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證有限責任公司是一種特殊的公司形態,其性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得到理解。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具有豐富公司類型、保障債權實現和助益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優點。當前在我國公司立法中,并沒有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因此可以考慮在公司法或單行立法中引入這種公司形態,并強制投資者在一定場合設立該種形態的公司。
【關鍵詞】保證有限責任公司 有限責任 公司形態
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內涵分析
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內涵。保證有限責任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是一種特別的公司形態,又稱補充責任公司。一般認為該種公司起源于英美法系,我國雖有早期研究者認為其起源于意大利的“無名持分公司”(Societa anomina per quote)①,但無名持分公司應為有限責任公司之起源,而與一般的有限責任公司相區分的保證有限責任公司被普遍認為起源于英國的公司立法。
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特征。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具有這樣幾個特征:
首先,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發起設立。由于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合性,因此其股東人數一般都有一定的限制。同時保證有限責任公司應制定章程,記載保證金額等事項。在公司章程中需明確股東承擔責任的限額和股東個人的詳細信息,同時在公司名稱中應注明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字樣,便于相對人識別。
其次,對于純粹的保證有限責任公司,除基本股東外,以后加入的股東應交納一定的費用(會費)。對于股份的保證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要在公司設立之時繳納一定的資本。
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規范目的。對于純粹的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規范目的,一般認為該類公司多在設立學校、科研機構、體育組織、宗教團體等慈善和準慈善組織時運用。這類組織在設立時就有一筆基金,不需要其成員另行投入運營資本;或者由其成員另外繳納一定的費用。由于法律不允許存在對公司不負任何責任的股東,作為一種變通方法,公司成員承諾在公司清算時提供約定的保證金額用于償債,以此作為承擔責任的一種方式。純粹的保證責任公司本身沒有利潤可分,它不以營利為目的,實際上并不是一個商事組織。這種觀點強調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非營利性。對于營利性公司來說,在傳統的商業實踐中,資本對于商業經營來說可謂必不可少,所以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作用十分有限,但現代社會強調參與商業機會的平等權利,各國競相降低甚至取消最低注冊資本額,同時,知識經濟的出現和展開,又使得金錢資本以外人力資本等因素在商業經營中的價值日益凸顯。在這種情況下,這種純粹的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在營利性的事業中應當也有其適用的空間。
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性質解析
保證有限責任公司與傳統的公司形態相比表現出很多不同的特質,其存在又突破了很多傳統的公司法理念,因此,很難對其性質做出一個準確的歸類。對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得到理解。
第一,從公司形態角度分析,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被理解為一種介于有限責任公司和無限公司之間的公司形態。區分不同類型的公司形態之間的標準之一即股東與公司的關系,或者股東對公司債務所負的責任類型。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公司為有限公司,股東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公司為無限公司。而保證有限責任公司既非以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又非承擔無限責任,而是在出資額以外,又以承諾的保證金額承擔一定的補充責任,因此其責任類型介于有限公司和無限公司之間,是一種中間類型的公司形態。嚴格來講,傳統的有限公司股東實際上無責任公司,因為股東個人完成出資義務以后不對公司債務負任何責任,而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則對公司負有一定有限責任。
第二,從債的擔保角度分析,保證有限責任公司是一種特殊的人保形式。債權人保護是商法領域的一個傳統問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交易中的雙方當事人的利益處于尖銳沖突之中,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知識優勢,憑藉外部的制度環境侵害另一方的利益。從合同法中債的擔保制度,到企業法中規定出資人對企業債務負有的不同責任類型,都希望能夠保證債的履行。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特殊的保證形式,即由公司的股東對公司的債務提供保證,但這種保證區別于傳統的保證合同。在傳統的保證合同中,一般由第三人提供保證,而在保證有限責任公司中,是由公司的股東對公司債務提供保證。但兩者在承擔給付義務的依據、主體數量和適用條件等方面又存在差別。②可以說,這是一種特殊的人保形式,其可以起到為債權的實現擴大責任財產的范圍的作用。
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價值
雖然在世界上采用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國家較少,但是其價值值得我們重視。
豐富公司類型。按照商主體類型法定原則,商主體類型只能由法律加以明確規定,所以,公司主體只能選擇法定的公司類型。首先,我國現有的公司類型并非完滿無缺。在我國的公司法中,只規定了兩種公司類型,即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這兩種公司類型都是資合公司,缺乏人合公司的規定,但是在現代社會,人合公司亦有其適用的空間和余地。在法律沒有規定的股份公司和兩合公司以及非屬公司類型的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中,承擔有限責任的投資者在某些情況下都會承擔過重的無限責任。一旦投資于承擔無限責任的公司,則有傾個人財產償公司債務之虞。而保證有限責任公司既有一定的人合性,同時又有責任限額。因此,應該有其發揮作用的空間。其次,公司是私人營利的工具,在與社會利益無涉的情況下,應當由當事人自由決定其種類,但是立法者考慮債權人保護及公示的需要,規定當事人只能在法定的公司類型中選擇,有其合理之處,唯此規定不能限制與束縛投資者的選擇自由,如是則舍本求末,因此,應補充更多的企業類型供公司當事人選擇,以最大限度地鼓勵投資興業活動。
保障債權實現。保證有限責任公司是一種特殊的人保形式,已如上述。其在公司信用的基礎上增添了股東個人的保證,因此其有利于保證債權的實現。普通的有限責任公司因其具有人格獨立與有限責任的特點,在鼓勵投資、便利籌資等方面發揮了極大的功能。但是有限責任所帶來的債權人與股東的利益失衡也成為公司法不得不面對的議題。公司法中人格否認等制度皆系由此而創設。保證有限公司在股東出資之外,由股東以個人財產為公司債務提供一定程度的擔保,這有效地擴大了公司責任財產的范圍,在制度價值上,與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類似,其目的均在于保證債權人債權的實現。
但保證有限責任公司雖具有上述優點,仍有一定局限性,這主要體現在股東以個人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一定的責任,這實際上提高了股東的投資成本,其必然面對公司虧損需要以個人財產彌補之可能。同時,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因此在股東投資基礎上更需對公司債務負一定擔保責任,使得公司法律關系趨于復雜化,易生爭端。在這種情況下,保證有限責任公司設立之動力必然缺失,在有限責任公司和保證有限責任公司之間,股東無疑更青睞于選擇前者,因其責任全無、風險降低、關系簡單。但此點不足以成為反對設立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理由,只要有需求存在,那么立法者就不應該視而不見。同時在特定領域如涉及人力資本出資等問題上,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相對于有限責任公司仍有其競爭優勢;因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諸多優點,在特定事業如慈善事業或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可由立法者強制投資人設立以保證債權人之利益。
我國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歷史與發展趨向
我國現行公司法并無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定,按照商主體類型法定的原則,我國投資人不可設立該種公司。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民國時期的公司立法實踐中曾考慮設立該種公司形態。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的立法院組成商法起草委員會,該委員會決定由衛挺生初步起草公司法。在衛挺生起草的《公司法原則草案》中增加保證有限公司,認為“歐美近數十年來,最盛行者為一種小團體有限公司,斟酌于此種公司制與保證有限公司制,采用一種小團體之保證有限公司,小其團體,俾易于設立,保證責任,定股本3倍以上,并禁止招募股份與轉讓股份,免受外人操縱,庶有利無弊,而與吾國國情尤為相合。”該草案提出的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立法具有如下特點:第一,股東的保證責任應為認繳股份的若干倍,股東人數不得超過50人;第二,公司股份不得向市場招募或轉讓。但保證有限責任公司最終并沒有出現在我國的公司法歷史上。
當前,在我國公司立法中,并沒有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由于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具有一定的價值,我國可以考慮在公司法中或在單行立法中引入這種公司形態。我國的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可考慮作出如下規定,對于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的場合可強制性規定,其在一定的場合必須設立保證有限責任公司,但又不局限于此。(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
注釋
①《民國法學論文精粹》(第三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504頁。
②《國際視野下的公司法改革——中國與世界:公司法改革國際峰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