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網絡語料庫,對網絡新聞標題中有關“女教師”的報道從“態度系統”方面進行了分析,發現網絡媒體在標題中多使用判斷和鑒賞策略,且在報道時多用消極的評價手段,有意識地使用與“女教師”語義特征偏離或沖突的詞匯,以迎合受眾的好奇心理,進而有助于提高網站的點擊率。
[關鍵詞]女教師
態度系統批評話語分析網絡語料庫
評價理論及態度系統
作為系統功能語言學在人際意義研究領域的新發展,評價理論是新韓禮德學派代表人物James R.Martin在20世紀90年代創立的,關注的是話語中能夠協商的各種態度、所涉及的情感強度和表明價值的各種方式等。評價理論旨在通過對語言的分析,評價語言使用者對事態的立場、觀點和態度,旨在通過語言的表層意義看深層的意義取向。該理論包括三大系統:態度、介入和級差。態度系統是此系統的核心,指心理受到影響后對人類行為、文本,過程及現象做出的判斷和鑒賞。因此,它又分為三個子系統:情感系統、判斷系統和鑒賞系統。情感系統用來解釋語言使用者對行為、文本/過程及現象做出的感情反應。判斷系統用來解釋語言使用者以一系列制度化的社會規范為參照,對人類行為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它由兩個子系統實現:社會評判和社會約束。社會評判用以評價人的行為規范、做事才干和堅韌不拔。社會約束用以判斷行為的正當性和真實可靠性,約束的正面是表揚性的,負面則受到譴責。鑒賞系統用來解釋以語言使用者審美原則和其他社會價值系統為參照,對事件、事物和人的評價。它又分為三個子范疇:反應、構成和價值。情感、判斷和鑒賞三個系統均有積極和消極二元性。
批評話語分析
作為當代語言學研究的一個新興分支,批評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20世紀80年代初首先在英國興起的有關語篇分析方法的一門學科,旨在通過分析語篇表面的語言形式和它們生成的社會歷史背景來考察語言結構背后的意識形態意義,進而揭示語言、權力以及意識形態之間的復雜關系。批評話語分析一直把系統功能語法作為理論基礎。作為系統功能語法新發展的評價理論,更是為批評話語分析提供了新的、扎實的理論基礎,成為“批評話語分析中可以大顯身手的新的分析工具”。本文將嘗試使用評價理論探討網絡新聞標題中“女教師”報道特征背后的意識形態意義。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語料庫分析法,所選語料為利用網絡語料庫網站檢索下載的語料。該語料下載后包括兩部分:新聞標題文本和正文文本。使用的檢索軟件是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開發的多語種語料處理軟件,對新聞標題語料進行索引分析,并按關鍵詞左右的搭配詞出現的頻率分別排序,提取搭配詞,這些搭配詞即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與討論。為了便于統計搭配詞,本文將新聞標題中“女教師”的搭配詞分成兩部分統計:左二位置搭配詞和右搭配詞。
語料處理軟件共檢索到131個含有“女教師”的索引行。首先,按關鍵詞左二位置排序后的搭配詞(及其頻數)有:性感(9),極品(7),山村(4),感性(3),大學(2)等,共出現67次。彭宣維(2002)提出了可以體現褒貶評價情態的“經驗一人際”二元功能詞,這些詞同時具有經驗意義和人際意義的成分。“經驗意義”指一組具有所指功能的特征成分;“人際意義”指具有表達編碼者主觀評價情感意義的特征。比如"wisdom"(智慧),該詞的基本意義指某人的智力水平,但也包括“認可和推崇”的情態意義。因此,根據其詞義分類方法,可將這些搭配詞分為兩類:經驗詞匯和“經驗一人際”二元功能詞。經驗詞匯包括已婚、音樂、大學等,這類詞占60%。“經驗一人際”二元功能詞包括性感、極品、風流等,這類詞占40%。
經驗詞匯在修飾“女教師”時,指“女教師”所教學科、所屬國家或地區等,不帶有語言使用者任何的褒貶評價意義。但是“經驗一人際”二元功能詞卻能顯示出使片J者的情感傾向或主觀態度,如“性感”一詞,不僅指“女教師”自身身材相貌、穿著打扮或動作具有誘惑力,還包括該詞與“女教師”共現時表現出來的情態意義:否定或批判。這是語言使用者對“女教師”運用了鑒賞手段,而且這種鑒賞是負面的。因此,根據評價理論中態度系統的分類,這些二元功能詞的態度系統分析可見下表:
由表1可見,語言使用者在“女教師”左邊的位置上,主要使用了判斷和鑒賞策略,而且除了使用“漂亮”、“全才”和“溫柔”外,其余的詞均帶有負面含義,或批評“女教師”的行為不符合行為規范,或譴責其行為的不正當性,或認為其行為是不得體的,不符合“女教師”應有的美學品味。
同上,統計新聞標題中“女教師”右邊具有關鍵意義的搭配詞及頻數,其右搭配詞除了有關“女教師”個人事跡,故事,退休年齡,發言稿,發型,“女教師”劇情介紹及“女教師”曬語錄外,其余搭配詞句可按語義將其分為關于“女教師”的不雅照、情色和“女教師”遭不幸或給他人帶來不幸三類。
新聞報道通常反映客觀現實,而新聞標題是對報道主要內容或深刻主題的概括,也應反映客觀現實,但是它也滲透了媒體的態度。媒體傾向性地選擇鑒賞來凸顯現象,而不去進行過多的情感表達或對人的行為的主觀判斷,以起到一種“客觀化”的功能。①但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可見在網絡新聞標題中,媒體在使用鑒賞手段的同時也加入了主觀判斷,通過標題對語言對象——“女教師’’賦予負面的價值含義。但是,“女教師”是由區別詞“女”和名詞“教師”構成的偏正式名詞短語。“女”字作為區別詞不應改變“女教師’’原有的意義。“女教師”的特征義與“教師”的特征義和語用義是相一致的,特征義為:無私奉獻、任勞任怨、有知識、有涵養等;語用義為“褒義”。可是網絡新聞標題中卻出現大量與“女教師”特征義相沖突的詞語或表達。網絡媒體為何在標題中對“女教師”報道賦予負面的價值含義?批評語言學家認為,語言并不只是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它與權力有關而且對社會過程和個人生活有一定的干預作用②。批評語言學即試圖透過語言來考察語言結構背后的意識形態意義。在媒介市場化的時代,為了滿足受眾的口味和需求,以達到盈利的目的,網絡媒體在標題中通過消極的評價手段,有意地使用與“女教師”語義偏離或沖突的詞匯,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理,進而提高網站點擊率。但這種現象的大量出現,必然會導致網絡上“語言暴力”。這些過分自由的語言表達必然會影響到受眾對“女教師”這一職業群體的看法,甚至導致社會現象的扭曲,傷及“女教師”的自尊和職業形象。同時,網絡使用大量消極、低俗的詞語表達還會使受眾養成惡劣的閱讀趣味,影響個人素養的提高。因此,網絡媒體在追求網站點擊率的同時,不可忽視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輿淪導向作用,特別是不能忽視自身在語言使用上的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對于受眾來說,應該在審視大眾媒介時,用批評的眼光,對所有視為自然的東西進行反省。這也正是批評語言學家倡導的要對語篇,尤其是“公眾語篇”(Dublic discourse)進行批判性分析,更好地應對因語言對當今社會生活越來越廣泛的介入而產生的一些問題。
結語
本文利用評價理論中的態度系統,基于網絡語料庫,對網絡新聞標題中有關“女教師”的報道進行了態度分析。研究發現網絡媒體在標題中使用了消極的判斷和鑒賞策略,多選取與“女教師”語義特征沖突或偏離的詞匯,已達到吸引受眾的目的。該研究不僅是評價理論在實踐中的又一次有益嘗試,也是將語料庫、系統功能語法和批評話語分析結合起來的一次嘗試,為評價理論領域的研究帶來新的視角。
同時,網絡語料庫數據的龐大性和不易操作性也使得本研究無法逐一分析單個語篇,期待相關研究能夠突破此局限,使得語料庫和話語分析研究達到新的高度。(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