誤砍柴工”,花一點時間先學好“預備”功課,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直接去國外大學進行預備學習的效果無疑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