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隨著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人們已清楚地認識到,掌握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科。它不但需要學生在短時間里接受新事物,更重要的是要求他們通過對新知識的運用,創造出新成果來。所以,計算機學科也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學科。那么,怎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取得這樣的效果呢?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中經常設計一些匠心獨到的問題,把上機實踐的操作題設置成多種問題,組織學生上機操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而且能夠啟迪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激發出獨創性的見解,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升華。如在學習Excel時,引導學生把求和、條件查找、排序等知識與平時考試相結合,讓學生自己輸入全班同學的考試成績,并排出本班的成績榜,使學生既學到了計算機知識,又把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之中。
在課堂中應不怕學生的觀點有誤,就怕學生沒有觀點,對敢于提出自己見解的學生都要表揚,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從無知到有知、從不會思維到敢于思維和樂于思維的好習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火花總是在他們積極思考與激烈的爭論中閃現的。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暢所欲言,強化創新意識
學貴有疑,“疑”是一切發現和創造的基礎。學生的質疑是學生創造靈感的閃現。創新意識是指學生根據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強烈不安于現狀、執意要求創造的內在驅動力。它是創新活動強有力的推動力,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是創新能力形成的前提。
所以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提出問題,因為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渴望解決問題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教學要創新,教師就應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多給學生創設問題的環境和條件;鼓勵學生勤思多問,標新立異;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權威,不滿足現成的答案或結果,對所學的內容能獨立思考,并能從多種角度認識同一事物,探索出新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要認真對待,不論“問題”多么浮淺或異想天開,都不要嘲笑,杜絕從語言或行動上挫傷學生智慧的“火花”與“靈感”,推動學生不斷發現和提出新“問題”,最終達到創新的目的。作為教師應加以引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解答問題。如在教Word時引導學生把漢字輸入與拼音學習結合起來。既鞏固了師范生拼音知識,為今后的從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又訓練了學生漢字輸入速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突破求同定式,開拓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指在客觀需要的推動下,以所獲取的信息和已貯存的知識為基礎,綜合動用各種思維方式,克服思維定式,創造出新辦法、新概念、新觀點,從而使認識或實踐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思維活動,創新思維的本質就是突破。
1.注重發展、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逆向思維是相對于集中思維和傾向思維而言。它突破了傳統的常規思維方式。
2.注重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求異思維實質是一種創新思維,是從各個層面尋找答案的思維過程。在計算機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進行求異思維,使學習不唯書、不唯師、不依常規,大膽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3.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過程。計算機教學,應是以實踐訓練、思維訓練為主的教學。如在學習PowerPoint時,引導學生用PowerPoint做出一節小學數學課、語文課或者是一節幼兒園的語言課的課件,作品完成后讓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學共同點評作品,同學們在點評作品的同時,既學到了他人的長處,又彌補了自己的短處。當看到一幅幅精美的課件展現在同學們眼前時,我深深認識到:獲得思維的過程比獲得知識結論更為重要。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不應把講授基本的計算機知識作為根本目的,而應將訓練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作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換一雙眼睛”看問題,換“一幅腦子”思考問題,換一種方法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教與學才會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我們的學生才會有標新立異的沖動,才會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思想的萌芽,并不斷發展。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