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識之士一直強調想象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可是舊課程卻在很多地方無情地扼殺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致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無活力。新課標針對此積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無疑給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一股清風,于是學生終于擁有了一片暢想的天空。基于新課標新的教學理念,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激活學生的思維。
一、在朗讀課文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
的天空
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進行朗讀示范,然后才讓學生練習朗讀。不過,我們想過沒有若沒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老師就讀了,學生倒是省去了一大麻煩,但他們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嗎?對于教師的示范,學生充其量只是學到了一點“形”而己,真正的“神”卻領悟不出。針對這些失誤,新課標注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復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地把握課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這樣讀出來的聲音才不會空洞無物,矯揉造作。
在這個無形無聲的世界里,每個人的看法不可能都相同,但每個人的看法卻又都是深邃的,有鮮活生命力的,因為這不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內心深處的。此時的朗讀便是“內明于心,外達于人”了。
二、在質疑解惑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
的天空
韓愈說:“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由此可見,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可是傳統教育卻恰恰沒有給學生的質疑解惑留下暢想的余地。往往是課堂上老師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訂出標準答案,再rjqd/m6KORNZX8RzCXDb3A==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曾聽說,某地老師在上課時畫了一個月牙狀的東西,問學生說這是什么,學生紛紛發表看法,鐮刀、豆角、發夾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師說:“你們都錯了,應該是小船。”聽課者無不嘩然。試想:在如此重重束縛之下,哪個學生還敢說,哪個學生還敢疑?長此以往,學生豈不要被培養成只會制造標準答案,而沒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強有力地占據了語文課堂,學生把握課堂的權利大了,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現在的語文課堂上,沒有了師道尊嚴,學生便敢大膽發言了;沒有了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就豐富多彩了。這樣的課堂,老師輕松了,學牛思維也活躍了,誰能說這不是留給學生一片暢想天空的功勞?
三、在綜合性學習中留給學生一片暢
想的天空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予大力提倡。”基于這一理念的指導,新教材把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作為綜合性學習的整體目標,將以往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三個系統整合于綜合性學習之中,并在學習過程中留給了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綜合性學習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就決定了它的學習方式也是多樣化的。為了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創新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在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是很有必要的。知識競賽、朗誦會、辯論會等均可走向講臺。實踐證明,放手后的學生,不但沒有“走不動”或“走偏”,反而走得更扎實,更精彩!因為在感興趣活動的指引下,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由于沒有了老師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思維了。綜合性學習又給學生的暢想開辟了一方樂土!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