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各個學科的基礎教育中,數學是難度最大的學科,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時,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正是由于數學學習有很大的難度,所以在數學學習中更需要合作。因此,數學教師更要重視合作教學,更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必須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一、科學、合理地進行分組
合作學習,一般形式是班內小組合作學習。小組一般以5~7人為宜。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是開展合作學習重要的前提條件。我在實踐中體會到,分組應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所謂“組內異質”,是指同一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應各有特點,應在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及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能夠保證小組成員之間的優勢互補,相互啟發。小組成員之間越是“異質”,越容易產生思想碰撞,越容易引燃智慧火花,從而產生新的思想。“組間同質”是指各小組在總體水平上要大體一致。“組間同質”,既可以保證全體學生機會均等,共同進步,不至于因分組不均而人為地拉開距離,也可以促進小組之間在學習上公平競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合作學習中,小組分得好,可以達到這樣一種效果:小組內部,“異質”的學生建立起互助、互幫、互教、互學、互補關系,通過組內合作,實現在不同的水平、不同起點上的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在組與組之間,同質的各個小組是平等、友好、競爭的關系。通過平等競爭,激發全體同學的學習熱情,使各個小組在大體相同的水平上齊頭并進。
二、注意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人人參與,個個動腦”
在合作學習中,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部分優秀學生、勤奮好學的學生積極參與,而那些學習較差的,不夠勤奮的學生在一邊當看客。等積極參與的學生把問題解決了,“看客”們再從他們那里接受現成的結論。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沒有參與的學生實際上是在進行接受式學習。對于這些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和以往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所不同的只是:以往他們是從老師那里接受現成的知識,而這時是從參與探究的同學那里接受現成的知識。這樣的合作學習,對作為“看客”的學生不但沒有任何好的作用,反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所以,合作學習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采取適當措施,保證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要給差生更多的關注,給差生更多的機會。
要保證所有學生積極參與,最好的辦法是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分給每個學生一定的,適合他完成的任務,讓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都有事做。如果學習內容較少不便分解任務,則應讓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獨立學習、獨立探究時間,并把獨立學習的成果做為評定小組成員個人學習成績的重要依據。比如:在學習多邊形內角和與邊數的關系時,由于不便分解任務,教師可先給5~10分鐘時間,讓全班學生各自獨立學習,并把學習成果寫出來交給老師,作為評定個人成績的一個依據,然后再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共同探究。這樣,由于個人是否參與、是否積極動腦,關系到個人的成績,從而能夠促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保證人人不當
“看客”。
總之,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必須去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我們必須去研究。讓合作學習這朵課改之花越開越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集團公司中小學總校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