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業與醫療業,聽上去好像完全不相干,尤其是技術含量一低一高,差距似乎比較大。但在印度,就恰恰出現了這樣一家診所,它模仿了快餐業的麥當勞而發展成為了醫療業明星——這就是Aravind眼科診所。
1976年由印度退休跟科醫生G.Venkataswamy創辦的Aravind眼科診所,最初只有1l張病床。而今天,Aravind眼科醫療系統已經擁有5家醫院、近3000張床位,成為了印度最大的民營眼科醫院。2003年,Aravind成為世界上完成白內障手術最多的醫院。2010年4月,又因為在醫療衛生行業的突出貢獻而在美國加州獲得Hilton人道主義獎章。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Aravind的快速發展完全沒有依賴外部援助,其優良的財務狀況是建立在近乎60%的門診病人是低收費或免費基礎上的。在全球各國都在為醫療服務的高成本和低效率而大傷腦筋的今天,Aravind眼科醫院可以說是創造了醫療服務領域的奇跡。
那這個奇跡跟快餐業的麥當勞又有什么關系呢?
原來Dr.V開辦Aravind眼科醫院的靈感來自一次參觀麥當勞總部后對它“裝配線”模式的感悟。麥當勞的創舉在于通過流水線一樣的操作,克服了飲食行業中食品質量控制、量化管理和工業化的難題,使得它能以低廉的成本為海量的顧客提供標準化的優質食品與服務。但這樣的“裝配線”模式能復制到知識、經驗密集、技術高端的醫療行業嗎?畢竟,漢堡包的標準化不難;看病也能嗎?這就不能不提到近幾十年來醫療行業悄然問發生的變化。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醫療正在日益從一個純經驗性行業向科學化精確治療轉變。治療也隨之出現了兩種類型的分化:第一類是經驗性診療,指醫生綜合多種診斷數據,在不完全確定病因的情況下,根據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設計個性化治療方法,按服務內容收費;第二類則是程序化診療,指在精確診斷后憑借日益尖端的科學儀器實施的血管成形術、激光矯視、腫瘤放射治療等可以按結果收費的治療。
傳統的綜合性大型醫院往往將兩種診療生硬地放在一個屋檐下,結果常常是經驗性診療拖了程序化治療的后腿,使病人在支付高成本的同時,還沒有享受到高效率的服務。而眼科護理與醫療作為比較典型的程序化治療,其服務是可以程序化、標準化的,這恰恰是應用麥當勞模式的基礎。
具體到Aravind眼科診所,Dr.V對麥當勞模式的復制、借鑒及創新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規模。Aravind每年能接待超過270萬病人,其中近30萬人在醫院動眼科手術。這樣大的手術量Aravind采用了麥當勞式的流水線模式來對待:一個醫生一般在兩個手術臺進行輪番操作。當結束一例手術后,醫生馬上轉到同一手術室中另外一個手術臺進行手術。主刀醫師只負責手術,手術準備及術后的傷口縫合等由專門的護理人員來進行。
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手術的速度。例如,西方傳統醫院的眼科手術通常需要30分鐘完成,而Aravind只需要10分鐘。手術速度的提高也意味著手術成本的下降,Aravind得以將一次眼科手術的平均成本從印度全國平均的300美元降低到50美元。
其次是技術和手藝。隨著手術量的增加,Aravind的醫生因為經驗的快速累積得以迅速成為專家。具體說來,Aravind的醫生每月平均要做400例眼科手術,而其他很多地方的醫生一年也做不到這個量級,Aravind的醫生因而得到寶貴的邊干邊學的機會。此外,Aravind還通過與醫學院的合作為自己的眼科醫生、技師、護理人員提供各種長期、短期的職業培訓和教育課程,保證他們的技術和手藝持續不斷地獲得提升。這也相應保證了Aravind系統的眼科治療及手術的高質量。
高質量的服務吸引更多的病人,又進一步增大了規模和醫生手術的機會,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如果說規模和技藝是Aravind對麥當勞模式的完美復制的話,那么第三個要素——定價——則是Aravind的創新。
在印度這個人口大國,落后的醫療條件和貧困的生活狀況使很多眼科病人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Dr.V的夢想,是為印度的中、上層階級和貧困人群同時提供眼科醫療服務。為此,Aravind采用了分層定價結構,即向富裕病人收高價(比如,提供豪華餐或者空調房間),然后用來補貼貧窮的病人。結果,占比40%的富裕病人的支付往往在50至300美元之間,而占比60%的貧困病人則大多免費。
由于Aravind的高質量服務和相對其他醫院的低成本,富裕病人并不介意分層定價的存在;而大量的免費貧窮病人則可以大幅提升手術量和Aravind的規模效應。因此Aravind的模式不是單純依靠分層定價、規模、或者技術等某一個要素,而是所有這些要素之間完美的結合。
今天的中國,“未富先老”,正進入人口紅利的中晚期,各種醫患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面對經驗性診療和程序化治療不斷分化的行業趨勢,如何通過模式和體制的創新,為病人提供更多優質而廉價的醫療服務,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胞湲攧凇笔降腁ravind眼科診所也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正確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