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近日,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的《門戶開放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美國作為留學目的國。報告指出,2009—2010學年中國赴美學生增長近30%,在美學生近12.8萬,時隔九年之后趕超印度,再次成為在美留學生總數排名第一的生源國。同時,赴美留學更趨低齡化,目前赴美讀本科的學生已經超過研究生成為主流,赴美讀高中的學生也呈上升趨勢。 (深圳商報)
22萬
上海市寶山區某村村務公開時公布公務費用及干部報酬,其中村支書獲得22萬元年終獎。相關負責人強調,補貼發放完全參照相關指導標準,并經過有關部門審核。(新民網)
37萬
數據顯示,2010年成都市文化體育娛樂業和房地產業從業人員工資漲幅最大,其中工資最高的行業是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察業。從學歷看來,博士及以上學歷工資最高,最高可達37萬余元。
38.3萬
《福布斯》中文版和中國建設銀行聯合發布的2010年《中國私人財富白皮書》顯示,2010年中國內地千萬富豪人數將達到38.3萬人,其中超過2萬人為億萬富豪。他們擁有的可投資資產占全國總量的比例為22.4%,頂端10%的人群擁有接近64%的個人可投資資產。
160萬
最新數據顯示,英國有160萬“工人”從未工作過。根據英國就業和養老金部的分析,超過70萬16~24歲的英國年輕人沒有工作,而80多萬25~64歲的英國人依靠養老金生活。2009年從未工作過的英國人總數為130萬,而2010年這一數字又增加了30萬。(鳳凰網)
100億
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王潤亮日前透露,2010年1—10月,江蘇省實際在外勞務人員近20萬人,按每個勞務人員在外年收入最少6萬計算,總收入超過100億。 (中國新聞網)
三言兩語
不怕最“牛”,就怕最“灰”
人均年薪近30萬,最高年薪68萬,最低25萬,什么事業單位待遇如此之好?12月22日,網上一篇網帖“史上最牛事業單位工資”,引來熱議。據顯示,該單位正式員工68人,年工資總額測算值為1946萬多元,折算人均每月23850元:聘用員1230人,折算人均每月3102元,兩者相差八倍。后來有關人員證實,這是該單位首次實行制度改革,考慮到該中心有百余名聘用員工工資問題,該預算的初衷是將在編人員工資報高,經過財政、人大等程序審批通過后,差額用來給聘用員工發工資。
評論:數據顯示,2009年深圳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每月4263元,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此前自曝的2009年收入為14萬。而深圳這家處級事業單位,人均年薪將近30萬元,這個數字相當于2倍于國家省部級官員的工資,6倍于當地平均工資和30余倍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相關待遇水平也遠高于深圳同級公務員和其他事業單位的收入,補貼名目也多達12項。可以說,這份“最牛工資單”不只在于工資高得“牛”,還在于補貼補得大勁了。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曾在本刊(總第322期)撰文指出,2008年被統計遺漏的“灰色收入”高達5.4萬億元。“灰色收入”中恐怕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類似這些“灰色福利”,而這筆龐大的數字,并不在國家有關部分的控制范圍之內。眼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及國民收入分配方案尚在艱難地醞釀之中,但能否從根本上和制度上,徹底遏止類似“灰色”收入規模的繼續擴大,使居民收入更加趨向公平合理,非常值得我們期待。
年會糾結控
年關將至,大到跨國集團,小到民營企業,老板們開始為年底的公司年會“蠢蠢欲動”,但近日的一項調查卻顯示,約三成受訪者認為,公司年終晚會成為一種壓力,就像“浮云”,不如多發點年終獎來的實在。同時,超過六成人認為自己已經患有“年會恐懼癥”。
評論:有人說,公司的年會就像央視的春晚,“食之無肉,棄之有味”。調查中,明確表示年會無聊和感到焦慮的總數甚至超過六成。年會到底為何如此讓人糾結呢?有人總結出三點:
1 流于形式。很多公司的年會缺乏創意,形式呆板毫無新意。
2 花費不斐。公司舉辦年會,租用場地、布置會場都要投入很大的財力物力,與其這樣,倒不如給員工發點年終獎來得實惠。
3 占用私人時間。既然是年會,就不能沒有節目。節目誰來演,——當然是員工!占用工作時間排練節目,肯定會影響工作,這恐怕是管理者最不愿意看到的,那就工作以外的時間排練吧,新問題又來了,又有多少公司愿意為員工排練節目而支付加班費呢?
不能否認,無論是跨國集團,還是民營企業,年會已經成為多數公司的“中國式”傳統,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年會為什么抓不住員工的心,而淪為全年大餐中的最后一根“雞肋”呢,這恐怕是最值得老板和管理者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