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是教師依據教育教學原理,運用系統方法確定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策略、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序、進行適時的教學評價。那么如何設計教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呢?我認為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確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導向、激勵和標準作用。因此要求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是具體可操作的。同時必須適合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所有學生(至少絕大多數)來說是能夠達到的。目標設定太低或太高都不合適,應以中下生是否能達到為依據。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目標的有機結合。教學目標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成功的體驗,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學習的需要。這樣才更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采用新穎提趣的課堂導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導入是整個課堂教學十分重要的環節。常言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淺談幾種常用的導入方法。
1.問題導入法
老師運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豐富的面部表情,配上適度的動作、手勢,先簡單介紹一下教學內容,然后根據講授的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故事導入法
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愛聽、愛讀有趣的故事這一特點,化學生的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建立在積極活躍的基礎上,這樣可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
3.演講導入法
教師精心設計演講詞,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豐富淵博的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能把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中。
4.表演導入法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一邊介紹,一邊表演,通過老師的形體語言幫助學生領悟新授內容。當然,表演當中也可以讓學生參與,這樣他們會更加情緒高漲。
5.游戲導入法
這種方法充分利用學生好勝心強、榮譽感強的特點,上課開始時,先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做游戲,再導入對新知識的學習。
6.多媒體導入法
多媒體將形、聲、光、色、動、靜溶為一體,突破時空限制,具有直觀性和生動性。可使學生獲得用語言難以代替的豐富的感性材料。
三、設計科學周密的教學環節,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設計要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細節教學。
在教學環節設計中,要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要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題;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要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設計變式、富有總結性的練習;讓學生“強化鞏固知識”。
在教學細節設計中,老師盡量少講,讓學生多思考、多發言、多動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
四、活用高效創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這一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都是相互影響、相互體現的。因此,要根據特定的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必須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要活用課程標準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易于接受,就會更快地提高課堂教學
效率。
五、運用多樣藝術的教學評價,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評價既要注重過程又要注重結果,要真正起到評價的激勵和引導作用。
教學評價語言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考慮到評價對象的不同需求,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評價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從學習效果、學習態度、學習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針對學生個體實際情況的、具有激勵作用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樂于求知、積極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動、健康的學習心理。
六、優化魅力精煉的教學語言,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語言是架起“教”與“學”的橋梁。教師的語言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教師必須追尋課堂教學語言的魅力和精煉。我認為課堂教學語言的魅力主要體現在三美:幽默之美、情境之美、嚴謹之美;課堂教學語言的精煉主要體現在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準確性、突出性和邏輯性。
總之,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能夠有效地吸收和運用。教學設計要研究學生的知識起點,能力水平,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力求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水準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征,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 甘肅省華亭縣馬峽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