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一句話,女孩猛省悟
一個女孩跟母親吵架后賭氣離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感覺肚子餓了,才來到一個面攤,卻發現沒帶錢。老板起了惻隱之心,就給她免費煮了一碗面。女孩感激地說:“我們并不認識,你就對我這么好!可是我媽媽,竟然對我那么絕情……”
老板說:“我才煮了一碗面給你吃,你就這么感激我;你媽給你煮了十幾年飯,你不是更應該感激嗎?!”
一語喚醒夢中人。女孩一聽,一下愣住了!心想:“是呀,媽媽辛苦地養育我,我非但不知感激,反而為一件小事跟她大吵一架。我怎么能這么自私和不孝呢!”一想到此,女孩轉身就往家走,快到家時,看見疲憊的母親正站在家門口焦急地四處張望,看到她時,喊道:“飯菜都做好了,快回來吃,不然都涼了!”此時女孩的眼淚奪眶而出……
[啟示]對父母和師長的關心、奉獻習以為常,視為理所當然,不知道珍惜和感恩,有時甚至還忤逆不孝,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并不少見,反映出感恩教育的嚴重缺失,家長和教師都應深刻反思。對此企業亦應給予充分重視,事實上,顧客是企業的衣食父母,是企業利潤的真正來源,因此,教育員工學會感恩,感恩廣大顧客和社會大眾的支持,應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予以長期堅持。
何必計較
西藏古代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每次生氣和人發生爭執的時候,就飛快地跑回家,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愛地巴工作非常勤勞努力,他的房地也越來越寬大,但他只要與人爭論生氣,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對此人們都疑惑不解,但不管怎么問,他都不解釋。直到愛地巴年老了,有一天他又生氣了,他又拄著拐杖圍著自家廣大的土地和房子繞圈,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陽都下山了,愛地巴獨自坐在田邊喘氣。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道:“阿公,你年紀這么大,附近沒有人的土地比你更大,為什么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上三圈呢?”
愛地巴禁不起孫子懇求,終于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時,我一跟人吵架、生氣,就繞著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么小,土地這么小,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啊。一想到這里,氣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努力工作?!?br/> 孫子又問:“阿公,您已變成這個地區最富有的人了,為什么還要繞著房地跑呢?”
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有時還是會生氣,生氣時就繞著房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么大,土地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呢?一想到這里,氣就消了。”
[啟示]常言道:人比人,氣死人。發生爭執、生氣的根源在于我執心理——對自我及其所有的執著。人人我執不同,立場觀點就不同,遂導致爭論和生氣。能破除我執無異于圣人境界,但對普通人來說,盡量看淡自我、不與人爭也有助于消除煩惱,愛地巴的自我開解法就是如此。其法有兩種:一是縮小自我,不與人爭,即有意自我貶低,自認沒資格跟人比,化不足為動力;二是肯定長處,知足常樂,即承認自己的優點或特長,不屑于與人比,置身爭執之外。兩種方法都可消氣解憂,且有助于自我激勵、自我鞭策,對于職場人來說,不失為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一切都會過去
古代有一位國王一天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位圣人告訴他一句話,這句話涵蓋了人類的所有智慧,無論遇到何事都能應對,不會苦惱,但他醒來后卻忘了。于是,他召來最有智慧的幾位老臣,向他們說了那個夢,要他們一定要把那句話想出來,并拿出一顆鉆戒來,要求把那句話雕刻在上面。過了幾天,幾位老臣送還了鉆戒,上面已刻上一句話,國王一看,恍然記起正是夢里的那句話——“一切都會過去”。從此,國王牢記這句箴言,在遇到成敗得失、是非榮辱等苦惱問題時,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恪守中道、不偏不倚,仿佛置身于愛憎、好惡等種種二元對立的矛盾之外,始終保持心靈的平衡和寧靜。
[啟示]從哲學上看,“一切都會過去”,恰好闡述了萬事萬物皆在永不停息地運動和變化的宇宙規律。一切榮華富貴終成歷史記憶,一切至愛深情終化過眼云煙。如佛所說: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臺會終別離,有命成歸死。對世間的得失榮辱、愛恨情仇等過于執著,勢必在不斷強化的自我意識下迷失本性,使心靈陷入無盡的苦惱中難以自拔。睢有保持一種超越現實、忘我無私的達觀心態,才能客觀、冷靜地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和他人。
焊接減一滴,一年省五億
有一位美國青年,學歷不高,也沒有什么技術專長,在一家石油公司找到了一份查看工序的工作。當裝滿石油的桶罐通過傳送帶輸送至旋轉臺上,焊接劑從上方自動滴下,沿著蓋子滴轉一圈,然后油罐下線入庫,他的任務就是審視生產線上的石油罐蓋是否自動焊接封好,從早到晚,每天要過目幾百罐石油。這一工作單調乏味,沒幾天他就厭煩透了,他很想改行,卻又找不到別的工作,無奈之下只好堅守崗位。
在反復觀察的過程中,他發現罐子旋轉一周,焊接劑共滴落39滴,焊接工作即告結束。一天他突然靈機一動,試想:如果把焊接劑減少一二滴,會不會節省成本呢?想干就干,經一番試驗,他研制出37滴型焊接機,但該機焊出來的石油罐偶爾會漏油,質量難以保證。他繼續努力,終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機,這次他大獲成功,公司也很滿意,采納了他的創新,生產出新機器。新機器每次焊接能省一滴焊接劑,一年下來,可為公司節省5億美元的開支。這位青年也因此為公司高層所器重,后來他成為美國工業界的第一代億萬富豪,他就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啟示]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建設“兩型”社會的新時期,降低成本、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率,顯然構成我國企業管理的重要目標,但要成功實現目標,無疑需要全體員工群策群力,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每一個細節上創新,而且要持之以恒,如此方能收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效果。
生活泡茶
一個在生活中屢受挫折的青年,到廟里拜見一位法師,他十分沮喪地說:“自我畢業找工作七年來,都是在不如意與失敗中度過,生活過得太沒意思了!”法師笑了一下,隨手拿起涼開水泡了一杯茶給他喝,問他口感怎樣,他皺了一下眉頭說:“沒味?!狈◣熡帜闷饾L燙的沸開水,泡了一杯茶給他喝,又問他口感如何,他說:“這回,色香味絕佳!”
法師說:“生活如泡茶。人若平平庸庸地度過一生,就如涼開水泡的茶;人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如開水泡的茶那樣經受磨練沖沏,才會在歲月滄桑的生活中,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你本性良善,就如同好茶,現在是如茶葉剛沖入開水,當然是痛苦不堪,但經受忍耐與痛苦后,必會散發別具一格的馨香!”
[啟示]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有一句明言:“不曾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對于有志于成功的人才來說,不如意與失敗乃無價之寶,若從中汲取經驗和數訓,百折不撓,總有迎來成功的一天。歷經一番寒徹苦,方得梅花撲鼻香。
見微知著的亡國預言
商紂王有一天吃飯時用了一雙象牙筷子,其叔父箕子聽說了,嘆息不止,家人不解。他說:大王用了象牙筷子就不會用陶碗陶杯了,而要用玉碗玉杯了;用了玉碗玉杯就絕不會吃平常飯菜,而要吃山珍海味了;就再也不會穿粗布衣服、住茅屋了,而一定要穿錦衣華服、住高臺大廈了……這樣下去,奢侈享受的欲望就會不斷膨脹,勢必要搜刮民脂民膏,并對反對者予以鎮壓,如此國家就危在旦夕了。但忠誠的箕子仍去勸諫,紂王怒而將其囚禁。后來果然不出萁子所料,紂王很快就變得窮奢極欲、暴虐無道,沒幾年就天下大亂,以致武王伐紂,最后紂王兵敗自焚。萁子獲釋后,私下率其族人出走朝鮮半島,在那里建立起“箕氏侯國”。
[啟示]箕子的擔憂并非小題大做、杞人憂天,其實他是以史為鑒,準確洞察到驕奢淫逸之風由君主一開,必將如洪水泛濫般一發不可收拾,直至亡國滅身。小惡不止,終成大惡。如《周易·系辭》中指出:“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這個道理對于企業也完全適用,事實上,不注重節儉的企業即便不倒閉,也難以長久生存。在當今生態危機時代,企業管理者更要有憂忌意識,崇尚節儉,低碳減排,反對奢侈,杜絕浪費,而且要防微杜漸,自警自勵,“勿以惡小而為之”,力爭將奢靡敗家的隱患消滅于萌芽之中。(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