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檢察管理是指檢察機關及其管理人員為了達到一定目的,運用一定職能和手段,對檢察管理客體施加影響和進行控制的活動或過程。檢察管理過程中,要根據管理人員、管理業務等管理客體的特點及具體內容,進行分類管理。在全面把握檢察管理客體基礎上,把管理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檢察隊伍管理和檢察業務管理中去。
[關鍵詞]檢察管理檢察人員
檢察業務
相關概念
管理與檢察管理。管理是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特有的自覺的有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人類只要存在著社會勞動,就存在著分工、協調、管理等社會活動。管理活動必須具備五個基本要素:管理主體、管理客體、管理目的、管理職能和方法、管理環境和條件。這五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形成不可分割的管理活動體系。
檢察管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檢察機關及其管理人員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運用一定的職能和手段,對檢察管理客體施加影響和進行控制的活動或過程。檢察管理的主體包括檢察機關和檢察管理人員;檢察管理的客體是國家檢察機關內部的人員、業務和行政事務;檢察管理的目的是通過科學管理和檢察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和保障檢察職能的全面正確履行,并獲得較高的工作效率和較好的法律效果。
檢察院的管理者與領導者。按照管理者的職責分類,可以分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中的領導者。一般管理者,是指在管理活動中從事各種具體業務的工作人員。如檢察機關的偵查人員、偵查監督人員、公訴人員等。他們擔負著大量的具體業務工作,通過這些具體工作,把領導者的意圖變為各種具體的管理活動。管理中的領導者,是指在管理機構中憑借一定的職務和權力,肩負一定的責任,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一定的方針政策,來組織、指揮、控制人們所從事的各種活動,實現既定目標的人。領導者的管理活動與一般管理者所不同的是,領導者不僅要靠知識和業務能力,還要靠職權來工作;不僅要發揮個人的作用,還要動員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借助于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來完成工作任務;領導工作的成效不僅要看他個人的貢獻大小,而且主要看他對所領導的單位組織管理得如何,看他所屬單位的集體工作成效如何;領導者不僅要管理好自己,還要通過行使指揮權積極配合、管理好部屬。領導者所處的層次越高,所承擔的責任、義務和風險越大,所面臨的情勢和局面越復雜,所要管理和解決的問題越帶有綜合性和全面性。
檢察管理客體。所謂檢察管理客體,是指能夠被檢察管理主體影響、控制的客觀事物。關于檢察管理客體的外延,可以通過不同的分類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予以描述。從管理資源的角度看,檢察管理客體主要有人、財、物、信息、時間等;從管理對象的性質看,檢察管理客體大致可分為人員、業務和行政事務三大部分。
檢察人員和檢察業務的管理
檢察系統長期以來存在著重業務、輕管理的問題,忽視管理科學對檢察工作的指導作用,僅僅依靠經驗、法條和制度等傳統的東西去管人、管事、管業務。提出LxUqifASKVPMTbcW1rXWLQ==“大管理”概念,就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檢察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全面把握檢察管理的對象和范圍,積極而大膽地把管理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檢察隊伍管理和檢察業務管理中去,調動廣大檢察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檢察工作水平和檢察隊伍綜合素質,推動檢察事業深入健康發展。
檢察人員及其管理。檢察人員既是管理活動的主體,又是管理活動的客體,檢察人員的行為決定著檢察管理活動的性質和方向,也決定著檢察管理活動的成敗與得失。因此,檢察管理的首要任務是管好人,而管理檢察人員的第一步就是全面了解、正確評價作為管理客體的檢察人員。
作為管理客體的檢察人員主要有以下三大特性:
第一,個性。就每個檢察人員個體來說,檢察人員都有自己的個性,表現為個人的氣質、性格、情感、能力和思想等。
第二,社會性。作為檢察管理客體的檢察人員,其社會性首先表現為階級性。在我國,檢察機關及其檢察人員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定程序而產生的,因此,檢察人員的一切活動都應當體現黨的意志和人民利益。其次,檢察人員的社會性表現為團體性。檢察人員由于政治信仰和思想觀念的一致性,會進入同一黨派;由于年齡、性別等因素的一致性,會進入一定的社會團體(如共、青、婦組織);由于興趣、愛好、情感等方面的一致性,會結成社會團體,形成非正式組織。其三,檢察人員的社會性還表現為交往性。檢察人員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總要在社會上與他人相互交往,參與社會活動,這些社會交往和社會活功,對于檢察人員的思想和行為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第三,能動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參與管理,包括管理目標的確定、決策方案的研究和具體決策的執行。二是積極反應。處于服從地位的檢察人員在執行管理決策的時候,不是消極應付,盲目服從,而是主動地服從,積極地反應,利用自身具體實施決策和掌握第一手情況的優勢,主動地、積極地、不間斷地反饋信息,幫助管理者總結經驗,糾正偏差,保證管理決策的順利執行和管理目標的最終實現。
對檢察人員的管理,目前已經在分級管理方面有了法律依據和成熟方法;在分類管理方面,隨著《檢察官法》的實施和檢察機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必將逐步理順關系,走上科學管理的軌道。我們僅就檢察人員的思想管理、組織管理和作風管理略陳管見。
關于思想管理。思想管理目的和意義就是用先進的思想戰勝落后的思想,用積極的思想戰勝消極的思想,始終保持檢察隊伍的先進性和積極性,保證檢察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進行思想管理的基本方法,一是灌輸,二是教育。
關于組織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種組織機構,為管理活動提供必要載體。檢察管理活動的成敗如何,除了依靠依法建立的組織機構,還應當重視黨團組織、工會組織和各種學習研究小組等社會團體組織和非正式組織。其次,要明確組織的任務和目標。一個檢察院有一個檢察院的總任務和總目標,一個科、局、室有一個科、局、室的分任務和分目標,總目標的實現以分目標的實現為基礎。上級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必須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領導、監督、考核和獎懲,來保證總任務的完成和總目標的實現;一般管理者是靠目標來管理具體業務進行自我指揮和自我控制。其三,要充分發揮組織的作用,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檢察院的黨組織作為最高政治組織機構,要發揮領導核心的作用;檢察院的檢察委員會作為最高業務組織機構,要發揮業務領導作用;檢察院的黨總支和黨支部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檢察院內部依法建立的各種機構,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圍繞黨組織制定的目標和作出的決策,組織檢察人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關于作風管理。作風作為上層建筑中意識形態的范疇,屬于“軟指標”,這就決定了作風管理的基本方法,那就是“軟硬兼施”。“軟”的方法,就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硬”的方法,就是加強制度建設和紀律約束。制度和紀律具有客觀性、強制性、穩定性的特點,靠制度和紀律管人管事比靠人的隨意性、主觀性更有效也更方便。
檢察業務及其管理。檢察業務是檢察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人民檢察院的立院之基。沒有檢察業務,檢察院的存在將失去任何意義,檢察院的價值就無從談起。所以,檢察業務管理是“大管理”概念應有之義。
所謂個體案件(以下簡稱個案)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對個案進行管理的過程。比如一起貪污案件能不能經初查而立案、經審查而起訴、經出庭而審判,每一個訴訟環節、每一個事實證據、每一份案卷材料、每一種法律文書,都需要進行科學管理。管理得好,案件就辦得順利,就能辦成、辦好、辦快。個案的管理主體是檢察院的一般管理者,即我們常說的案件承辦人。案件承辦人在個案的辦理過程中起主動支配的作用,為此就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擁有一定的權力,這種權力是依法按照一定的程序所取得的,因而是一種有別于一般權力的特別權;二是具備一定的能力,主要包括業務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業務能力和協調能力。個案管理的目的,是通過管理活動促進辦案活動,保障辦案質量,提高辦案效率,降低訴訟成本,實現司法公正,最終取得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總體案件管理是一個相對概念。就一個檢察院而言,總體案件是指進入訴訟程序的全院所有案件,就一個檢察院的業務部門而言,總體案件是指該部門辦理的全部案件。與個案管理主體不同,總體案件的管理者是檢察院的高層管理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業務部門內勤對總體案件也負有一定的管理職責。總體案件管理的目的,也與個案管理有所不同,通過總體案件管理不僅要對總體案件質量和進度進行控制,還要為檢察業務管理提供決策依據。總體案件管理的對象,大而言之,就是一定范圍內的全部案件;具體講,是全部案件數量、結構、分布、質量、進度和走勢等。作為檢察院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對總體案件要做到心中有數、胸攬全局;要善于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管理方法,及時總結辦案經驗,找準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措施,堅決果斷地作出準確決策,保證辦案工作穩步、正常開展。(作者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后;河南省新鄭市人民檢察院專職檢委會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