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學家張五常稱,全世界經濟學家唯一達成共識的經濟學觀點是“最低工資制度不可取”。然而,經濟學家們卻從未達成過任何反對最低工資制度的共識。與此同時,絕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本國的最低工資制度。實踐也證明,最低工資標準確實能夠幫助工會力量不發達的經濟體的勞動者提高工資收入。
目前我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行業、職業之間的工資差異比較大。根據《中國青年報》2009年5月的一篇報道,在我國14家上市銀行中,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和中信銀行的人均薪酬最高,分別為45.62萬元、39.82萬元和34.61萬元,相對人均薪酬較低的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也分別達到13.04萬元、14.79萬元和15.36萬元。另據數據顯示,中國最低工資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OP)的25%,而世界平均值為58%,中國最低工資是平均工資的21%,而世界平均值為50%:中國公務員工資是最低工資的6倍。而世界平均值為2倍:中國國企高管工資是最低工資的98倍,而世界平均值為5倍:中國行業工資差高達3000%,而世界平均值為70%。
本書作者通過對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工資制度研究還發現,建立可比性工資制度和利益回避制度,對工資改革來說至關重要。工資水平也應參照人均GDP、法定最低工資和全國人均工資而確定,使法定最低工資達到人均GDP的58%左右,平均工資達到人均GDP的83%左右才算較為合理。這也是本書一大亮點所在,即提出把各行業從業人員的工資水平放到人均GDP這同一個參照系內進行比較。
因此,要想進一步理順中國的工資關系,就必須從最低工資人手,只有確定合理的最低工資標準,才能產生合理的全國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和各個職別的工資標準。2009年我國人均GDP約為22252元,目前不少地區的最低年工資僅在6000元左右,如果按照國際標準,中國的最低工資應不低于22252×58%≈12906元,平均工資應為22252×83%≈18469元,公務員工資不應高出平均工資,央企高管年薪為應22252×2.1≈46729元。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工資出現了嚴重的剪刀差,最低工資比國際標準低了一半多,而公職人員平均工資反而比國際標準高出70%。
中國經濟目前內需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法定最低工資過低,因為任何私營企業都傾向用最低工資雇工,這就造成占全國從業人員85%的勞動者長期處于低工資水平。根據消費邊際效益遞減理論,給多數低收入者加薪要比給少數收入高的人加薪更能提高國民的消費傾向。所以,研究提高我國的最低工資水平,對縮小貧富差距、擴大內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從某個角度來說,工資就像一面鏡子,透過它,我們得以觀察一個國家對待真誠、公平、正義、廉潔等價值的態度,尤其是對勞動的尊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