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教育理念與江蘇省的教育“五嚴”規定已經逐漸深入到江蘇教育的各個方面。現在要提高教學質量,再像以前那樣靠加班加點和題海戰術是肯定行不通的了。而應從提高每一節課的教學效率著手,突破九年級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概念易混淆等矛盾,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他們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談談如何抓好初中化學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培養興趣,注重學習引導
興趣是做任何事情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習化學興趣關鍵在于平時的誘導,教師要運用各種時機、手段對學生因勢利導,及時消除不利于興趣培養的因素,有針對性地排除學習的障礙,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自覺的學習。九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化學,各種化學用語,元素符號以及一些純理論的概念時,就把化學當成天書,感到抽象枯燥,逐漸地失去了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并轉換成永久的興趣呢?通過用化學史上的名人軼事來鼓舞他們,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我給他們講諾貝爾發明炸藥的艱辛歷程,講居里夫人全家為科學的鍥而不舍與奉獻。用這些偉人的人格力量感化他們,同時我又給他們描繪化學的美
好明天,給他們講化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巨
大運用,講學會化學會對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國家的巨大作用與影響。
WR7ukyJceugEEeMIsRMOJJV4yxROhV6U02arQE+Z434= 二、運用實驗,優化教學結構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1.注重課堂的演示實驗
課堂的演示實驗是學生們認識實驗、學會實驗的起始。它最能調動學生們的情緒,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演示實驗中,既注重實驗操作的規范性與嚴謹性,同時又注重實驗的趣味性。如在講述氫氧化納化學性質時,我補充了氫氧化鈉與CO2、SO2反應的兩個演示實驗,然后提出兩個問題:1.為什么燒瓶中的小氣球會自動脹大?2.大試管中紅色的噴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既使學生認識了氫氧化鈉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的性質,又與所學的物理知識聯系起來,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2.運用好家庭小實驗
新教材在注重課堂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同時,還安排了十多個學生家庭小實驗。這些小實驗使我們的平時的教學延伸到了家庭,提高同學們的動手能力與觀察分析能力。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頁鐵釘生銹演示實驗中的(1)當作家庭小實驗,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鐵的性質這節課時,將實驗室預先做好的鐵釘生銹實驗的三支試管展示給學生看,并請他們與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實驗結果對照,學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跟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鐵銹”這一事實。進而再請學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啟迪學生對教材第119頁討論題“你認為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進行探究,從而對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較深入的了解。
3.積極開展課外實踐
在平時,我組織好化學興趣課外小組。除了對學習有待提高的同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外,還幫助他們做一些趣味實驗,運用身邊的材料制作實驗教具,安排他們進行社會調查。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例如在學水資源時,我安排同學們去看看身邊的河流的狀況,再回去問問他們的父母以前是什么樣。然后啟發他們其中的原因。在學燃燒和緩慢氧化時,我要求同學們注意觀察哪里有“嚴禁煙火”標志。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攜帶上車。
三、精講精練,提升有效教學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所以在化學課上,我們要通過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老師能夠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相宜的教學計劃,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有充分的預案,要求老師的講解深入淺出,是畫龍點睛的講解,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講解。我說的精講就是要既根據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能夠突破重點又帶過一般的神來之筆。這就要求老師平時能夠苦練內功,提高自己的能力。練習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練就要有針對性。針對性就是針對學生全體與個體的實際。所以要精心設計好一些針對性強的練習。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總掌握所學知識,并形成能力,能讓親自動手的就讓他們自己動手,能讓他們自己實踐的就讓他們自己實踐,以便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初中化學知識多而繁雜。如果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就會事倍功半。所以要在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有利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通過精講精練,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縣蔣營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