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理論,是他們運用唯物史觀研究人類社會歷史進程和規律所得出的科學結論。當前,這一理論仍具有重要現實價值,它是我們大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依據,是我國進行改革開放的理論淵源,給我們指明了實現國家現代化的路徑,為我們正確理解共產主義事業提供了理論指南。
【關鍵詞】馬克思 恩格斯 世界歷史理論 價值
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理論,是他們運用唯物史觀研究人類社會歷史進程和規律所得出的科學結論,是為了證明世界歷史發展的未來趨勢必定是共產主義的理論。學習和研究這一理論,對于我們當前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理論的基本內容
生產力的發展和交往的擴大是世界歷史形成的動力。馬克思恩格斯研究世界歷史的目的是通過現實的個人與世界歷史的關系,從整體上來把握人的解放和發展與世界歷史演進的過程。因此,世界歷史理論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視野中本質上體現的是一種唯物主義歷史觀。這種歷史觀的前提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①因為人們為了生存,就必須進行生產,進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形成一定的共同活動,即交往關系。而交往關系是由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引起的,它反映了生產力的水平,隨著生產力發展而發展,又對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有重大的反作用。“某一個地域創造出來的生產力,特別是發明,在往后的發展中是否失傳,完全取決于交往擴展的情況。”②因為“人們所達到的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因而,始終必須把‘人類的歷史’同工業和交換的歷史聯系起來研究和探討。”③這樣,馬克思恩格斯就將世界歷史看作是在生產力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長期交往的結果。生產力的發展是世界歷史形成的內在的根本原因,它們決定著本地區、本民族交往的發展水平和要求,也決定著各地區、各民族之間交往關系的發展程度。這樣一來,隨著人們交往活動范圍的擴大,民族之間的封閉狀態和分工便被打破,“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④
資產階級是開創世界歷史的主體力量。在世界歷史形成的過程中,資產階級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是開創世界歷史的主體力量。資產階級在其發展過程中,創造了極大的生產力,從而為世界歷史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對此做了十分中肯的評價:“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的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⑤而資產階級之所以能夠創造出如此巨大的生產力,就在于資產階級通過發展大工業和開拓世界市場這兩件十分有力的銳利“武器”,運用自己發明的輪船、火車等便利的交通工具,到處建立聯系。這樣一來,資產階級便打破了原先的民族的地域的狹隘歷史限制,擴大了人們之間的交往和聯系。于是,當歷史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時,世界歷史也就成為必然的了。而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由此可見,“世界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⑥這一結果是資產階級通過發展大工業和建立世界市場而形成的。也就是說,資產階級是開創世界歷史的主體力量。
共產主義的實現有賴于世界歷史的形成。馬克思恩格斯根據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深刻地闡明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這一過程的發展趨勢是由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而要實現這一過渡,需要相應的物質條件和階級條件。“如果還沒有具備這些實行全面變革的物質因素,就是說,一方面還沒有一定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還沒有形成不僅反抗舊社會的個別條件,而且反對舊的‘生活生產’本身、反抗舊社會所依據的‘總和活動’的革命群眾,那末,正如共產主義的歷史所證明的,盡管這種變革的觀念已經表述過千百次,但這對于實際發展沒有任何意義。”⑦因為“共產主義……是以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與此相聯系的世界交往為前提的。”⑧也就是說,共產主義的實現需要具備三個相互依存的基本條件:一是生產力的高度發達,二是人們之間的世界性普遍交往,三是無產階級的形成和發展。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物質產品極大豐富、人類的普遍交往和無產階級形成和發展的前提。只有生產力發展了,交通工具發達了,人們之間的世界性普遍交往才有可能;只有生產力發展了,無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才能在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中顯示自身的力量。
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理論的當代價值
是我們大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依據。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首先需要生產力的極大發展。歷史向世界歷史的演進中,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我們檢驗世界歷史是否形成的一個重要標準。馬克思在《1857年~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以生產力為尺度,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依次發展的三個階段,與之對應的是三種社會形態的更替。馬克思的三種社會形態更替觀,從生產力發展規律中自然地引出世界歷史,從而唯物辯證地為我們論述了世界歷史演進的邏輯進程。因此,作為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中國共產黨,必須把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自己的中心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使黨贏得中國最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任,才能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顯示出自身的優勢,并最終戰勝資本主義制度。因此,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中國共產黨要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列,通過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保障,為我國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是我國進行改革開放的理論淵源。世界歷史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而且也是人類交往不斷發展的結果。世界歷史作為一種總體性的演進過程,是由各民族之間不斷交往的歷史構成的。而作為由民族組成的國家,也必然會隨著民族之間的交往而不斷地進行交往,從而推動世界歷史向前不斷發展。因此,面對世界經濟政治文化日益密切聯系在一起的現實,我國要想實現現代化,就必須放眼世界,打破閉關鎖國的思維模式,實行改革開放,和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聯系,發展關系,擴大交往,引進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密切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這不僅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給我們指明了實現國家現代化的路徑。我們知道,資產階級正是由于憑借機器大工業和世界市場這兩件有力的武器,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從而推動了世界歷史的形成。同時,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也正是憑借大工業和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和發展生產力中的優勢作用,首先實現了國家現代化,并長期在世界上領先于社會主義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這就表明,社會主義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想趕上和超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實現國家現代化,必須建立和發展大工業與世界市場,充分發揮它們在資源配置和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同時根據世界信息化不斷推進的現實,實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的新型工業化戰略。這樣,才能極大地促進我國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使社會主義制度在新的經濟體制下更加迸發出自身的優勢與活力。
為我們正確理解共產主義事業提供了理論指南。共產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在世界歷史理論中,人的解放和發展就是一個個人不斷擺脫束縛,克服自身的片面性,實現自身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過程。馬克思明確指出:“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⑨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現實的人及其活動是世界歷史形成的根本前提,而世界歷史發展的結果就是要實現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因為“每一個單個人的解放程度是與歷史完全轉變為世界歷史的程度是一致的。”⑩所以,當我們站在人的解放角度來分析世界歷史問題時,就會得出世界歷史發展的最終趨勢一定是走向共產主義的結論。因為只有共產主義社會才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輥?輯?訛也就是說,只有當世界歷史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這個自由人的聯合體時,人類整體的發展將不再以犧牲個人的發展為代價,相反,整體的發展將以個體的發展為基礎和目標。這樣一來,人類個體的發展與人類整體的發展就實現了一致,人的解放也就得到徹底的實現。而要實現人的解放,就必須要靠無產階級來完成。因為共產主義這一解放全人類的世界歷史性事業,只有通過無產階級的現實運動,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擴大普遍的世界性交往,才能最終消滅舊式的社會分工和異化勞動,從而使人們不再受異己力量的支配,把人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身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使人成為世界歷史性的個人,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的解放與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作者為遵義師范學院政治經濟系副教授)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⑦⑧⑩?輥?輯?訛《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107、80、88、277、93、86、89、294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頁。
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