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費文化背景下,在設計領域,為女性設計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同時女性設計師的作品以及她們的設計表現、情感表達也逐步受到重視。關注女性設計,將有利于社會物質文化生產的發展,有利于女性在設計行業和新經濟社會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從而促進女性與設計在社會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消費文化 為女性設計 女性主導的設計 社會現狀
在消費文化這一大的時代背境下,對女性設計的現狀進行分析、思考和研究,可以充分了解女性群體在設計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特點,以及這一特點對男性社會和整個社會的拉動和促進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對女性設計活動進行解讀,進而研究女性設計活動本身的社會分工、社會地位與自身需求。
為女性而設計
如果說消費者是消費文化中的決定性因素,那么作為消費主力、引領消費潮流的女性自然而然也就是消費文化中的主導。國內外調研機構統計,女性是大多數家庭消費品的采購者。在家庭生活中,女性不僅擁有對自己所需要的消費品進行購買的決策權,同時作為主婦、母親、女兒、妻子等多重角色的她們還擁有絕大多數家庭用品、兒童用品、老人用品、男性用品的購買權。在美國,一家女性營銷公司進行的調查中顯示,家庭總花銷的80%由女性決定,所有購買行為的83%由女性來完成,同時,女性還平均擁有家庭所有股票中的53%。這一調查結論顯示,在現代社會中,隨著女性地位的逐漸上升,她們在家庭消費中早已不僅僅扮演“保姆”、“管家”等從屬性角色,而是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支配權,由于她們強烈的購買意愿、豐富的購買行為和強大的購買力,徹底動搖了各類企業根深蒂同的傳統營銷觀念,女性消費群體已然成為現代企業“追捧”的核心對象。目前,除了一些較為傳統的產品外,許多以往以男性為核心消費群體的行業,如汽車行業、金融服務、電子產品、高科技產品和旅游業等,都正在積極轉變產品設計理念和行業服務方式,逐步把女性視為主要的目標客戶群體,盡一切可能迎合女性消費者的口味、吸引女性消費群體的關注。這一趨勢,不僅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發生,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情況也與之類似。可以說,現代女性對消費文化的影響,不僅僅體現為消費數量的轉變,更可貴的是體現為對消費理念的引導。當代女性的審美觀念,往往主導著企業產品的流行趨勢,把握著產品設計的發展方向。
男性為女性設計。起源于西方的女權主義者認為,女性遍布于這個社會里,他們只是非存在的,是男性的附屬者和屈從者;女性非存在的狀態是社會男性強權統治和不合理的歷史造成的。女性自己的思想被認為不值得表達也不受到關注,同時,女性也可悲地從男性眼里去看世界、看自己,這種現象,在以男性為主導的藝術世界更是明顯。這種傳統的、歷史的片面看法直接影響了女性設計的發展,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個領域,女性都是以“消費者”的角色登臺亮相。女性這種主動或被動地安于現狀的“享受”也導致了社會審美的相對確定性。長期以來,男性的視角成為了整個社會審美標準的主流,因此也出現了大量體現著這一標準的詞匯,如莊嚴、雄偉、大氣、磅礴、簡潔、端莊、肅穆等,而如靜謐、柔美、潔凈、優雅、清淡、柔和、舒適等體現著女性氣質審美觀的詞匯卻一直處于從屬的位置。18世紀20年代產生于法國,流行于歐洲,明顯帶有女性色彩的洛可可風格的建筑、家具、繪畫等作品,在那些以男性審美起主導作用的歷史學家和批評家的眼里就是嬌柔、造作、繁雜,屬于低俗的位置。因此,可以這樣說,在這之前的相當長一段時期里,是男性在為女性、為女性產品進行規劃和設計。這種態勢目前正趨向減弱,但不會消失。
女性為女性設計。隨著女性社會活動范圍的擴展與深入,女性的審美需求也深入到各個領域,同時,女性設計師的女性氣質也滲透到各個設計行為之中。目前不少企業在開發針對女性所使用的新產品時,特意采用女性設計師來進行設計。在“為女性設計”的活動中,女性設計師相對于男性設計師而言有著其自身的優勢,當然我們不能通過性別來衡量設計師的優劣,或者是判斷他(她)能否勝任為女性設計的工作,但不能否認的是,不同性別的設計師其設計行為是會產生差異的。這種有意識地采用女性設計師的做法,是要求女性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不僅以設計師的身份進行設計而且還應該是具有女性的角色特征的產品目標用戶。但這并不意味著女性設計師可以其個人的喜好左右設計的始末,女性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把握作為參與者身份時的尺度,避免將個人的偏好擴大為女性目標用戶的喜好。整個設計過程的關鍵在于女性設計師一方面要將自己作為目標產品消費者,作為一個普通的女性消費者發掘出新的設計方向,另一方面要利用對自身性別特征,如生理特征、性格特征、審美心理、消費行為等方面的了解優勢,去深入了解目標用戶群體的需求,相對于男性來說更能夠關注女性真正的需要,給予她們關懷和愛護。目前已有眾多企業利用女性對其自身的了解優勢,采用女性設計師來專門為女性設計。比如,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推出一款以30多歲的年輕女性為目標顧客群,完全從女性角度出發的特殊規格車,適合家庭使用的功能性很強的車型——“sports F”,而它的研發小組成員則是由五位女性組成的。
女性主導的設計
在工業設計發展的歷史中,男性設計師一直以來占據著主要的位置并且貢獻良多,成就大師者也多為男性,他們都設計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這當中自然包括眾多為女性設計的產品。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女性走上職業化道路,女性設計師也在日益增加之中,女性那獨有的設計感覺和能力是這個行業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她們對生活的關照與思考角度又顯得尤為突出。尤其在以女性為主要設計對象的時裝界,女性利用對自身身體和品味的了解這一優勢,從而獲得成功,因此出現了像加布里埃爾‘香奈爾(Gabrielle Chanel)等眾多杰出女性時裝設計師。同樣在工業設計界,女性設計師也越來越多,如索菲婭‘拉格科威斯特(Sofia Lagerkvist)、夏洛特·霍德·藍科(Charlotte VOFI der Lancken)、安娜-林德格林(Anna Lin-dFeD)和凱特婭·薩瓦特魯姆(Katja s' vstr'm)。這四位女性組成的瑞典設計團隊Front Design,她們在科技的運用上比起男性設計師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更加人性化。她們利用動物的活動軌跡賦予了產品獨一無二的形態:盤根錯節的燈罩原來是取材于蒼蠅圍繞燈泡飛舞的軌跡;外型像百合花一樣的花瓶原來始祖竟是狗在雪地中覓食挖出來的孔;長得有點像望遠鏡的臺燈原來拷貝的是兔子在地上的洞穴形狀等眾多產品。
女性主導,已經超越了“女性為女性設計”的實踐操作層面,它更多的是體現女性自主意識的獨立性、表達意識的自我性。女性主導的設計行為特征主要體現女性設計的創新能力上。女性創新能力的分析是女性沒計行為研究中的重點,是女性設計行為更具體化的表現。女性設計行為包括女性視角中的女性氣質、女性思維、女性語言和女性價值觀等,更能體現其社會核心價值,也即女性設計師的設計作品在社會總產品實現過程中所起到的獨特作用,以及可以從女性本身性別特色中賦予設計以從性別差異中可以表達和引起女性消費者共鳴的符號,并由此產生女性以集團購買形式表現出來的對于上述設計作品的批判性,包括追隨性的購買行為或性別意義上的排斥,達到女性設計師在設計創造過程中對于社會核心價值的實現。其現實意義更重要的是女性設計師能夠更深入細致地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性對于同性別群體消費者消費觀念、消費期待進行恰當的符號學表現形式,從而使設計師對于設計品得到性別意義上的完美表現,同時也能夠使同性別的消費者獲得產品功能上的利益和審美上的享受。
談到女性主導或創造的設計,就不能不提到作為主角的女性設計師。過去的女性是處于一種父權制的環境中的,因而對于女性設計師來說,社會評價是附屬于父權制下的評價,其社會價值也沒有得到正確的評價。而她們本身的社會價值是附屬在男性社會價值觀上的,因而并沒與得到充分認識。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設計師參與到設計行業當中,并在其中得到自我價值的肯定。如曾狀美國室內設計師協會設計成就獎,作品包括紐約摩根斯(Morgans)大酒店、法國航空公司最著名的“協和”飛機機艙體的法國女設計師安德莉·普特曼(Andree Putman).以設計戶外家具系列而聞名的西班牙著名女設計師PatriciaUrquiola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于女性的社會地位可以看作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因此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女性地位的不斷提高,女性在當今的歷史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社會對女性的關注也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各種行業也紛紛轉向女性消費市場。在設計行業中,女性因設計而找到生存競爭的武器,設計也因女性而不斷豐富自身的社會職能。(作者單位:南昌航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