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是根據北師大版《物理》九年級第11、12章電學實驗,結合新課標“物理來自生活,走向生活“的理念和現有的實驗器材設計的一節課,是一節全新獨創的實驗課。
本節課以立足現有實驗教學資源,開發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驗資源為原則,利用鉛筆芯完成了四個重要的電學實驗,并且以此實驗為契機讓學生展開討論:利用文具盒中其他工具還能完成哪些物理小實驗?這是對本節實驗的拓展,也是對整個初中物理試驗教學的思路拓展。
2.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根據《物理課程標準》中對這部分知識的要求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因此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組織和引導學生設計完成實驗,并討論文具盒中的其他小實驗。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利用熟悉的物體探究物理規律的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目標分析
結合本節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特點以及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從知識教學、技能訓練、能力培養、經歷過程和情感價值教育等幾個方面考慮,力求使學生從這節課中不僅學到知識,同時還能提高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質。
三、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且好動,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望,同時他們又有著很大的升學壓力,學習陷入大量的題海戰之中,拼時間,拼身體,學習生活枯燥乏味。實驗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課業負擔,但是實驗資源有限,每天都去實驗室是不可能的,所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認識到只要用心去創造,你的實驗資源將會非常豐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大大的調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學方法、手段
1.根據所提供的實驗器材,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對于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通過“猜想→設計→探究→討論→歸納→總結”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2.由教師引導、學生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教學內容,由此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3.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本節課的實際出發,在許多地方利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從而增強直觀效果。
五、學法指導
自主學習法:上課之前學生自行分組,收集相關材料,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采用自主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討論分析收集的信息。在討論、分析、綜合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思考并得到其所需信息,從而培養自己的歸納、比較、綜合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過程(詳見教案)
七、教學設計說明
為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這堂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這堂課我的主導思想是“引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
探究”。
2.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緊緊圍繞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來設計。
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己建構新知識。研究性學習方式關注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過程,相對于簡約化的課堂知識學習,它更強調學習過程中深刻的、充實的、探究的經歷和體驗,體驗豐富而完整的學習過程。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和分析、討論的過程來解決問題,教師精講點撥為輔助引導,最終使學生主動獲得知識,體驗和感悟物理學習的樂趣。
(作者單位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集團公司總校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