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簡要論述國內外城市森林建設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城市森林建設發展及研究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天津市未來的國際定位、綠化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開展城市森林建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與社會效益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天津市進行城市森林建設的必要性。只有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才能使城市綠化不偏離規劃方向。
[關鍵詞]城市森林城市綠化城市定位生態效益
國內外城市森林建設發展及研究現狀
城市森林的提法最早源于美國和加拿大。1962年,美國肯尼迪政府在戶外娛樂資源調查中,首先使用“城市森林”這一名詞。森林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極大推動了生態城市建設水平。美國對城市森林的理解比較廣義,泛指一般意義上的城市范圍內的所有樹木。而歐洲一些國家,像德國、芬蘭等把城市森林主要定義為城市內的較大林區和市郊森林。這些國家森林資源豐富,各城市中綠化率幾乎達50%以上,環境優美,綠化遍及各個角落,同時或在市中心,或在市郊都建有城市森林,成為市民的天然氧吧,生存環境宜人,環保意識已經深入到每個市民的腦際,是真正的生態城市。日本對森林城市的建設也十分重視,城市森林有相當的規模和質量,而且賦予了濃烈的文化氛圍。
我國城市森林建設始于上世紀80年代,相對于歐美國家起步較晚,但是也給予了相當的重視。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推動下,很多城市紛紛響應。由《城市綠化條例》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的制定,各方面對生態平衡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達成共識,而“城市森林”建設對生態平衡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城市森林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都在不斷深化。目前全國設立了12個城市森林建設示范點,像上海已經啟動500米寬的林帶建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國城市森林發展理念日漸清晰,通過近20年的研究與實踐,符合中國特色的城市森林建設指導思想“林水相依、林水相連、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林水結合建設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即實現在整體上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體化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天津市未來城市定位與開展城市森林建設的意義
森林覆蓋率是衡量城市森林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反映都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環渤海經濟圈大開發、大開放,天津必將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中國北方的經濟金融中心。近年來天津城市面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距離天津市的國際化、綠色生態型城市定位尚有一定差距。城市綠化狀況近年來雖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綠地數量不足,綠地建設尚存在著追求數量、面積,土地空間利用率不高,生態效益不明顯,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熱島效應仍很嚴重等狀況,城市生態環境仍不容樂觀的問題。城市森林建設可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環境,提高城市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在天津盡快實施城市森林建設,構建城鄉一體大綠化體系,改善環境污染,讓天更藍、水更綠,美化城市景觀是市民熱切愿望。
事實上,城市森林的建設,使人們生存環境質量提高的同時,不但是它的生態與景觀效益,它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是十分明顯的,對天津市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國際知名度和地位意義重大。因此針對天津市環境綠化狀況,盡早進行城市森林建設的相關研究,實施城市森林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有了理論依據才能盡快確定天津市綠化的發展方向,開展城市森林建設,真正形成規模化造林、工程化造林、社會化造林、多樣化造林的新形式,把天津市建成名副其實、特色鮮明的國際化綠色生態大都市。
天津市綠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人員對“城市森林”的概念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接近傳統的森林概念,一是包括行道樹、公園、住宅小區、城市綠地等的所有樹木。針對天津市綠化的實際現狀,筆者對“城市森林”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位,即“城市森林”應是指城市地域內,由大片生長的樹木組成的林地,包括片林、林帶。城市森林建設可形成城市森林環境,即由大片生長的樹木為主體的、喬灌草結合的、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狀態和調節局部氣候的、能夠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生態系統。它可以徹底改善城市景觀和城市生態狀況,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結合天津市的實際情況,正在邁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天津,由于其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要改善城市景觀與生態環境,我們還應重新定位另一個重要概念,即“城市綠化”的內容范圍,即“城市綠化”的內容應包括“城市森林”、公園、行道樹、城市綠地、防護林、住宅區綠化等,并以“城市森林”為主體,即“城市森林”應是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城市森林建設應涵蓋整個市域范圍。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城市綠化水平,形成有機的綠色網絡。
根據城市森林的位置不同,城市森林的表現形式亦略有不同,結合天津市域范圍內,河流較多的優勢,城市森林應包括市區片林、道路、水域的林帶,城郊結合部的近郊森林及遠郊森林、農田林網等,即能夠達到一定規模的能構成森林環境的各種林地,使其成為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及景觀系統中的核心林地,城市森林網絡中的結點。
明確了以城市森林建設為主導的城市綠化概念,對比一下天津市的綠化現狀,我們就可以發現目前天津市綠化生態效益不明顯的癥結所在。
天津是海濱城市,土壤含鹽量高,鄉土樹種缺乏,樹木種類較少,城市自然條件并不理想。骨干樹種代表一個城市的景觀特色,適應性強,栽培管理較易,受群眾歡迎。天津樹種規劃中,骨干樹共計7種(含3個變種及3個變型),即絨毛白蠟(含變種杜氏氈毛棒)、國槐、刺槐(含變種紅花刺槐)、早柳(含變型饅頭柳及絳柳)、檜柏(含變型河南檜)、臭椿(含變種千頭椿)、月季。目前生長良好,應用廣泛。
目前,天津市園林植物給人的印象是樹種單調,據1996年數據顯示,已有的露地木本植物計44科94屬175種,和鄰近的北京無法相比。這些樹種中,常綠的22利,(含若干變種),其余均為落葉的,僅占總樹種數的14%,冬季樹木景觀更是單一。發展至今,在樹種的豐富與引進中,情況已大有好轉,但對一個北方沿海鹽堿土城市來說,引種工作仍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工作。
除了樹種單調、樹木養管小良外,彩葉植物和觀花、觀果類植物應用也較少,缺少季相變化,植物種植比例也不合理。另外,城市垂直綠化率低,實際上垂直綠化不僅占地面積小、提高城市綠化率,還能改善生態環境。
從天津市整體上來看,綠化破碎化程度較高,整體性差。尤其中心城區綠化率偏低,主次干道夏季暴曬度均較高;有限的公園、綠地生態效益不明顯,過于偏重景觀營造和娛樂設施建設。郊區成片的林地亦較少,僅北部薊縣山區森林覆蓋率較高。市區空氣清新度不高,污染較重。
天津市對城市綠化與生態問題非常重視,規劃部門編制了天津市水系規劃、天津市園林綠地規劃、天津市林業規劃、濱海新區生態綠地系統規劃等,全面推動生態城市建設。城市面貌也大有改觀,市民們亦感覺非常振奮,城市景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城市空氣污染問題,城市生態環境的改觀并不明顯,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強調了綠地面積、綠化率等問題,但是并未強調綠化的內容、形式,導致綠化的平面化傾向,尤其市區內能夠成林的綠化項目較少,雖有一定的喬木,但并未形成林化,生態效益及感官舒適度不高。
綜上,通過對國內外綠地先進城市的學習研究,要徹底改變天津市的生態環境和綠化景觀,必須對“城市綠化”的概念進行重新定位研究,只有建立以“城市森林”建設為主體的城市綠化體系,才能使城市綠化環境生態狀況徹底改觀。同時,城市森林規劃尤其要從整個市域范圍來考慮,使其與周邊的城市森林有機聯系,實現整體的生態環境效益最大化。在整個市域范圍內,建立起結構合理,具有最佳生態效應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效益及其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城市森林建設的效益
城市森林建設的生態效益。通過城市森林建設,天津市森林生態系統將得到優化,進而減輕城市發展中所面臨的壓力和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大范圍的植綠增綠,可加快實現“有路皆綠、有水皆綠、有城皆綠、有村皆綠”的目標;并可節約能源,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改善大氣和水源質量,減少洪水徑流,減弱噪聲,遏制土地沙化,減少浮塵天氣,改善空氣質量。
城市森林的社會效益。城市森林建設可美化環境,有益健康,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和休閑環境更加舒適宜人,它是構成城市景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也為城市居民提供戶外休閑娛樂場所;森林樹木往往成為一個城市的特色,可提高城市知名度,并可提高市民主人翁意識和愛護環境的責任感。
城市森林的經濟效益。城市森林建設的林副產品可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并且可為旅游資源的開發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城市森林建設可促進地方經濟和社區發展,增強城市和周邊地區經濟活力。
綜上所述,城市森林建設的順利實施,是徹底改善市區綠化景觀與生態狀況,切實提高城市綠化質量,改善市民生存環境,改善氣候,放松身心的重要手段。城市森林建設既可以使天津市景觀與生態效益得到提高,也可以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以提高。可以說,天津市盡快實施城市森林建設是提高綠化質量和徹底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步驟。(作者為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副教授:本文系天津市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研究成果,課題編號:E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