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已在全國實施,一個新的體育課程體系也以嶄新的形態出現在廣大師生的面前。然而,剛接觸課程改革的教師都涌現出一個共同的困惑,就是教學內容如何選擇。筆者根據接觸課程改革一年來的體會,結合課程改革的精神,談談課程改革后教學內容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幾方面的原則:
一、依據課程目標選擇教學內容
課程目標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制約著教學內容的選擇,而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又是最終為實現課程目標服務的。新的課程標準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強調在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兩個領域,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學生在運動實踐中體驗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交往意識和合作精神,這就使情感、態度、意志等方面的學習目標由傳統教學中可挖掘的變成現在教學中必須達到的;由原則性的要求變為可以觀測的行為表征,這就要求我們從這五個學習領域的目的出發選擇教學內容。
二、依據終身體育的教學觀選擇教學內容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入門期和基礎的階段,而不是終身體育的終點。終身體育思想主張體育教學中應使學生自覺自愿地參加適合于自己的體育運動,通過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同時讓學生掌握從事終身體育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養成終身體育的態度和習慣。例如,我們可能都見過人們去買乒乓球、羽毛球等用來健身,但可能沒見過誰買個鉛球專門當做鍛煉身體的器械,用鉛球作為鍛煉身體的手段。這也就要求我們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到瞄準學生的未來生活,重視教學內容的延遲性價值,即對未來生活體育有遷移價值。
三、依據本地本校的實際選擇教學內容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中,之所以由統一性向多樣性、固定性向選擇性、指令性向指導性方向轉變,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幅員遼闊,地域特點、自然環境條件及人文風情有很大的差異。有些教材就不能在全國大范圍的開展,例如:滑雪在我國北方地區就是冬季的一項很好的教材,很受學生的歡迎,而在我國南方地區,冬季基本上不下雪,怎么去滑雪呢?盡管是同一地區,由于經濟基礎、領導觀念等條件的限制,也存在著城鄉差別、校園差別等客觀存在現象,城市個別學校有游泳池,可以開設游泳課,而在農村讓學生到鄉村河溝去上游泳課,安全條件、人文因素暫不考慮,老師硬拉也很難把學生拉近已被污染的發黑發臭的污水里。
四、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
體育課程改革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自主能動地、創造地學習,體現學生主體的地位,這不光要靠教師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適宜的語言激勵,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只有所選內容做到這一點,才會真正激發學生的運動激情,學生才會真正地融入到運動中去,體會運動的感受,享受到運動的樂趣。例如,健美操以其悅耳的配樂、明快的節奏、舒展優美的動作、簡練而富有動感的組合,深深地吸引著一大批中學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健美操生理負荷不是很大,悅耳的音樂又能維持學生高昂的激情,歡快的節奏、優美的動作,非常迎合學生追求歡快、追求美好的心理特點。
五、依據民族傳統選擇教學內容
民族傳統的體育運動,一般具有悠久的歷史,能流傳下來的根本原因,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參與,選擇這樣的活動作為教學內容,就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和人文背景,不但對弘揚民族體育有很大的作用,而且一定能得到學生的歡迎。如果再能對傳統項目進行調整、加工、創造,不斷賦予其新的運動形式與內涵,就一定能引起學生極大的熱情。
(作者單位 安徽省無為縣白茆中心校)