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欲駕馭好企業的命運之舵,除了出主意、定方略、帶隊伍之外,還必須掌握好統御之道,其關鍵是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點好將、用好兵。為此,就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點將用兵的幾個誤區,以及企業領導在實踐中選才用人的幾種不良傾向,闡述己見,引以為戒。
戒律一:優才劣用 壓抑能人
企業領導者不要怕下屬超越自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企業才能后繼有人,興旺發達。一些優秀人才往往個性突出,優點很多,缺點亦明顯。頭腦靈活,反應靈敏,接受新事物快的人免不了愛發“牢騷”;才華出眾、能力超群者,免不了有些“驕氣”;年輕有為者免不了缺乏經驗。企業領導者要獨具慧眼,看到別人的長處。俗話說:看人之長,則天下無不可用之人;看人之短,則天下無可用之人。若按圖索驥,求全責備,往往會因瑕掩瑜,埋沒人才。就像交友一樣,你要想得到一個沒有缺點的朋友,你就永遠得不到朋友。“人至察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對不因循守舊、不人云亦云、敢于創新,有獨到見解的人才棄之不用,總想把人才壓抑成奴才,甚至搞“武大郎開店”,寧用無暇之頑石,則不用有瑕之玉,錯把賢才當庸才,這樣做是搞不好人才選用工作的,更做不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戒律二:專才雜用 駿嶼耕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正確的使用人才就應該用人之長,揚長避短;用人之短,變短為長。“天生我才必有用”,但要用到正當處。是磚的料就讓它上墻,是瓦的料就讓它上房。現代企業在用人問題上由于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把許多專家提成行政領導,使他整日事務纏身,疲于奔命,迎來送往,浪費精力和時間,本來是專才,結果變成了“雜才”,最后失去了自己的優勢。在某企業有位學神經內科的醫學博士去搞經營管理,不是開會就是出差,結果是學業荒廢,用非所學,十分可惜。現在不少地方企業競相招聘人才,費了很大財力和精力,卻忽視了人才的合理使用,很多崗位匹配不當,最終造成專才雜用,大材小用。
戒律三:庸才重用 害己害人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有些企業領導對那些平平庸庸、唯唯諾諾、會拍胸脯、胸無點墨、言聽計從、只會圍著自己轉、沒有一點開拓精神的人視為可靠對象,加以重用。這些人善于搞“三從四得”,三從一從過去,輕車熟路;二從條件,不畏風險:三從上級,不擔責任。四得:一得省心省事;二得穩妥可靠;三得中庸平和;四得領導歡心。對上阿諛奉承,吹吹拍拍;對下裝腔作勢,借以嚇人。早請示,晚匯報,看上去是至誠至忠,實際上是害己害人。對事業及領導本人危害最大的恰恰是這種人,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切不可重用。
戒律四:“敗將”屢用 易地做官
有些企業領導者在用人問題上往往以對自己的態度為準繩,對奉承者,即便無才也是有才,無用也要用:不同己見者,有才也是無才,再有能力也不用。殊不知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沒有用。不少國企干部搞跨一個企業再調往它處,異地做官,“敗將”屢用,屢用屢敗,長時期什么工作都學不好,干不好。因為這些人即使經營管理不善,甚至巨額虧損,也沒有任何人追究其責任,而其本人——“三十六計走為上”,一走了之,甚至官運亨通,還能高升。對不稱職的干部調來調去成了“不倒翁”,這山望見那山高,企業搞垮再跳槽,富了方丈窮了廟,這樣搞下去如何得了!所以,此患不除,國企難以振興。
戒律五:任人為親 圈內圈外
企業領導者要任人為賢,不能搞任人唯親。然而,現在一些企業進行選拔人才,說是“公開、公平、公正”面向社會,其實大部分是內招,“唯親是舉”,任人為親。“親朋老友是親,順我之心是親,護我之私是親,助我攻他人更是親”。以“我”為圓心,以親為半徑畫圓。這個圈又有內圈外圈、大圈小圈、圈內圈外之分別。小圈之內是“直系”、“嫡親”,大圈之內是“旁系”、“朋親”。因為親有遠近、友有薄厚之分,對圈內人恩寵有加,對圈外人冷酷無情,內圈大,外圈小,圈內有,圈外無。除血緣親姻之外,還拉老鄉、同事、同學、戰友等關系,樹山頭、結朋黨、搞裙帶關系,使得企業邪氣上升,正氣消失,職工士氣低落,如同一盤散沙,企業缺乏凝聚力,喪失了戰斗力。現在許多企業的經濟犯罪案件就是案中案、連環案,一旦“東窗事發”就“拔出蘿卜帶出泥”,這也是群體犯罪、腐敗現象滋生的溫床。
戒律六::度量太小 人才難容
海納百川,以容為大。寬容、容忍、容人、容事,是一種美德:兼容并包,指能團結不同能力的人一道工作。當今企業領導者要有尊人之心,客人之量:要寬人小過,容人小短,特別要容納異己。對那些敢提不同意見的人,應抱著“聞過則喜”、“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態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善于交幾個敢于說“不”字的朋友大有益處,有時真理往往在少數人一邊。從表面上看來不好使用和難以駕馭的人,一旦使用得當,定能幫你成功。然而,由于領導地位的特殊性,使領導者最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喜歡聽順耳之言,總愛聽什么“形勢大好而且越來越好”之類高調,甚至喜歡阿諛奉承,互相吹捧:而對逆耳之辭,則聽不進去,甚至對異己者搞殘酷報復,無情打擊,在自己的地盤內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戒律七:暈輪效應 情緒用人
暈輪效應,是指人們看問題像日暈一樣,由一個中心點逐步向外擴散,成為越來越大的圓圈。某人第一印象好,或一次表現優,就認為他一切表現皆優:犯了一次錯誤,就說他一貫表現差,甚至一無是處。暈輪效應的危害,是一葉障目,一孔之見,以點帶面,以偏概全。領導用人跟著感覺走,更有甚者,感性用事,情緒用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排除異己,“保護”自己。企業中無民主可言,對不同己見者,要么調離崗位,要么解除職務。“走馬燈”式換將用兵,員工們人人自危,個個擔心。有的投其所好,看領導的情緒與臉色行事;有的是與領導面和心不和,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試想在一個“窩里斗”的企業里工作,人際關系緊張,人心難測,人性難知,情緒不定,不是人琢磨工作,而是工作折磨人,這不僅破壞了企業的團隊精神,而且也滋長了溜須拍馬之風。因此,企業領導應該注重自身素質和職業道德修煉,不能感情用事,要把“明禮誠信”作為企業的基本行為準則,努力形成干實事、務實效、守信譽、比奉獻的良好職業道德風尚,讓職工切實感受到:人格有人敬,成績有人頌,誠信有人鑄,正義有人護,在具有人際關系和諧的企業內工作,相互尊重、關系融洽、心情愉悅、氛圍溫馨。
戒律八:缺乏信任葉公好龍
信任是動力,信任是榮譽,也是最高的獎賞。在一個企業里唯有善于運用信任武器的領導才能最終勝出,這也是被人們公認的有效激勵方法。以人為本,以信待人,才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要做到:
“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領導對自己能使用的人才給予充分的信任感,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積極性。然而有些領導對人才是既用又疑,總覺得“能干的人不忠實,老實的人又不能干”,這必然會使其下屬失去安全感、認同感和責任感,領導懷疑下屬,下屬猜疑領導,這種互相猜疑必然導致工作情緒不穩定,造成領導顧慮重重,事事不放心,或者使下屬提心吊膽,得過且過,這既不能形成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環境,更不能發揮人才應有的作用。有些企業在引進人才后,對人才的期望值很高,并且急功近利,但人才工作的環境不夠寬松,缺乏施展才能的場所、機會和條件。具體表現在:一是學非所用、用非所學:二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沒有施展工作才華的平臺;三是許多企業把人才看作是企業的成本,只注重員工對企業的價值,而忽視了對人才的待遇,造成公司員工不穩定,頻繁招聘,頻繁跳槽。國內一家知名人力資源公司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一個普通員工每年多次考慮離職,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與老板的關系緊張,有超過50%的人認為老板是靠不住的。
戒律九:只用不養 缺乏后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企業領導不僅要有識才之眼,愛才之心,容才之量,更應該有育才之責,要用養結合,樹人為本。張瑞敏說過:“一個企業制造產品是它的本分,創造名牌是它的本事,鍛造優秀員工是它的本質。”而培訓是對員工最大的福利,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需要高素質、高技術、高智慧、高能力的員工。海爾有海爾大學,華為有華為大學,蒙牛有蒙牛商學院,中山華帝燃氣公司有華帝商學院,麥當勞有漢堡大學。成功企業都非常重視員工培訓。松下社訓:“經營始于人,也終于人,人才培育成功,事業才會成功,人才培育失敗,事業也將隨著失敗。”日本理光社長大植武夫的座右銘是:“與其種田不如種樹,與其種樹不如樹人。”舍不得在人才培養方面下本錢,就像只種田不施肥一樣,地力下降,產量必然下降。然而現在有些企業是用養分離,只使用不培養,甚至互相挖墻腳,使現有人才不能“再充電”,結果自然是“江郎才盡”,企業缺乏發展后勁,最終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因此,企業必須重視人才培養與智力投資,同時對人才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勵機制,給每個人展示和提升才華的機會。
戒律十:備才不用 窒息精英
杜絕浪費是科學管理的基本目標,其關鍵是杜絕人力的浪費。一個人的工作兩個人干,其中有一人必然是多余的,這叫“二次浪費”。如果人浮于事,無事生非,不但產生內耗,還會有“多次浪費”,而人才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中國現在十個不景氣的企業里,有八個正在到處找英雄,而同時十個不景氣的國有企業里,又有八個正在浪費企業里既有的人才,一少半被企業用上了,一多半被企業浪費了,但是我們卻在責備外資企業把我們的人才挖走了,我們也正在忙著四處引進人才。一里一外,對照明顯,“墻內開花墻外香”。還有一些企業或部門有好多后備干部,稱二三梯隊人選。本來培養人才,作為后備干部是用人的一大良策,但如果長期備而不用,窒息人才,那就是對人才資源的一種浪費。人才不同于煤炭石油,埋沒千年,挖出來自然可以發光發熱,有的人耽誤幾年可能就永遠失去發揮才能的時機了。所以,單位領導者和人事部門在人才選用上,要有時間上的緊迫感,“盛年不重來,一日再難晨”,選錯人是過錯,耽誤和浪費人才也是錯誤。如今世界科技迅速發展,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信息溝通越來越寬廣。對于后備干部應給其壓擔子,并應適時適地提拔重用,在人才成長的最佳時期發揮其效應。在使用中練內功,長才干;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