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學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藝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梢姡岣哂⒄Z課堂教學藝術,是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如何才能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藝術呢?
一、導入藝術——精于開頭,吸引學生
導入藝術很重要,教師要精于開頭,吸引學生,開頭的方式很多,要不拘一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正式講授新課之前,制造一個簡短的笑話故事,可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既要有興趣,又要內容健康向上,最好是結合課文內容來編排。還可聯系學過的知識,結合新課的內容精心設計提問,讓學生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轉換藝術——善于轉折,引入新課
教學形式由舊過渡到新,要使學生感到自然而順暢,教師必須善于轉折,把握時機引入新課題。
1.要掌握學生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技能準備的火候
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學生的課外余味是否已全部消失,精力是否已轉移到課堂上來了;通過開頭的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已激發出來,求知的欲望是否濃厚等,在課堂開始的環節上應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順利地從舊課過渡到新課。
2.教師要善于把握好教學程序上的連貫性
這樣就能恰當地處理好教學內容的銜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使學生的精力能夠過渡到新課中去。
3.質疑轉入法,即教師課前要精編教案,把新課要掌握的詞句由易到難編排好,留給學生去質疑。到上新課時教師再簡單地提示,使學生進入等待答案的心理狀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這樣做使學生帶著釋疑、求新的欲望進入新內容,容易把新課的知識記牢。
三、提問藝術——注重提問,激發興趣
1.要講究提問的藝術
(1)眼看全班同學。提問不要盯住將要叫或者可能叫的同學,那樣,問題便起不到讓全班學生思考和準備回答的作用,目光要均衡地從一邊掃描到另一邊。(2)先提問后叫人,這樣做是使每一問題產生群體效應?;蚪信e手的回答,或點名回答,二者結合起來進行,更有利于優差兼顧,促使人人思考問題。(3)回答的機會要均等。班上每一個同學被提問的機會均等就不會產生偏向,當然應該按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提問的難易程度和回答順序。(4)多鼓勵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表情要放松、親切、友好。
2.要注意提問的形式
課堂上應多以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語感,提問的形式不能是單一的,而應是多樣的。(1)教師問學生,引導學生如何提出問題,怎樣回答問題。(2)學生問學生,教師當“裁判”,正確的給予肯定、鼓勵,錯誤的給予指正、糾正。(3)鼓勵學生大膽向教師提出問題,教師和學生互換角色,在和諧的氛圍中提高思維能力和運用英語的
能力。
四、課堂活動藝術——靈活對話,提高效果
學英語跟學語文一樣,最主要的是能講,會寫,會運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之中,而對話練習是實現“能講”“會說”的最佳途徑。對話練習是指把學生分成2人一組或者4人一組,在操練過程中,師生對話和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既要有控制,又是自由的對話。在活動對話前要有充分的準備,不但要先示范,還要把一些建議在對話中使用的詞句寫在黑板上,同時要求學生試說自己想要說的內容。
五、課堂結束藝術——設置懸念,巧妙結尾
一堂課就像一臺戲,結束時是高潮,在高潮中結尾,留下懸念,給學生去思考、品味,這樣做不但能使學生課后自我練習,而且能逐步激發他們學英語的興趣。結尾的主要方法有:
1.設置新懸念,引起學生注意,為講授下一節新課埋下伏筆
2.表揚和批評
這是一個鼓勵和鞭策的環節,是一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
3.唱一支短歌或講一個小故事、小幽默
采取以上方式都會使學生學習興致高漲。
六、第二課堂藝術——活動多樣、拓展延伸
語言是一門交際的工具,必須在語言環境中進行大量的實踐從而達到“熟能生巧”,但單純靠課堂四十分鐘是難以收到圓滿效果的,必須課內課外相結合,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必須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經常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例如:
1.開展各種競賽
如朗誦比賽、默寫單詞競賽、聽寫競賽、日常口語交際競賽、查字典競賽等。
2.讓學生自辦英語廣播、英語黑板報、根據課文內容自編短劇
3.讓學生參加英語角活動
將大操場作為另一英語課堂。藍天白云,綠草如茵,學生在寬松、自然的環境中,在和老師、同學的互動中,拋開束縛,開心大膽地說英語,再現了“瘋狂英語”的激情場面。
4.英語家庭課堂
英語教師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突出“實踐性”,如收集帶有英語說明的包裝袋,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學英語單詞等,或讓學生將學校里學會的英語小詩、英語歌曲、英語短劇等背給家長聽、演給家長看。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藝術是提高課堂效果的主要方式,且方法要靈活、形式要多樣。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