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通常是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組織、計劃、指揮、監督和調節等一系列的職能總稱。簡言之,也可以說是管人抓事。抓事必先抓人,管事必先管人。抓人、管人又必先從團隊的工作秩序著手。為此,許多企業的管理者都十分重視、千方百計、大動干戈地出手、出招整治團隊。筆者曾在一個民企工作幾年,感同身受。這家企業老板、人力資源經理齊抓共管;先后推出了簽到、打卡、屏蔽等三大管理硬件。上下班簽到,開始時很有效,不久發現有的人讓同事代簽,管理者感到這一招不嚴謹,于是改為上下班打卡,由指紋確認,別人無法替代,先是要求上下班打2次卡,后又推向極端,一天要打4次卡,再后來又對電腦的使用采取了屏蔽措施,嚴禁上班時間在網上看與工作無關的內容……凡此種種,老板、人力資源經理忙的不亦樂乎,員工關系極度緊張,員工也感到太沒自由、太鬧心了,漸漸地有年輕員工陸續辭職。在眾怒之下,公司把一天要打4次卡的規定又改為2次,稱之為人性化管理。
據說此種情況絕無僅有,一些公司包括機關事業也有類似。筆者沒有調查,不知此種管理辦法是源于引進,還是土生土長?日前,筆者研讀了介紹王永慶十大管理思想的資料,對比看來頗受啟發:王永慶之所以能成就臺塑那樣諾大的基業,不僅在于他具有超乎常人的經營眼光,而且在于他有獨特的管理手段;實際上,他不僅是“經營之神”,更是“管理之神”。他提出的許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實在是應該成為我們現在的企業家們學習和借鑒的。
王永慶的管理真經主要反映在以下十個方面:
1 什么是中國企業管理之魂?王永慶說,它只能是中華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具體說,是要靠中華民族的“勤勞樸實”、“止于至善”的精神來辦好企業,這是民族精神的精髓。以此為“根”,經過不斷地實踐和思考,就沒有辦不好的企業。
2 什么是企業家的做人準則?王永慶說:“這就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也就是說“利己利人,回饋社會”。王永慶非常強調“四個善待”;“善待客戶、善待員工、善待社會、善待自然”。他多年來,都把發展社會公益事業作為自己經營的主旨。
3 什么是發展企業的依靠?王永慶認為發展企業有兩大依靠:一是靠不斷演進的領先理念帶動企業員工的行動;二是以實踐為本,不斷探討實踐,使之發現新理念,引領企業的進步。企業的文化,就是在理念與實踐持久互動中形成的。可以說,王永慶發展企業依靠的是創新文化,而創新文化的靈魂就是執著舊的“創心”。
4 什么是企業家的風范?在王永慶身邊工作過的人都對他的風范有著深刻感受:王永慶從來都是用平民語言向員工、向干部講管理的道理。他特別善于用自己的經驗、體會和邏輯,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使你聽過之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簡單而明了的哲理,在他看來,真理就應當是簡單的。
5 什么是企業成功的信條?王永慶說,第一條是尊重知識,不只是要尊重有知識的人,還要尊重他那熾熱的求知欲。有了這一條,就能做到遇事有“三預”:一是預感(感性),二是預見(悟牲),三是預謀(膽識)。有了這“三預”,就有了應變決策的能力。第二條是追求“合理化原則”,把企業引向永無休止地追求合理化的長河之中。
6 如何認識管理的本質?王永慶毫不含糊地說“管理學的本質是實踐。”他認為,世界上“只有實際體驗、用心追求,才會有自己的經營理念”。
7 如何認識IT管理工具?早在1966年,王永慶就提出了企業管理要實施電腦化管理,并且特別重視“企業再造”新思想的應用。他說:“電腦管理是企業經營的最大原動力,因為虛擬數據較易被電腦識別,企業可以從漏稅痛苦深淵中脫身。實現電腦化管理是企業重大改革措施,一個能實現電腦化管理的企業,一定是有較高管理水平的企業。”
8 企業如何“活化”機制?臺塑的管理體制與西方不同,王永慶根據中國文化傳統采取了決策集團體制——集團雖不是法人,卻凌駕于下屬各法人公司之上,是決策與指揮全局的大腦,通過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行政命令,掌控各公司的發展方向和進程,形成臺塑特有的“決策集權、執行分權”的管理體制。其特點是:寓理念于權力之中:寓管理于服務之中。
9 大企業如何“活化”日常溝通?人們常說:“溝通就是管理”。因為如何實現上下持續有效地溝通,至關重要。王永慶的辦法,就是“午餐匯報制度”。盡管不少企業老板也這么做,但誰都沒有王永慶堅持得好。王永慶認為:溝通制度決定著執行的結果和質量。只要領導或部屬發現有“異常現象”,領導就要在午餐會上追根問底,問幾個為什么?一直到提出有效解決辦法為止。干部們反映每次午餐會的印象,多是“追問在情理之中,而答案則往往是在意料之外”。此制度不在本身,而在于堅持與徹底的“止于至善”的認真態度。外界人們說:“臺塑的績效是吃出來的”。
10 什么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王永慶認為,人與人的對立與矛盾是“劃分你我給劃分出來的”。如勞資關系,不應該是對立斗爭的關系,應該是為公司長遠發展共同努力的伙伴,是為消滅貧困共同努力的朋友。在王永慶的眼中,管理的終極目標,是給每個人發展空間、發展目標、發展希望,實現在企業內要讓每個人有“切身感”。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上述十大管理思想充分體現了王永慶在管理方面的高度、廣度和深度。說其具有高度,是因為他的管理思想不僅站到了成功企業家的高度,而且站到了人性的高度、社會的高度和民族的高度,站得高、看得遠,不愧為民族企業的“經營之神”。說其具有廣度,是因為他的管理思想適應范圍廣泛,臺灣適用,全中國適用,全世界也適用,文藝界有句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王永慶也認為,“管理不分中國式、日本式、美國式,都必須合理化。”說其具有深度,是因為他的管理思想能夠深入人心,把員工關系融合在一起。真正認識并能把企業同員工的矛盾關系一致起來,這不是一般的企業家所能認識和做得到的,這實在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我們學習他的管理思想,真正的切入點就應該從這里入手。
十大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情感管理。所謂情感管理就是要以真摯的感情,增強管理者與員工的情感聯系和思想溝通,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尊重和關心員工,形成和諧融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讓員工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而能與企業共存亡的人性化管理。
為此,應該做到四個方面的激勵,而不能只是硬性的管理。一是多應用情感激勵。企業部門領導之間必須營造一種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相互體諒、相互支持,團結融洽的氛圍。二是要應用領導行為激勵。各項工作各級領導首先要起帶頭作用,同時教育和幫助他人。三是應用榜樣典型激勵。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相信絕大多數員工都是力求上進而不甘落后的,80后、90后也樣,對表現好的一定要表揚。四是要應用獎勵懲罰激勵。把獎勵和懲罰結合起來,運用正負激勵手段實施考核激勵。
另外,還要擺正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把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結合起來,管理者要善于與人交往,與員工直接交流,要注意公平因素對人的情感影響。
近些年來,人力資源工作者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技術和工具,這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是必須的。但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土生土長的王永慶十大管理思想離我們更近,更貼近實際、更貼近生活、更貼近企業,更應該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指導思想。有了這種指導思想,那些管理技術和工具才不會走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王永才十大管理思想無疑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最正宗、最經典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