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的生活條件好了,健康成了頭等大事,尤其人到中年以后,雖說沒病并不等于健康,但健康首先是沒病。已知的疾病就有幾千種,還有未知的、不典型的。然而,如今有四類疾病是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致上除了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外,世界各國包括發展起來的“發展中國家”大致皆是如此,我國亦不例外。據我國衛生部統計,我國居民死因的前三位便是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及慢性呼吸道疾病。這些疾病當然都可以治療,但往往事倍功半,既難根治,效果亦差。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的文件中強調了四種生活行為即飲食、吸煙、喝酒及運動與這四類疾病相關,強調通過合理的飲食、戒煙、限酒及適當的運動來預防這四類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塞、腦溢血等的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血壓。盡管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與飲食有關,高脂肪、高鹽飲食是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因素。在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壁中沉淀著的脂肪便是明證。鹽分攝入過多,既能導致血管中流動的液體量增大,又會促使動脈血管的緊張度增加。
血液中的脂肪隨著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為什么會沉淀下來?原來是血管最里層的“內皮”受到了損傷,使脂肪有機會鉆入到血管壁中去,形成動脈粥樣硬化。而吸煙便是損害這血管“內皮”的重要因素之一。煙霧中的尼古丁能收縮血管、增高血壓;煙霧中的一氧化碳還能增高血黏度,容易形成血栓,危害心腦血管。
雖說紅葡萄酒里含有如白黎蘆醇之類的多酚類物質,有調節血脂的作用,但通常情況下,由于含量有限,多無實際作用。而飲酒導致的血壓增高、心率加快、誘發心律紊亂則會直接損害心腦血管。
缺少運動的人心臟貯備功能差,若再加飲食過量,則多易發生肥胖,并常伴有脂代謝的紊亂,影響心腦血管健康。由此可見,飲食、煙、酒及運動確實都關系著心腦血管的健康。
腫瘤學上有“生活方式癌”之說,認為癌的發生80%與人的生活方式有關。飲食與癌癥關系密切。高脂肪的飲食肯定是大腸癌的重要發病因素。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也都與高脂肪飲食相關。高鹽飲食、多吃不新鮮蔬菜與食管癌、胃癌相關。霉變的花生、玉米含有黃曲霉毒素,可引發肝癌。吸煙與肺癌發病的關系更為密切,煙霧中的致癌物質,已被確認的便有40多種。吸煙的人與不吸煙的人相比,患肺癌的危險性增加8~12倍,患喉癌的危險增加8倍,患食管癌的危險增加6倍,患膀胱癌的危險增加4倍,患肝癌的危險增加2倍。嗜酒者會引發酒精性肝硬化,而酒精性肝硬化可演變為肝癌。同樣,嗜酒者多有慢性胰腺炎,而慢性胰腺炎亦可演變為胰腺癌。運動與癌癥的關系近年亦多有研究,發現久坐少動的人大腸癌、膽囊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高。
糖尿病的發病固然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如今多見的2型糖尿病是一個生活方式病。過量的飲食與缺少運動是重要的發病因素。多吃少動導致的肥胖可引起人體對胰島素不再敏感而引發糖尿病。抽煙、嗜酒對胰腺中胰島細胞的損傷,也使得胰島素分泌減少而引起糖尿病。
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指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等,主要與吸煙相關。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我國因吸煙引起者占70%。
如今四種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疾病,從病因學的學理上來看,竟皆與不良生活行為相關,而且皆集中于不良飲食、抽煙、嗜酒及缺少運動這四項。避免或糾正這四種不良生活行為,便可預防這四種嚴重的疾病,減少發生這些疾病的機會,這是可以肯定的。
當然,一個人的生活行為是經過漫長的生活歷程逐步形成的,要糾正它也確非易事。但這些不良生活行為涉及的是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又豈能等閑視之。人是有理性的動物,應該能有駕馭自己行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