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豐富的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經驗基礎。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理論體系 地位 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概念是在黨的十六大上才第一次正式提出和使用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十三大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十四大概述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十五大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鄧小平同志的名字命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表述比以前的提法形式上更簡潔了,內涵上卻更加豐富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眾多社會主義模式中的一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概念,一方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了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另一方面,表明了中國社會主義與他國社會主義的區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具有豐富多樣性。社會主義這個概念,有著豐富的內涵。社會主義內涵的豐富性,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豐富性。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眾多社會主義模式中具有中國特點的一種思想體系、社會運動和社會制度。從廣義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兩個方面;從狹義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僅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那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兩個方面。狹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僅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列,可以突出毛澤東思想的地位,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這種并列,就意味著毛澤東思想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把毛澤東思想排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外,筆者以為這是值得商榷的。
毛澤東思想包括中國革命和建設兩個方面。從廣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看,毛澤東思想包括了中國革命理論和建設理論兩個方面,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是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個偉大理論成果,其主要內容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政策和策略的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黨的建設理論。這六個方面包括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兩個方面的內容,是中國共產黨在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在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正確理論。
毛澤東思想包含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容。從狹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看,毛澤東思想包含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容。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毛澤東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就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正確思想、方針和政策。主要包括:關于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關于“團結——批評——團結”,“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等一系列正確方針;關于正確處理農、輕、重關系,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的思想;關于處理好十大關系的思想;關于“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思想;關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思想;關于要營造成一個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的主張;等等。上述這些思想、方針和主張,實踐檢驗都是正確的,對于繼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基礎和經驗基礎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偉大成果,意義重大而深遠。毛澤東思想包含的許多基本原理、原則和科學方法,具有普遍意義。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礎和經驗基礎。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范,對鄧小平理論有啟迪作用。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中最先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1942年,毛澤東曾經在一次講話中說過:“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于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些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1956年4月29日,毛澤東在同拉丁美洲一些國家黨的代表談話時說:照抄別國的經驗是危險的,照抄照搬就會導致失敗,“這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也就在同一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毛澤東在會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講話以蘇聯為鑒戒,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強調“我們的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同年8月,毛澤東又說:“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原則,各個國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小的原則和基本原則的表現形式方面是有不同的。”
毛澤東思想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源頭。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上,早在1957年毛澤東就把社會主義區分為“建立”和“建成”兩個階段。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一文中,毛澤東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需要有一個繼續建立和鞏固的過程。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一文中,毛澤東指出了沒有建成社會主義的原因:一方面制度方面還很不完善,另一方面物質基礎還不充分。因此從建立到建成階段,必須經過生產力的比較充分的發展時期。1959年底,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社會主義部分時,又把社會主義區分為“不發達”和“比較發達”兩個階段。毛澤東提出“不發達”和“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概念,這是我黨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的寶貴探索。后來,毛澤東估計社會主義階段需要100多年。毛澤東的這個估計,與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關于我們國家改變貧窮落后面貌,21世紀中葉趕上中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設想基本上是吻合的。毛澤東的上述思想,正是鄧小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源頭。
毛澤東思想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理論先導。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1956年9月,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上指出: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是當前的主要任務。c'~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強調,重視并解決矛盾的目的是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大力發展經濟和文化,以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之后,毛澤東又向全黨發出“現在要來一個技術革命”,“把黨的工作的著重點放到技術革命上去”的號召。毛澤東上述關于我國主要矛盾思想、關于工作重點的思想、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思想,無疑是鄧小平理論體系中“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理論先導。
毛澤東思想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有積極作用。在科學社會主義史上,毛澤東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概念,第一次對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根本區別作了科學的說明。“商品生產要看它同什么經濟制度相聯系,同資本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同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系的就是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毛澤東認為,我國現在在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中占統治地位的是公有制經濟,“這同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是有本質差別的。”同時,毛澤東還強調了商品生產的必要性,主張利用商品生產來為社會主義服務,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這些關于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思想,為我們后來突破計劃經濟,為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無疑產生了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基礎和經驗基礎。(作者為西南石油大學政治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