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國,資本市場在其國家崛起與經濟成功轉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促進了金融體系改革,但其成長過程也伴隨諸多問題,因此亟待創新和發展。資本市場是中國經濟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支點。發展資本市場的出路在于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資本市場經濟轉型貢獻缺陷
資本市場與美國的崛起
在美國崛起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可以看到資本市場在其中所發揮的核心作用。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依托于美國的實體經濟而發展壯大,而美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同樣也離不開華爾街為代表的資本市場,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最終創造了美國經濟史上的輝煌奇跡。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一舉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交易所,紐約也在那時取代倫敦成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與此同時,美國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事實清楚地表明了在現代經濟中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高度協同性,也清楚地證明了資本市場在美國超越英國等強國過程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被戰爭壓抑的需求得以迅速釋放,很多發達國家經濟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但隨著各國初級消費逐漸達到飽和,經濟增長開始出現乏力,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無一例外地出現了“滯脹”現象。但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美國則依靠資本市場走出了困境,成功地實現了經濟轉型。與此同時,風起云涌的高科技浪潮推動美國經濟成功實現了產業升級。英特爾、蘋果、微軟、思科、雅虎、谷歌等一大批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為什么能夠迅速在全球占居領先地位,成為擁有巨大核心競爭力的跨國公司?除了技術優勢以外,其迅速擴張的資本來自何方?當然,它們的發展都離不開華爾街,離不開美國資本市場。美國能夠在高科技領域保持巨大的優勢,就是因為美國創建了一個以資本市場為核心的、技術與資本相結合的強大機制。與其說美國的高科技產業是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因,不如說美國的高科技產業是美國資本市場有效運行的結果。
中國資本市場的貢獻與缺陷
資本市場的貢獻。中國資本市場已走過了20個年頭。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中國資本市場已成為世界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成長壯大。
其一,資本市場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截止2010年第一季度,滬深股市總市值17.87萬億元,占GDP總量的53.34%,流通市值11.72萬億元,占GDP總量的34.99%,中國股市已經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市場。我國經濟領域中絕大多數骨干企業都已上市,且行業布局多元化;資本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引領了企業制度變革,為發現和重估中國企業的價值提供了可能,并促進了公司治理的根本性改善。伴隨著主板市場、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協同推進,生產要素和社會資源不斷向優質創新型企業聚集,推動了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
其二,資本市場促進了中國金融體系改革。一直以來,中國金融業的風險緣于兩方面,一個是龐大的居民儲蓄資金,過高的貸款規模都涌向銀行一個閘門,不良資產問題使銀行的經營風險加大;另一個是金融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亟待轉型改制上市。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及直接融資比重的提高,從而有效分流了儲蓄居民資金,同時,近5年來,我國主要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基本都實現了改制上市,大幅充實了資本金,推動了金融體系經營機制的轉型,改善了商業銀行的內部治理結構,資本市場為我國金融系統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提供了有力支撐,維護了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
其三,資本市場為國民提供了更廣泛的投資和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渠道。資本市場的發展使我國廣大投資者的投資品種由早期單一的儲蓄,擴展到股票、債券、基金、權證、期貨等,豐富了居民理財的方式和理財渠道,廣大投資者可通過投資資本市場不斷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成果。同時,由于切身利益驅動,通過投資資本市場,廣大投資者時刻關注著世界和中國經濟發展動態,參與上市企業管理的意識越來越強。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市場不僅集中了資金,而且集中了智慧。
其四,資本市場為保險公司和社保基金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工具,為保險公司、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各個機構提供了資產增值保值的渠道,間接地為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五,資本市場推動了市場法制建設,促進了公平正義、誠實信用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觀念的普及,同時還豐富和發展了先進的市場文化。資本市場所倡導的公司治理結構、受托人義務、股東價值、誠實信用、公平競爭、風險自負、優勝劣汰等一系列理念和精神,是發展市場經濟必須倡導的新的價值觀,是一種被實踐證明能夠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優秀文明成果。
成長中的缺陷。資本市場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我國資本市場仍處在幼嬰時期,成長過程中也伴隨著一些問題,如資本市場的整體規模有待擴大、結構有待完善;間接融資比重高、直接融資比例較低;市場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實力還有待提高,內部治理和外部約束機制有待完善;證券公司競爭力需要提高;投資者結構不合理,機構投資者規模偏小;法律環境、市場誠信、監管都有待改進等等。如何借鑒和吸取西方資本市場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找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促進資本市場穩步健康發展便成為今后努力的方向。
資本市場與經濟轉型
資本市場是中國經濟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金融危機證明,中國經濟初級消費拉動的經濟增長形式已經遭遇瓶頸,沿海模式將難以為繼,轉型和升級是必然趨勢。金融危機過后,中國經濟必須通過轉型來保持其持續健康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加大自主創新。中國經濟的成功轉型將有賴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在全球二十幾個創新型國家中,凡是資本市場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的,其經濟發展速度就快。可以說,華爾街和硅谷結合在一起就是美國經濟。正是美國在資本市場和高科技產業之間找到一條適合兩者生存和不斷創新發展的模式才造就了華爾街和硅谷的繁榮,這就是美國式的創新。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借鑒的就是這種在背后支撐著美國資本市場的創新模式。如果說這次金融危機暴露出美國資本市場在某些產品或某些領域發展過度、創新過度的話,那么我們的資本市場卻恰恰是還處在發展不足、創新不足的階段。為了實現經濟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國正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創建創新型國家戰略,而實現這一戰略的重要平臺就是資本市場,今后,資本市場不僅要實現為國企解困的功能,更要強化支持科技創新的功能。只有借助資本市場,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科技資源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的有效模式,才能推動我國自主創新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資本市場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支點。美國遭遇此次金融風暴是因為其虛擬經濟發展嚴重脫離了它的實體經濟發展。但我們不能因此而簡單否認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否認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不汲取華爾街危機的教訓是不負責任的,但是,誤讀華爾街危機更是要不得的。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們面臨著外部需求減少、傳統競爭優勢逐步減弱的壓力,擴大內需便成了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而擴大內需必須有一個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實體經濟投融資服務鏈的樞紐環節,不僅能夠較好地兼顧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的要求,成為促進實體經濟多渠道融資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還可以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支點。一方面,資本市場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可以反映實體經濟未來變化的預期,引導人們對實體經濟前景的判斷;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價格的變化對居民財富增加具有乘數效應,而這個財富效應,會直接刺激消費增長。所以,資本市場的繁榮與衰退對擴大內需至關重要。成熟市場的經驗表明:高中等收入者一般是資本市場投資的主體,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增加人民的財產性收入,這不僅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國強民富的體現,這一切都要求有一個健康穩定發展的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出路在于改革和創新。首先,我們要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科學發展資本市場是確保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其次,加強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國民經濟的能力。資本市場必須要走出當年主要為國企脫困的歷史定位,逐漸向所有企業打開上市之門,堅持用市場的辦法,鼓勵和支持資產質量優良、治理結構完善的企業上市融資。當前產業資本不足、金融資本過剩的矛盾非常突出,大量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資金鏈緊張,許多創新型企業或項目得不到應有的資金支持,而巨量金融資本閑置。一方面建立創新型平臺推動產融結合,創新金融市場體制機制勢在必行,另一方面完善主板資本市場,發展壯大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是大勢所趨。
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將肩負著實現中國從制造大國、貿易大國向金融大國、經濟強國轉型的歷史使命。隨著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協同發展,中國資本市場通過其創造的公平競爭、共同致富的平臺,必將為參與其中的廣大投資者做出應有的貢獻;通過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必將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成功推動經濟轉型。(作者為中共營口市委黨校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