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通過對人的本質的揭示,闡述了人全面發展的內涵。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毛澤東主要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對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進行了探索,鄧小平、江澤民則立足于物質生產,從多方面豐富了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新世紀以來,科學發展觀理論對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進行了創新。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不斷追求的夢想。馬克思對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進行了科學的論述。這一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與時俱進的,中國共產黨不斷豐富和完善著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探索與論述
從對人的本質的闡釋中論述人的全面發展問題。人的發展與人的本質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將人的本質規定為自由自覺的活動。他說:“一個種的整體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雹俣说淖罨镜摹白杂傻挠幸庾R的活動”②就是勞動,人的勞動的本質決定了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多種勞動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從人的社會關系的本質論述人的全面發展。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文中,馬克思把人的本質規定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實際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③,馬克思看來,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只有在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過程中,積極參與社會交往,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才能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
從人的需要的本質論述人的全面發展。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馬克思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概念。并從人的需要的角度把人的本質看作是人的需要,認為,“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雹苋藗儚氖碌囊磺猩鐣嵺`活動都是為了滿足其需要而進行的,“沒有需要,就沒有生產”⑤。人的需要的不斷滿足和產生,既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又推動了人自身的全面發展。
從人的自由個性論述人的全面發展。在馬克思看來,自由個性的充分發展,既是人全面發展的綜合體現和最高目標,也是人全面發展的最根本的內涵。馬克思所設想的人類社會的最高形態——共產主義社會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⑥。馬克思把實現人的自由個性得到全面發展的狀態作為共產主義社會人類的生活狀態,他所追求的人的全面發展的最終形態是關于人的自由精神的最佳詮釋。
在馬克思看來,追求以自由精神為核心的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理想目標。他們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中建立和完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這一科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著人類在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研究初見雛形,并實現從空想階段到科學階段的重大飛躍。
我國不同時期的領導人對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探索與創新
當代中國的領導人在繼承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礎上,在實踐中深入貫徹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并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豐富了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改造理論”是毛澤東對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重大探索。人的本質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社會關系的狀況在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解除生產關系對人的束縛,才能實現人的發展。近代中國的歷史表明,只有解除民族壓迫和封建壓迫才能實現人的發展。毛澤東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指出:“民族壓迫和封建壓迫殘酷地束縛著中國人民的個性發展……,我們主張的新民主主義制度的任務,則正是解除這些束縛……,保障廣大人民能夠自由發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個性?!雹咧腥A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實現的政治基礎。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它使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得到發展。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這一時期,毛澤東要求全黨:“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⑧。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我國貫徹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說明了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優越性。毛澤東在這方面的探索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深遠意義。
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和“四有新人思想”是對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進一步豐富。鄧小平從發展生產力的角度實現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的重大突破。他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把實現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該理論的提出,是對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完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在教育問題上,鄧小平曾在1985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工作會議上有所涉及。他系統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思想,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八挠小笔侵袊鴮ζ涔竦幕疽?,同時是提高全國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要內容。鄧小平同志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研究是對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階段的運用和創新。
江澤民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對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重要貢獻。江澤民同志在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指導下指出,“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⑨他把人的全面發展狀況和建設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江澤民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方面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更高的水平。
新世紀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中國的實踐與創新
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在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茖W發展觀的提出,是適應迅速發展的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需要,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而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雹饪茖W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創造性地提出了“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
科學發展觀提高了對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認識。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馬克思把人的全面發展看成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的理想目標。而科學發展觀則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中。歷史表明,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秩序及經濟發展速度成正比。人全面發展,社會就會愈加充滿活力和生機,和諧社會所倡導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價值觀念就會更加深入人心;人全面發展,就能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人們的創新能力就會愈加突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就會更大。
科學發展觀為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奠定了現實的基礎。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黨中央領導人指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充分吸收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重大成果,強調了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和諧社會是科學發展的前提,科學發展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總而言之,不同時期的黨中央領導人在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探索與實踐都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進行的,都是結合中國國情并對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豐富和完善。這一完善和創新過程既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社會發展狀況不斷融合的過程,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深化對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認識的反映。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盡管我們現階段已經消滅了階級壓迫和剝削制度,但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建設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仍需要我們緊密團結,把人的全面發展擺在重要位置。當然我們深信,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將會得到更為健全的發展。(作者分別為: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副教授;本文系2010年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視野下的和諧社會構建》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10KS25)
注釋
?、佟?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7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509頁。
③④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95、514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7頁。
?、摺睹珴蓶|書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98頁。
⑧《毛澤東選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63~402頁。
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383頁。
?、狻吨袊伯a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