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的深入推進,中小學數學教學存在著脫節現象,這一現象在農村特別嚴重。為此,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樹立“大課程觀思想”,站在更高的層面來解決中小學數學的教學銜接問題。本文扼要闡述了解決這類問題的幾個切入口,以期能對廣大教師有所啟示。
一、關愛學生,建立和諧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
剛步入初一學習的新生,對過去的同學、老師總有一股留戀之情,如何使他們自覺接受新老師的教育,情感的因素十分重要。為此,我們要把小學教師對他們的這種關愛延續下去,特別是在課堂上,要以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為前提,說理深入淺出,表達形象鮮明,誘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將注意力專注于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古人常說“親其師,信其道”,講的就是這個
道理。
二、創設情境,多渠道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課程非常重視創設數學情境,這樣有利于學生產生感性認識,從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數學這門學科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多渠道的。例如,結合教學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成就、現代數學家的貢獻;利用課內和課外的有利時機,開展一些形式多樣、活潑有趣的數學游戲,活躍學生的身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情境等等。創設情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注重教法與學法的銜接,變“我學會”為“我會學”
在教法方面,教師在教學中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深入淺出地講解,適當增加課堂練習的次數,嚴格統一書寫格式。對每節課的教學難點,做到心中有數,采取有效方法,或放慢進度,或分散難點,或化難為易,或鋪路搭橋,或因勢利導。在教學中要充分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對教法進行有效的銜接與改進。
在學法方面,初一新生往往沿用小學學法,致使學習出現困難,更沒有預習、復習、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這顯然不利于良好學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為此,我們教師要舍得花時間在學法方面對學生進行重要指導,并花大力氣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法寶。這就要求我們初一教師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課前預習,指導自學。
2.專心聽講,勤于思考。
3.及時復習,溫故知新。
4.獨立作業,解決疑難。
5.系統小結,課外延伸。
總之,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問題涉及面廣,我們要正視這一問題,以務實的態度,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保初一新生成功完成由小學數學向初中數學學習的過渡,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雙贏”!
(作者單位 河北故城縣教育文化體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