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民意逐漸成為當代公民政治參與的新途徑之一。網絡民意對公共政策制定具有非常積極而重要的意義,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針對這些缺陷,只有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才能充分發揮網絡民意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積極作用,進而推動公共政策科學化與民主化的實現。
當前,正確認識網絡民意在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同時有效規避網絡民意對公共政策的消極影響使其發揮出應有作用,這都是政府行政體制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對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科學化與民主化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網絡民意:公民參與公共決策的新途徑
現如今,計算機與網絡的發展為網絡民意提供了充分的技術支持與便利條件。可以說,網絡民意的興起是對傳統公民參與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缺陷的補充。隨著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公民參與政府決策制定的途徑表現出多元化的特點,相繼出現了選舉、聽證、咨詢、結社、信訪以及研討等多種政治參與形式,這些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傳統公民政治參與的方式,對公民直接參與政策制定過程以及擴大政策議題來源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這些傳統的公民政治參與方式在現實發展中表現出許多缺陷,比如,時間與地點的局限使一些重大的議題無法進入公民參與的視線;代表人數與身份的局限使參與決策的公民的代表性受到質疑等。相對而言,由于網絡具有自由性、超越時空性、互動性以及多元性等特點,這使得網絡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政治參與的缺陷,為公民政治參與帶來了更多的民主化因素,也保證了公共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與民主性。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網絡民意對政府政策制定的影響途徑呈現出了多元性的特點,例如,公民可以通過網上論壇、政策回帖、專題討論、網上民調、網上投票、網上博客等途徑對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發表個人意見與建議,并針對相關政策表達個人的政治態度,進而通過這種方式直接或間接影響相關政策的制定。由于網上信息一經發布能夠實現快速、廣泛的傳播,增強了網絡輿論的影響力,也有助于及時吸引政府的注意力,與網民形成交互型的溝通與互動,從而使政府能夠透過網絡民意的表達,及時、準確了解到公民意愿。如近兩年來,在兩會前夕,溫家寶總理便走進中國政府網與新華網直接問政于民,這些都說明了政府對網絡民意的重視,同時也說明了網絡民意正逐漸成為目前重要的公民政治參與新途徑之一。
網絡民意對政策制定的雙面影響
誠然,網絡的發展帶有積極與消極雙面的特點。與之相類似,網絡民意對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也具有雙面性。網絡民意的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網絡民意推動了公共政策制定的議程。由于社會公共問題轉化為政策問題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首要環節,因此,這就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方面,進入政策制定議程的社會公共問題必須反映公民普遍的意見訴求,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政府要認識到必須將這些公共問題納入政策制定議程。網絡民意恰恰為此提供了實現這兩個條件的有效途徑。許多社會公共問題都是通過網絡民意參與的過程暴露出來,進而引起政府注意的。
其次,網絡民意強化了政策制定的科學化程度。由于公共政策制定的最終目標就在于實現最優化,因此,政府只有了解到公民切身的需要,才能相應制定出更為合理的政策。而網絡的信息充足、傳播快速、波及廣泛的特點都是其他媒體不能比擬的,因此,政府可以利用網絡民意為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方案,并從中選出對解決社會問題最有利的措施,這極大地增強了政府政策制定的科學化。另外,學者西蒙認為,在管理決策過程中,決策者進行理性判斷和抉擇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網絡民意有助于發揮群策群力的作用,可以進一步提升政府制定政策的質量。
最后,網絡民意也有助于保證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否順利執行,一個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能否得到公民的廣泛支持,這實際也是政策制定的一個宗旨與目標。網絡民意有助于利用網絡平臺調動公民廣泛參與到政策制定環節中來,發揮集體的力量,確保政策符合民眾意愿,這樣不僅有利于政策的順利推行,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當然,網絡民意存在的缺陷對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第一,網絡民意的非理性可能會造成信息失真而導致決策失誤。由于網絡具有虛擬性與網絡民意的匿名制,因此網絡民意容易摻雜宣泄、感性與極端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構成了網絡民意的非理性。在這種非理性因素影響下,一些缺乏自律的網民便在網上肆意發布與傳達信息,甚至有時刻意隱瞞事實真相或制造虛假信息,這些都對決策者的政策制定造成了障礙,極大地影響了公共政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而易于誤導決策者而導致決策失誤。
第二,網絡民意的非均衡性使其代表性大打折扣。由于網絡民意屬于直接參與,公民通過網絡途徑平等、自由地參與決策制定,進而形成網絡公共輿論,但這種網絡民意也帶有局限性,因為網絡民意有時不能充分體現民意。而這種代表的不充分主要就是由于網絡民意的非均衡性特點造成的,具體來說,這種非均衡性表現為網民年齡結構不均衡、網民思維成熟程度不均衡以及網絡地域發展不平衡等,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導致了網絡民意代表性的不充分,也都極大影響了公共政策民主性與合法性的實現。
第三,網絡民意提供信息的多元化可能導致政府政策制定的盲目性。網絡民意具有自由、匿名而且不受時空限制等特點,這些都使網絡民意可能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決策參考信息,這固然有利于科學決策的取舍,但在另一方面也帶來了由于信息過多而使決策者盲目選擇的問題。信息過量增加了方案選擇的困難度,不少決策者面對復雜的方案變得無所適從,從而使政策制定帶有過多的隨意色彩與主觀傾向,這些都不利于政府的科學決策。
網絡民意缺陷的有效應對
首先,完善網絡民意參與政府政策制定的渠道。政府應該首先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這具體指計算機與網絡硬件方面的建設,這是縮短不同地區間網絡發展不平衡的舉措,也是進一步推進網絡技術發展的關鍵,直接關系到民意參與非均衡性的改善,以及網絡民意積極作用的充分發揮。同時,政府更應該致力于網絡知識的普及,確保網絡民意參與主體的廣泛性,這直接關系到網絡民意的代表性問題。隨著網絡民意參與主體范圍的擴大,網絡民意的代表性與民主性才能真正得到有效體現。
其次,加強政府對網絡民意的有效引導。政府應該加強對網絡的排查與管理,不斷規范網絡民意。由于受到網絡民意非理性化特點的影響,虛假的網絡信息不僅不能有效地影響公共政策制定,而且還會大大降低決策者與公民主體對網絡民意的信任度。要避免網絡民意中的虛假信息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產生影響,進而使公民主體認識到網絡并非是“宣泄”的空間,也不是隨意發布虛假信息的平臺。一方面,應該不斷完善相關網絡的管理條例,目前我國已經頒布了《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管理條例,但隨著網絡的進一步普及,有關部門應該在確保原有條例的適應性與創新性的基礎上,加強相關法規的執行力度,真正做到網絡民意在法律軌道上的良I生運行。另一方面,可以考慮推行網民身份認證制度,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實名登錄,規避由于匿名而造成的不負責任地隨意發表個人見解的行為,規范網絡輿論內容,為網絡民意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網絡環境。
再次,穩步推進政府現代化公共政策過濾系統的構建。如何準確而恰當地對豐富的信息資源進行分析與取舍決定了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成敗。網絡民意借助互聯網的種種優勢,實現了為政府決策提供豐富信息資源的目標,但也由于信息過于豐富而增加了政府決策的難度。因此,需要穩步推進政府現代化公共政策過濾系統的構建。這一系統大體應該包括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構建現代化的信息收集工具,憑借計算機與現代通訊設備確保政府獲得充足而豐富的相關政策制定的民意資源;第二,培訓專業化的信息分析與處理團隊,對其成員進行專業的政策信息處理培訓,確保他們對收集來的信息能夠進行妥善歸類、判斷、分析、綜合與取舍,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第三,構建并完善現代化的網絡信息輸送渠道,增強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尤其是做好政府門戶網站的維護工作。
最后,還應注意加強對網民自身素質的培養,進而提高其網絡參與能力,這是改善網絡民意缺陷的根本。沒有素質過硬的網民,網絡民意的良性發展就無從談起,網絡也可能成為少數人謀取私利的工具。因此,政府有責任采取措施鼓勵、支持提高網民的網絡參政素質。(作者單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2010年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遼寧省政府有效掌控互聯網輿情的妥處機制研究》前期成果,編號:2010lslktf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